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陳慶先的結果 展開

陳慶先

解放軍開國中將

陳慶先(1908年12月-1984年1月19日),原名陳長發,湖北黃陂(今武漢市黃陂區)人。1932年參加紅軍。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黨校大隊長兼軍事教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野戰軍第10縱隊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后,任南京軍事學院副院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人物簡介


陳慶先
陳慶先
陳慶先(1908年-1984年),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四軍排長,萬源縣獨立營連長、代營長,中共梓潼縣委書記,金川省委組織部部長。參加了川陝蘇區反“圍攻”和長征。後任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部長兼回民獨立師政委。1936年入中央黨校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團政委、第二師旅長兼軍分區司令員。參與開闢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野戰縱隊司令員,蘇北軍區、江淮軍區司令員,第十兵團參謀長。參加了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軍長,軍事學院訓練部部長、教育長、副院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人物生平


陳慶先同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55年)。原名陳長發。1908年12月生於湖北省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研子崗陳牌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6歲起給地主放牛。12歲獨自到武漢謀生,先後當過裁縫鋪學徒、裕華紗廠童工、漢口黃包車夫。1926年迫於生計,在漢口報名參加軍閥周蔭人部當兵,后隨軍到福建。1928年被編入國民黨軍陸軍第13師,在部隊調防江蘇南通時逃離部隊,重返武漢。翌年隨伯父到四川,在萬源縣西鄉經營肩挑小賣日用品生意。
1932年底,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主力由陝入川開闢新蘇區,西鄉成立蘇維埃政府,他被選為蘇維埃委員,並擔任竹裕關區獨立連連長。不久,隨獨立連編入紅四方面軍第4軍第12師,任該師第35團排長。193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四川萬源縣獨立營連長、副營長、代理營長,中共萬源縣委書記,參加了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鬥爭。嘉陵江戰役后,先後任中共閬中縣委、梓桐縣委書記。1935年5月隨紅四方面軍長征,曾任中共阿壩特區委書記、金川省委組織部部長、回民獨立師政治委員。到陝北后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37年2月起任該校大隊長兼軍事教員。1939年調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第5支隊8團政治委員,津浦路西聯防司令部副司令員兼第3團團長,曾參加半塔集保衛戰。
皖南事變后,任新四軍第2師6旅18團團長兼定(遠)鳳(陽)(定)懷軍分區司令員。1943年5月起任新四軍2師6旅副旅長兼淮南軍區津浦路西分區副司令員、第6旅旅長兼路西軍區司令員、淮南軍區第四分區司令員兼第6旅旅長,率部堅持淮南津浦路西地區鬥爭。1946年7月,國民黨軍以優勢兵力大舉進攻淮南,他奉命率部撤出,轉戰蘇北戰場,併兼任鹽埠軍分區司令員。同年,參加兩淮保衛戰後任華中野戰軍第10縱隊司令員,后兼任蘇北軍區司令員,領導堅持蘇北根據地鬥爭。期間,曾率部靈活轉戰於洪澤湖水網地帶大量殲敵,吸引國民黨軍6個師與之周旋,有力地支援了山東戰場的作戰。1947年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合編為華東野戰軍,任該野戰軍第12縱隊兼蘇北軍區司令員。後任華中指揮部副司令員、江淮軍區司令員、第三野戰軍10兵團參謀長。參加了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后,任第23軍軍長,軍事學院戰役戰術教授會主任、訓練部部長、教育長、副院長。1960~1968年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曾兼任參謀長。1955年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4年1月19日於濟南逝世。

軍事生涯


1932年冬在川北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3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區獨立連連長,紅四方面軍第十二師三十五團排長,四川萬源縣獨立營連長、副營長、代理營長。
1934年3月任萬源縣指揮長,後任中共萬源縣委書記。參加鞏固發展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反“圍攻”鬥爭。
1935年春先後任中共閬中縣委、梓桐縣委書記。5月隨紅四方面軍長征,6月任中共卓克基、阿壩特區委書記,11月任中共卓司甲特區委書記。
1936年4月任中共金川省委組織部部長。7月隨紅二、紅四方面軍北上,8月任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部長兼哈達鋪特區委書記及紅四方面軍回民獨立師政治委員,10月率部同中央紅軍會師。同年12月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陳慶先(左三)與軍事學院領導在一起
陳慶先(左三)與軍事學院領導在一起
1937年2月任中央黨校學員大隊大隊長兼軍事教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共中央黨校大隊長兼軍事教員,班主任。1939年起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八團政治委員,江北游擊縱隊第六旅十八團團長。
1940年起任第二師六旅副旅長兼津浦路西聯防司令部副司令員,第六旅旅長兼路西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中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員,華東軍區第十二縱隊司令員兼蘇北軍區司令員,華中指揮部副司令員,江淮軍區司令員。
1947年2月任華東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司令員兼蘇北軍區司令員,11月任華中指揮部副司令員兼第十二縱隊司令員。1948年1月任江淮軍區司令員。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參謀長。率部參加華東戰場多次重要戰役戰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第三野戰軍第二十三軍軍長,軍事學院戰役戰術教授會主任、訓練部部長,副教育長、教育長。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和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被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1958年5月起任軍事學院副院長兼訓練部部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職。
1984年1月19日因病在濟南逝世。

新中國時期


南京學習

1950年12月,陳慶先奉命帶職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系學習。1951年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正式成立。院長是劉伯承將軍。這所高等軍事學府將擔負培訓、提高全軍軍事幹部的重任,為把人民解放軍建設成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軍奠定基礎。陳慶先被任命為戰役戰術教授會主任。教授會直屬學院領導,是由幾個教員組組成的教研單位,陳慶先要領導各級教員編寫關於戰役戰術內容的教材,組織教員備課、試講、按照教學計劃給各個繫上課。教授會200多名教員,大部分是留用的原國民黨陸軍大學的教員,部分是國民黨軍起義的高級將領,他們文化程度高,有系統的軍事理論知識,並有很強的教學能力,陳慶先好在有延安中央黨校學習軍事、文化的一點功底,但是,他感到擺在他面前的任務是異常艱巨、困難的。
劉伯承院長對陳慶先說:“慶先同志,你要多看書,勤學習才是,‘師高弟子強嘛’”。還說:“領導教學的人要先學習,學幾年頭髮要白幾根,才是真正下了功夫。”隨後他送給陳慶先8本古今中外書籍,要他好好讀書,做好教學工作。陳慶先按劉院長的要求,學習很用功,刻苦鑽研,對教材內容自己先學習領會再指導、檢查,並為教員們寫出評語。陳慶先在軍事學院工作10年,從戰役戰術教授會副主任、主任到訓練部部長、教育長至主管教學、訓練的副院長,他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走過來的。學院每年都有寒、暑假,陳慶先卻從未休過假,在他任訓練部長時,還是一名函授系的學員;他想到,國際風雲變幻莫測,朝鮮戰爭正在升級,一切步伐都要加快。陳慶先不愛談論私事,工作、學習起來卻不要命,因此,他總是學習再學習,並一絲不苟地抓教學、抓訓練。陳慶先感嘆地說:“戰爭年代環境差,沒有條件學習,現在給了我們這麼好的機會,一定要努力”。他白天工作,晚上抽空鑽研軍事課程。苦讀三年,1958年,迎來了國家考試。功夫不負有心人,19門功課,全部抽籤考試,陳慶先硬是得了全“5”分(5分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軍事學院。
當時,在南京軍事學院的蘇軍顧問團約有30多名顧問,總顧問羅哈林斯基中將是蘇聯軍事學院院長,有著豐富的軍事理論知識和實戰指揮經驗。建院初期是沒有現成的教材的,在劉伯承院長及總顧問的指導下,有些教材先由蘇軍顧問們寫出,翻譯后再由陳慶先等教授會主任審查,最後由劉院長修改定稿。儒帥劉伯承從嚴治院,在學院有著崇高的威望,他從不開玩笑。劉伯承不僅是我軍的領軍元帥,還曾在蘇聯學習、任職。劉院長經常親自檢查教員的授課情況,要求嚴格按教材授課;並要求準時準點,講到最後一個字,正是下課鈴響。
陳慶先和同事
陳慶先和同事
陳慶先與蘇軍顧問友好相處,每當遇到節假日或是中國傳統節日、顧問們的生日,他都會按照兩國人民的習俗及學院的要求,熱情、誠懇,禮儀相待,或邀約他們郊遊,或請他們品嘗中國飯。訓練顧問夫人及子女來南京休假時,陳慶先把她(他)們請到家裡來喝茶、咂瓜子、吃麥芽糖、一起唱中蘇歌曲、一塊跳中外舞蹈,十分融洽。顧問們每年回國休假探親,陳慶先都要親自到機場、車 站接送。總顧問、訓練顧問回國多年後,仍一直與陳慶先保持著書信往來,建立了良好的同志感情與友誼,直至兩國關係惡化。
1951年5月,在淮河安徽臨淮關段的水面上,在劉伯承院長、蘇軍總顧問的指導下,陳慶先具體組織實施了我軍第一次由陸、海、空三軍聯合實戰演習,獲得了成功,達到了預期目的。這次演習,為如何從實戰出發搞好教學,探索了路子。
為了研究現代戰爭的戰略戰術,探討指揮諸兵種合同作戰課題,1952年正月初二,春節還未過完,陳慶先就帶領學院軍事組到朝鮮戰場進行調查研究。他和軍事組的教員們經常吃住在坑道,深入前沿陣地觀察敵、我雙方情況。半年時間內,不僅修改、實踐了部分教材,還寫出了一批有價值、具有現代軍事理論水平的教材。這些教材在抗美援朝及日後的西藏平叛、中印邊界及中蘇邊界自衛反擊戰、援越抗美等作戰中均發揮了指導作用。
1954年春天,陳慶先接受了在江蘇句容組織部隊進攻實戰演習的任務。這是建院以來組織的規模最大的演習,全軍都派了代表來參觀學習。為搞好這次演習,他吃住在現場,從演習準備到實施,前後兩個多月時間,白天參加場地演練,晚上在地圖上或在沙盤上反覆進行研究。院領導為了照顧他的身體,多次要他和院領導、顧問一起就餐,都被他婉言謝絕。
是年秋天,中央軍委組織了遼東半島抗登陸戰役演練。這是一次全軍性的大型聯合演習,陳慶先參與了這次演習的組織工作,並領隊參加了有關方面的演練。
1958年秋,陳慶先指揮部隊在浙江臨安進行山地進攻演習,研究坦克與步兵配合作戰方案、坦克火力組織、坦克爬坡的最大角度等。這次的演習資料為坦克在實戰中的使用,出擊的時機與地理地形等問題作出了精確的科學依據。
陳慶先在教學實踐中遵照院黨委的指示,正確對待國民黨起義將領及原國民黨陸軍大學教員,在教學上大膽使用他們,發揮其所長,特別是在學術問題上,陳慶先平等待人,不以領導自居,虛心聽取意見,與教員們共同研究探討問題,不匆忙下結論。陳慶先後來雖然擔任了教育長、副院長的工作,仍然把自己置於小學生位置上,成為軍事學院訓練系統的團結核心。南京軍事學院建院5周年時,毛澤東主席親臨學院視察,在慶功大會上,由於陳慶先工作成績突出,榮獲一等獎。陳慶先和教員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60年11月,陳慶先調到濟南軍區工作,許多教員或探家(兩湖、兩廣、四川及江西籍較多)、或公務外出,都要繞道濟南,來看望陳慶先。
陳慶先雕像
陳慶先雕像
“擔任領導就不能圖舒服”。這是劉院長常講的一句話,陳慶先也是這樣做的。陳慶先在軍事教、研工作中,不少教材是他親筆撰寫,不少作業點是他親自勘察。他常說,有些事不是不可以請同志們去辦,也不是對同志們不信任,而是為了自己取得真正的發言權。不論是平時的野外作業,還是組 織指揮演習,他從來都是和教員們在一起,生活上從不計較,更沒有向領導提出過什麼過高的要求。
1954年10月,陳慶先代表軍事學院到北京參加國慶5周年觀禮,在懷仁堂受到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55年7月,陳慶先在北京懷仁堂接受了周恩來總理親自授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及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八一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1月,在建院5周年慶功大會上,劉伯承元帥親自給陳慶先頒發了一等獎的獎狀。1959年,時任學院副院長的陳慶先率領南京軍事學院代表團到北京參加了國慶10周年觀禮。這一年,由吳華奪教育長領隊的軍事學院組成的三軍將校方陣,走在了受閱部隊的最前列,他們踏著正步、和著嘹亮的軍樂、威武雄壯地經過天安門,接受毛主席和全國人民的檢閱,並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步入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之列,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山東捉匪

1960年10月,中國國防部發布命令,任命陳慶先為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60年代初期,美國、日本等國家與台灣蔣介石集團相互勾結,對中國東南沿海形成了威脅極大的“反共包圍圈”,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並說:“不能看到反攻勝利,也要看到反攻失敗,否則死不瞑目”;美、蔣合謀欲造成“大陸混亂”,“試探大陸虛實”,“反攻大陸”的聲勢,制定了“長期游擊計劃”,企圖建立“游擊走廊”、“游擊根據地”,開展“游擊活動”,並組織訓練了大批武裝匪特,不斷向我沿海和內陸偏僻山區實施偷渡、空降,還組織逃往緬甸的殘匪向我國邊境地域襲擾。
這時,中蘇關係極度惡化,蘇聯撤走了全部專家,國內的經濟形勢如雪上加霜,使得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生活處在極端困難之中。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備戰、備荒,這也更是部隊的首要任務。
濟南戰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守衛首都北京的東大門。濟南戰區有1400餘公里的海岸線,大小200多個島嶼,內長山列島就像門閂一樣橫亘于山東、遼東半島之間,它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拿不下長山列島,就進不了渤海灣;反動力量侵犯中國,此地則是必經之路。堅守住長山列島就扼住了敵人進入渤海的咽喉,即可毀滅敵人於近海;若敵人一旦登陸,我軍則可以強勢密集的火力反衝,全殲敵人,這對三軍協同作戰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1961年8月,經總部批准,濟南軍區組織了《內長山列島堅守防禦演習》,由陳慶先擔任演習指揮部部長、政委李耀文、副部長方正、易耀彩,副政委張如三,下轄軍事學術部、海軍學術部、物質保障部、政治工作辦公室等,約100餘人。陳慶先在指導部召開的第一次會議上反覆強調:“演習必須從實際出發,從而解決內長山列島在未來戰爭中,堅守防禦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陳慶先總導演了這次為時7天的演習。這次演習是內長山列島地區第一次大規模合成戰役演習,也是濟南軍區第一次組織的大規模諸兵種合成戰役戰術演習,通過演習達到了統一思想、促進戰備、鍛煉機關、提高各級領導組織指揮能力的目的。特別是對反空襲計劃和指揮、堅守島嶼作戰各階段中的諸多問題都進行了演練探討。總部、各軍兵種、瀋陽、南京、北京、廣州軍區均派人來參觀學習。總參楊成武副總長、總政蕭華副主任親臨指導,對演習作了高度評價。
陳慶先在訓練飛機上
陳慶先在訓練飛機上
根據軍區黨委的決定,陳慶先副司令員在年底主持召開的《軍區軍事訓練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結合未來戰爭的新情況,研究毛主席的戰略戰術思想;結合戰區的任務,研究作戰指導原則;結合反對霸權主義的鬥爭,進一步樹立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思想,增強戰鬥意志和革命精神。軍事訓 練內容必須是精華、精粹的東西。領導幹部和領導機關必須深入基層,採取領導與群眾相結合,抓兩頭帶中間,推動軍事訓練向縱深發展。”1962年5月,在軍區黨委領導下,陳慶先組織指揮和導演了軍區、軍兩級首長、機關反空襲和1個軍的抗登陸戰役演習(即徐海抗登陸戰役演習)。這次,不僅部分大軍區及指揮院校派人來參觀學習,總參還組織了在軍事學院學習的外國學員也來見習,為我軍贏得了榮譽。1963年3月,根據中央軍委首長指示,軍區黨委委託陳慶先編寫《濟南戰區關於戰役防禦階段中抗登陸戰役戰術指導原則》。陳慶先認為:《指導原則》既要符合中央軍委作戰指導原則,又要適合濟南戰區的戰略位置和軍區黨委的作戰意圖,任務很重。他組織了一個強有力的寫作班子,首先認真學習了毛主席積極防禦的軍事思想,深刻領會軍委、總部有關指示;他又利用召開軍區“參謀長座談會”的機會,召開了幾個小型座談會,廣泛聽取各種意見、發揚民主、集思廣益;陳慶先帶領寫作組深入部隊調查研究、深入思考,經1個多月的磨礪,寫成了《濟南戰區關於戰役防禦階段中抗登陸戰役戰術指導原則》,它不僅是濟南戰區的戰役防禦階段中的指導原則,還被軍事學院應用於教學。
遵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1963年作戰會議精神,為堅決粉碎美蔣敵特武裝襲擾陰謀,結合濟南戰區的具體情況,5月,陳慶先副司令員主持召開了軍區作戰會議,要求部隊提高警惕,加強戰備。會後,陳慶先先後3次對沿海守備部隊有重點地進行檢查,指示部隊官兵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樹立“敵必來,來必殲”的決心,不使一個敵特漏網。陳慶先在檢查過程中,每到一地都要幫助部隊分析敵特實施襲擾活動的特點,還對於來自海上、空中的敵特分析了其兵力、登陸點,並分別向各野戰軍、省軍區、軍分區、海空軍、公安部隊、沿海守備區、民兵布置了任務、措施和要求,強調做好情報工作,建立值班分隊,加強軍民聯防和沿海雷達站、通觀站、邊防哨所的自衛能力,嚴防敵特突然襲擊,以靈活的戰術,堅決殲滅襲擊、偷渡之敵。
1963年9月25日,總參向濟南戰區通報了美蔣武裝特務可能自南朝鮮起航襲擾山東的敵情動態。陳慶先立即召集有關部門分析研究,下達指示並組織力量對沿海守備區、守衛島嶼與突出部部隊、海、空軍獨立分隊、公安邊防哨所作了重點檢查。同時,命令軍區技偵部門、邊防、海軍雷達密切監視,掌握敵特活動動態,要求情報準確無誤,及時報告。
陳慶先(左三)在野外演習現場
陳慶先(左三)在野外演習現場
1963年9月28日17時,台灣國民黨情報局新型美式源興51、52號船,載裝備精良的“山東反共救國軍獨立第十二縱隊”共16人,由台灣淡水起航,10月2日15時左右抵達南朝鮮鹿島,原地休整3天後,於5日15時30分向我國山東 半島方向隱蔽航行。1963年10月6日17時30分進入我戰區,在乳山口東南22海里處,換乘美式M—2攻擊舟緩慢地向我岸邊灘頭接近。楊得志司令員、陳慶先副司令員等坐鎮作戰部指揮。陳慶先向司令部作戰、情報、通信等部門作了周密部署,有效地組織了軍隊、民兵、陸地、海上、空中的協同方案並迅速向第一線派出了工作組。陳慶先日夜堅守在指揮部並指示部隊:“我各部隊不要過早暴露,海軍艦艇在登陸口守候,守備部隊在沿岸潛伏,敵人上岸后再行動。要沉著,決不能讓敵特跑掉。”陳慶先斬釘截鐵地說:“嚴格按作戰方案執行!”此時,敵人的一舉一動均在我軍監視之中。
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1963年10月6日21時18分,敵特按照其“特別行動計劃”在海陽以東大辛家東側登陸后,即向縱深入竄,妄圖當夜進到玉皇山,最後潛入牙山建立“游擊根據地”。因敵特人數少,行動詭秘,目標一時逃脫了我方的視線,這是陳慶 先預料之中的問題,他毫不猶豫地命令部隊,民兵迅速封鎖通往牙山地區的全部交通路口,守備部隊快速堵住敵特登陸口,截斷退路。接到命令后,各部隊迅即按布置到達指定位置待命。當夜23時20分,先頭3名敵特進至小辛家時被哨兵發現,戰鬥打響,當場擊斃敵特1名,其餘向菩薩頂逃竄。此刻,指揮部命令大部隊從兩翼“關門”,斷敵後路,另以一部和民兵從四面對菩薩頂達成包圍,敵特即成瓮中之鱉。懾於人民解放軍的強大威力,敵特當夜潛伏未動。7日5時30分,走投無路的2名敵特投誠,11名被我搜山分隊活捉,所剩另2名敵特企圖頑抗,於6時40分在菩薩頂主峰斃、俘各1名,戰鬥勝利結束。這次戰鬥生俘敵特上校縱隊司令以下14名,擊斃中校中隊長、上尉副支隊長各1名;繳獲卡賓槍14支,勃郎寧手槍16支,駁殼槍1支,無聲手槍1支,各種子彈3672發,收報機3部,發報機2部,美式M—2攻擊舟2隻及其他各類諸多戰利品。
陳慶先按照軍區黨委部署,抓住這次殲滅蔣特事件,對部隊進行思想教育,使官兵的戰備觀念進一步加強;對邊、海防的兵力部署作了適當調整,薄弱地段增加兵力,加修自衛工事;研究改進巡邏方法,加強分散值勤單位的訓練,增配武器;修改和擬制對遠島受襲擊時的三軍支援行動方案;在重點設防地區成立軍民聯防指揮部,加強了統一指揮。

魂歸故里

開國先烈陳慶先的部分骨灰從北京八寶山等地回遷故鄉武漢市黃陂區,於清明節前後安葬在黃陂境內的西陵山長樂園陵園,供人們瞻仰和緬懷。陵園專門辟出一塊開闊之地,建成將軍園。並請來頂級塑像專家,為先烈塑造銅像。陳慶先中將的兒子陳永安在清明節帶全家來長樂園,參加父親銅像的落成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