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順
中國內地男導演,代表作《神秘的旅伴》
朱文順,中國老一代電影導演。他是一位紮實多產的電影導演。他在新中國建立前的早期電影創作活動,是他電影生涯中的重要歷史階段。朱文順任職場工、劇務助理、導演助理、劇務主任、剪輯科長、副導演到導演,從影54年,執導拍攝電影33部,電視連續劇2部,電視單本劇5部13集。
中國電影導演。1920年出生於今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一個僱農家庭。由於家境貧寒,他初小畢業后就出去工作,作過童工、店員、僕役,迫於生計,他學會了日語。1938年,他隨一個日本人到長春滿洲映畫協會做劇務助理,從此,踏入影壇。朱文順聰明好學,不久便熟悉了導演業務。1939年任助理導演,1940年任導演,獨立拍片。他偏愛拍攝悲劇,在“滿映”完成了《她的秘密》等十部影片。1945年10月,他加入東北電影公司任導演,1946年他成功地導演了舞台劇“家”,同年11月,他進入中央電影製片廠管轄下的長春電影製片廠任劇務科長兼導演,還在《松花江上》中首次當演員,飾演父親這個較重要的角色,1947年他執導了影片《小白龍》。
1948年7月,他入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哲學系學習,學習結束后,他被調到東北電影製片廠,先任劇務主任,代理剪接科長,後來任導演。1956年,他參加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系統地學習了導演理論。1955年後,朱文順拍攝了《神秘的旅伴》(與林農合作)、《寂靜的山林》、《古剎鐘聲》、《草原晨曲》、《烽火列車》、《冰雪金達萊》、《南海的早晨》、《兩個小八路》等十幾部影片。他喜歡拍攝驚險故事片,其中最突出的一部影片是《寂靜的山林》,影片情節緊湊,扣人心弦,懸念安排合理。他所拍攝的影片中有六部是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作品,其中《草原晨曲》、《冰雪金達萊》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兩個小八路》是描寫兒童革命鬥爭題材的影片,該片榮獲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全國少年兒童優秀影片二等獎。朱文順的導演風格樸實、自然,注重民族傳統與外來文化相結合,他還精通後期剪接技巧,使影片更加流暢,更富有藝術感染力。
年輕時工作照(右二)
朱文順及其妻子吳鴻圭
老年朱文順
朱文順作品
正當朱文順跟大谷俊夫拍攝《冤魂復仇》時,著名的日本特務頭子、原偽滿民政部警務司長甘粕正彥取代原理事長金璧東,出任“滿映”第二任理事長。甘粕到任不久,就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滿映應當成為滿洲人的滿映”,這使全會社的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想不到。甘粕的話說了就要照辦,1940年“滿映”新制了兩個“導筒”,交給了助理導演朱文順和周曉波,這給朱文順創造了時機。
朱文順作品
朱文順作品
朱文順作品
“滿映”在其生存的8年時間裡,共拍攝了故事片108部,朱文順5年時間獨拍影片10部,拍片數量可觀。綜觀朱文順的早期創作,主要是反映婚姻家庭和底層民眾生活的苦難,表現窮弱被欺,善終勝惡的主題。在以國策電影為主旨的“滿映”,朱文順遠離國策片而尋找自己的題材領域,一定程度上反映東北淪陷區人民的生活,這是難能可貴的。與朱文順同時拍片的周曉波取悅於日偽當局,拍攝了典型的國策片《黃河》和《大地逢春》,表現出媚骨,為人民所唾棄。朱文順通過拍片,將幾名日本劇作家八木寬、長煙博司、山內英三和中國編劇張我權,中國演員浦克、李顯廷、劉恩甲、張敏、白玫、張靜、葉苓等團結到自己周圍,使他們拍攝生活片而不拍或少拍國策片,也具有進步意義。
朱文順作品
1946年5月,東北戰局發生驟變:國民黨大軍由南至北壓來,東北局決定:放棄長春。令東北電影公司將接收的器材緊急北遷,並動員進步職工前往。朱文順因故未能成行而滯留長春。
東北電影公司遷出后,國民黨接收大員隨即接管了長春。中共地下黨員張瑞芳、金山,受周恩來副主席秘密派遣,利用特殊關係,代表國民黨中宣部,接收了原“滿映”的房屋和設備,於1946年7月7日成立了長春電影製片廠(史稱“長制”)。朱文順經過觀察,感到“金山像一名藝術家,是做事的人”。經過動員,朱文順參加了“長制”,任劇務科長兼導演。1947年,朱文順在金山執導的名片《松花江上》任副導演,兼飾老實憨厚的父親。戲雖不多,但給人留下印象。1948年朱文順導演了反映東北義勇軍抗日活動的影片《小白龍》。影片完成後,他投奔解放區哈爾濱,從此開始他電影人生的一個新時期。
朱文順作品
1980年6月25日,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東大學習結業,恰逢東北電影製片廠從興山遷回長春,朱文順被分配到東影,任劇務主任,曾代理剪輯科長。很快就以副導演身份參拍《內蒙人民的勝利》(1950)、《草原上的人們》(1953)、《土地》(1954),分別協助干學偉、徐韜、水華三位資深藝術家並承擔影片後期製作。干學偉曾回憶說,《內蒙人民的勝利》是他第一次執導電影,當時東影藝術處處長陳波兒要他放心,一定會派個拍片經驗豐富的人給他當助手。那人就是朱文順。浦克談《松花江上》的拍攝,也曾提及朱文順對金山的輔助:“據我記憶,金山對朱文順很信任,在現場拍攝時對鏡頭的處理經常徵求他的意見,聽說整個影片拍完了,由朱文順幫助金山剪接的。”新中國成立后朱文順首次執導的影片《神秘的旅伴》(1955),與林農聯合,是林農主動相邀,看重的也是他的經驗。那時在長影,朱文順已有“第一把剪子”之譽。1956年3月至7月,他參加北京電影學校蘇聯專家主持的導演進修班學習之後,1957年7月獨立執導《寂靜的山林》,從此便幾乎未間斷地年年上戲(除了文革期間),堪稱中國影壇上一位辛勤多產的導演藝術家。
朱文順作品
在回顧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電影現象時,有必要注意當時的電影生產方式。計劃經濟體制所體現的黨對電影的領導和管理,既為電影藝術家提供了指導和幫助,同時也可能成為對他們創作的制約與束縛。具體到朱文順身上,他雖為那個年代長影公認的“聽黨的話”的導演,但也常常被指揮棒弄得左右為難,儘管他不願輕易放棄自己的主見。朱文順關於《冰雪金達萊》的自述,似乎可以披露當時電影攝製的某些狀況:“這個戲,是1963年9月初廠里提出要拍的。首先是劉儒跟我談的,同時告訴我要在年底完成任務,等我看完劇本再說。我看完劇本后,認為這個劇本不成型,主人公不突出,情節又過於簡單。在拍攝上很複雜,冰天雪地的,年底完成有困難。而且修改劇本也需要時間。因此我拒絕了,這是我自從獨立工作以來第一次。”
他故去后——中央電視台崔永元創辦的“電影傳奇”,竟為朱文順執導的《神秘的旅伴》、《寂靜的山林》、《古剎鐘聲》分別製作了三部“傳奇”,而且在《寂靜的山林》 “傳奇”編后談話中,稱朱文順是“那個年代的商業片導演”,“五六十年代中國的斯皮爾伯格”。關心“老電影”的人們認為,這是對朱文順一生藝術勞動真誠而崇高的褒獎。
朱文順從來處事低調,溫和、樸實如同一個老工人。凡是跟他上過戲的人,都有這樣的印象:他是每天第一個到攝製現場的人;他從不帶台本,記憶力驚人,每場戲爛熟於心;他要求演員很嚴格,但從不擺“大導演”的架子;他尊重攝製組內的一切人員,外景地的苦活兒累活兒,總是搶著干……他被長影人親切地稱為“老朱頭兒”、“朱老爺子”。
1940年《誰知她的心》
1941年《她的秘密》、 《新婚記》
1942年《王麻子膏藥》、 《歌女恨》
1943年《恨海難填》、 《豹子頭林沖》
1944年《劫后鴛鴦》、 《白雪芳蹤》
1945年《芝蘭夜曲》
1947年《小白龍》
1955年《神秘的旅伴》(與林農合導)
1957年《寂靜的山林》《牧人之子》(與廣佈道爾基合導)
1958年《古剎鐘聲》、 《快馬加鞭》
1959年《草原晨曲》(與珠蘭琪琪柯合導)
1960年《烽火列車》
1961年《馬戲團的新節目》(與尹一青合導)
1963年《冰雪金達萊》
1964年《南海的早晨》
1974年《半籃花生》
1975年《沙漠的春天》(與劉中明合導)
1978年《兩個小八路》
1979年《濟南戰役》
1982年《刀光虎影》
1983年《何處不風流》 (與陳獻玉合導)
1984年《拂曉的爆炸》(與趙瑞起合導)
1985年《東方大魔王》(與陳占河合導)
1986年《鞘中之劍》(與羅鶴齡合導)
1986年 電視劇《林海雪原》(總導演 朱文順,導演羅滿、胡廣川、程學斌)
1987年《冒名頂替》(與趙瑞起合導) 《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總導演朱文順。導演陳學潔)
1988年《飄忽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