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杜甫村的結果 展開

杜甫村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良渚鎮轄村

杜甫村,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良渚鎮境內,該村由杜甫、立早、新圩三村合併而成,區域面積6.8平方公里,下轄2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249人,外來人口3000餘人。杜甫村村委會位於該村17組曹家斗自然村。

該村北靠104國道,西鄰中國良渚文化村,南接杭州市郊,東西大道穿村而過,交通便捷,村內有尚未開發的大片土地資源,是投資開發的最佳選擇。

歷史沿革


地鐵杜甫村站
地鐵杜甫村站
“杜甫村”與唐代著名大詩人“杜甫”同名,是一種偶然巧合,還是真與唐代“杜甫”有緣?多年來經常有人慕名前往調查,尋訪杜甫的足跡和淵源,研究“村甫村”村名的來歷。但是,當地群眾說,杜甫村與唐代大詩人杜甫究竟有何淵源,迄今還是難以找到有力的依據。
據1987年餘杭縣地名委員會編著的《餘杭縣地名志》記載:群眾相傳,舊時村民為紀念為人忠良而遭官廳錯殺的杜姓兄弟,建“杜廟”,後傳訛為“杜甫廟”,村以廟得名。村內杜甫橋,系平式結構,現仍能通人,相傳建於唐代,見明萬曆《錢塘縣誌·紀疆篇》。杜甫村之名,或以橋得,而橋又以唐詩人杜甫為名,杜甫少年時確曾漫遊吳越,晚年猶眷戀不止,因此存疑。
“杜甫村”是良渚鎮的一個行政村,而村內並沒有稱“杜甫村”的自然村。2008年出版的《餘杭區地名志》記載,“杜甫村”之名,以境內“杜甫廟前”自然村得名。將上述來歷記載到“杜甫廟前”自然村。
杜甫橋的來歷
杜甫村內還有一座“杜甫橋”,東西向橫跨“杜甫河”。相傳宋朝有府台大臣,從安溪去杭城經過這裡,被河擋住了去路,因此在這個地方建橋,是由“大府”所建,人們又把“大府”傳訛稱“杜甫”,遂稱之“杜甫橋”。後來,為了紀念這位“大府”,在村后建起了寺廟,稱“杜甫廟”,廟前村莊稱“杜甫廟前”。
但也有的說,相傳有杜姓和甫姓兩戶富裕人家,修橋築路全靠他們,因此,橋名以他們姓氏命名稱作“杜甫橋”。
杜甫橋
杜甫橋

文化


特產美食

杜甫村有塘棲枇杷餘杭徑山茶、鸕鳥蜜梨、黃湖白殼哺雞筍、中泰竹笛等特產。

旅遊


杜甫村附近有良渚文化博物館、良渚玉文化園、良渚文化遺址、九度嶺關隘、良渚折桂橋、眾善橋等旅遊景點。
杜甫橋
杜甫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