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張瑞芳的結果 展開
張瑞芳
中國內地女演員
張瑞徠芳,1918年6月15日出生於河北省保定市,中國內地女演員。
1940年參演電影《火的洗禮》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1962年憑藉電影《李雙雙》獲得第2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被觀眾熟知。1993年獲得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榮譽獎。2003年獲得第9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2007年獲得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代表作品有《南征北戰》《松花江上》《泉水叮咚》等。
2012年6月28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4歲。
人物關係
1931年與崔嵬共同出演獨幕劇《放下你的鞭子》 。
1935年進入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西洋畫系學習,並參加了戲劇活動。
1937年七七事變后,與張楠、陳荒煤等組成了以宣傳抗日為宗旨的“北平學生戰地移動劇團”;同年在陳荒煤編劇的話劇《打鬼子去》中飾演張大嫂;接著出演郭沫若的話劇《屈原》;此外還出演了曹禺的話劇《北京人》。
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在怒吼劇社、中華劇藝社等劇團擔任演員。
1946年擔任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特約演員,並在劇情電影《松花江上》中飾演村姑妞兒。
1949年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上海電影製片廠擔任演員,在上影演員劇團擔任團長。
1952年在戰爭電影《南征北戰》中飾演游擊隊長趙玉。
1954年在劇情電影《三年》中飾演紗廠女工趙秀妹。
1957年主演由趙明執導的劇情電影《鳳凰之歌》,該片改編自黃梅戲《王金鳳》。
1958年與張子良合作主演劇情電影《三八河邊》。
1976年參演由趙明執導的劇情電影《年青的一代》。
1979年與鄭在石共同主演根據王興浦同名話劇改編的劇情電影《怒吼吧!黃河》,在片中飾演樂團的負責人何丹。
1982年由其主演的兒童電影《泉水叮咚》上映,飾演退休的幼兒園教師陶奶奶。
1993年獲得第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榮譽獎。
2003年獲得第9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2021年5月,入圍華鼎獎·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優秀電影女演員獎。
父親張基曾擔任保定市陸軍軍官學校炮科科長,母親投入“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一個共產黨員。![張瑞芳早期照片](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7/ma713bbe12375c25bd1f453cf8915b2cd.jpg)
![張瑞芳早期照片](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7/ma713bbe12375c25bd1f453cf8915b2cd.jpg)
張瑞芳早期照片
第一段婚姻
193徠9年當時21歲的張瑞芳還在私立女子第一中學出演話劇,就在排演莫里哀的戲《心病者》時,一個藝術學院的學生導演余克稷引起了她的注意。
1940年兩人來到重慶正式結婚。最終在經歷了5年的寂寞和痛苦后,張瑞芳不顧那個時代旁人的眼光,結束了自己第一段婚姻。![張瑞芳劇照](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d/med5f4de91758f36aa654fdf042ee3026.jpg)
![張瑞芳劇照](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d/med5f4de91758f36aa654fdf042ee3026.jpg)
張瑞芳劇照
第二段婚姻
離婚後的張瑞芳又重新把精力放在話劇演出中,隨後在重慶排演話劇《屈原》時,她結識了演員金山,兩人在劇中分別扮演嬋娟和屈原,相戀並結為夫妻。兩人在一塊兒演戲,能互相交流和欣賞,但作為丈夫,金山卻在生活中表現得不負責任,最後還是選擇結束這段婚姻。
第三段婚姻
1952年遇見了嚴勵;之後兩人結婚。1999年嚴勵因胃癌去世。
2012年6月28日21時38分因病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4歲。![張瑞芳生活照](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e/m1edc8dfc9908fa7a2f046b71577adba8.jpg)
![張瑞芳生活照](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e/m1edc8dfc9908fa7a2f046b71577adba8.jpg)
張瑞芳生活照
張瑞芳演戲非常樸實,觀眾看她的戲,好像她完全沒有使用什麼演技,雖然她是一拿到劇本,就積極地進入角色,角色的魂魄也附體於她。在日常生活中觀眾也能覺察她細微的精神狀態的改變,在她的舉止動作中也能看到角色的影子。通過深入生活和排練,她把自己和角色完全熔鑄在一起。這個演員的魅力不是通過自我,而是毫無保留地通過角色性格迸發出光彩來。克服自我和改造自我,而不是隨意地流露個人的感情,促成了張瑞芳對她的角色栩栩如生的表演。(搜狐網評)
張瑞芳對於演員和角色的有機融合以及塑造演員精神狀態的論述,呼應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觀點,即演員需要把自己培養成為有強烈可塑性的工具,從而在舞台上創造出真實可信的表演。(北方網評)![張瑞芳舊照](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6/m463c06b00b994958a7b4a26edc2f7746.jpg)
![張瑞芳舊照](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6/m463c06b00b994958a7b4a26edc2f7746.jpg)
張瑞芳舊照
中國電影金雞獎 獲獎1次
2007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終身成就獎 獲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 獲獎1次
1963第2屆 ·最佳女演員獎 獲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 獲獎1次
2007第10屆 ·華語電影傑出成就獎 獲獎
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 獲獎2次
2003第9屆 ·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獲獎
1993第4屆 ·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獲獎
被文化部譽為二十二大明星之一 獲獎1次
1962 ·二十二大明星之一 獲獎
![《棠棣之花》](/images/noimg.png)
《棠棣之花》
![《家》](/images/noimg.png)
《家》
![《北京人》](/images/noimg.png)
《北京人》
![《屈原》](/images/noimg.png)
《屈原》
![《打鬼子去》](/images/noimg.png)
《打鬼子去》
![《七·二八之夜》](/images/noimg.png)
《七·二八之夜》
![《林中口哨》](/images/noimg.png)
《林中口哨》
![《放下你的鞭子》](/images/noimg.png)
《放下你的鞭子》
![《名優之死》](/images/noimg.png)
《名優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