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山

山東省安丘市山峰

五龍山原名唐王山(又名湯旺山),相傳唐王李世民曾在此安營紮寨,而得名唐王山。山系由麒麟峰、南天門山、雄鷹峰、兵營山、唐王山五山組成。因這五座山南高北低,像昂首騰飛的巨龍而叫“五龍山”。

簡介


景觀

鷹嘴石、燕子石、羅漢石、南海一柱、神龜望月、天公試刀石、仙人指路、老人谷、恐龍石、大象石、桃花洞、仙人洞、麒麟洞、百鴿洞、猿人洞、野狼洞、貉子洞等等,除天然的景點之外,新添了丹鳳朝陽、石六角亭、牌樓、勐龍橋、圓亭等景點景物。
五龍山[山東省安丘市山峰]
五龍山[山東省安丘市山峰]

位置

五龍山[山東省安丘市山峰]
五龍山[山東省安丘市山峰]
五龍山風景區東與紅沙溝鎮為鄰,南與柘山鎮虎眉山相連,北部連接郚山鎮的千畝壽桃基地,西部到達該鎮的太平山支脈磨山,與沂山遙遙相望。

開發

五龍山[山東省安丘市山峰]
五龍山[山東省安丘市山峰]
五龍山風景區,自2001年由旅日華僑曹樹先先生開發以來,已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旅遊勝地。園內自然風景優美,人文景觀歷史悠久,山間古樹林立,奇峰怪石突兀,山泉、澗溪隨處可見。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分佈著135種樹木,百餘種野生動物,300多種中草藥。以後,又陸續引進國外新品種果樹、花卉26種。2003年被濰坊市林業局授予濰坊市級森林公園,2005年又被山東省林業局授予山東省級森林公園。

特點

五龍山[山東省安丘市山峰]
五龍山[山東省安丘市山峰]
五龍山巧奪天工,渾然天成,主峰“南天門”海拔496米。山體不高,但獨開神韻,勝景滿目,氣象萬千。不僅山勢挺拔,怪石林立,兼幽洞、清泉和奇松,形成了五龍山“四絕”,讓人流連忘返。還有眾多的人文景觀和民間傳說,更為五龍山增添了神秘的靈氣。億萬年的風雨洗禮,造化出五龍山多處形態各異,風韻獨特的怪石景觀。
五龍山樹木茂盛,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不愧是“天然氧吧”。“黑松林”從1954年植2000餘畝,現長成碗口粗細,形狀各異,長勢茂盛。有阿娜多姿的情人松,有獨立頂峰的迎客松,徠有桃園結義松,有依石壁而生形如長劍的接天松。兩山夾峪,碧水幽深,遠遠望去,像兩條巨龍騰飛;走進松林,踏著柔軟的松針,聽著陣陣松濤,給人一種遠離塵世、回歸自然的愜意。槐花谷的槐樹6000餘畝,枝繁葉茂。春天,槐花競放,蜂蝶爭舞;盛夏之日,隱蔽在濃蔭樹下,更有清風徐來的涼爽;秋冬季節,麒麟山每年一度的鷹鵲爭巢大戰,更是獨特的奇觀。山下3000畝優質果品基地以千畝柿園為主,引進日本甜柿品種,現已見果。一到秋天,累累橙色果實掩映在柿葉之中,煞是好看。五龍山上花草樹叢之中,棲息著上百種野生動物,把五龍山峰裝扮得五彩繽紛。

傳說


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便發生在這裡。據說,孟姜女給丈夫送飯,挑著兩瓦罐疙瘩湯,走到半路聽說丈夫在山上餓死了,她悲痛欲絕,一氣之下,把扁擔扔出2里多路,正好落在兩個山樑上,把兩個山樑連在了一起,後人起名為扁擔溝;罐子扔到了溝底,後人起名為瓦罐溝;疙瘩湯散落在山坡上,草木都燙死了,山坡至今寸草不生,只有大片小疙瘩變成了石頭,後人起名叫疙瘩湯旺。孟姜女把剛修好的長城哭倒了一段,就是現在的古長城遺址,自己悲痛而亡,人們把她埋葬在教子峪西溝,後人起名“死屍溝”。

過冬仙

傳說,唐王李世民被敵人包圍在唐王山,糧草已斷多日,危急之時,一個螞蚱仙招來方圓幾百里的螞蚱,讓將士們飽食了一頓。將士們抖擻精神突出重圍,將敵人一舉殲滅。李世民為答謝螞蚱們的救命情,就封它們為“過冬仙”,從此,五龍山上的螞蚱可以安全過冬了。

聖水泉

觀音寺東有一泉常年不幹涸,水從岩石下面流出,是觀音菩薩撒下的凈水,能治百病,周圍百姓常年到此泉取水治病。

孝子泉

相傳有一老人得了病,他的兒子到山中採藥,累了,在樹下休息時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白鬍子老人對他說,喝了這泉水可治他父親的病,但必須一天三次來取,喝一年才能好。老人的兒子便照白鬍子老人的話去做,果然治好了他父親的病。以後,人們就把此泉稱為“孝子泉”。

吾山鎮


吾山鎮隸屬於山東濰坊安丘市,位於安丘市西南部,西與臨朐交界,南與沂水接壤,面積113平方公里,轄68個行政村。
觀音寺
五龍山觀音寺香火旺盛,2016年,在原有寺廟的基礎上,開始建築新的寺廟。
五龍山[山東省安丘市山峰]
五龍山[山東省安丘市山峰]
五龍山[山東省安丘市山峰]
五龍山[山東省安丘市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