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克稷

創辦第一個業餘話劇團體怒吼劇社

余克稷,張瑞芳的第一任丈夫,在重慶電力公司擔任工程師。

人物關係


傳奇經歷


余克稷在四十年代就是重慶電力公司的總工程師,解放后一直在內蒙古電管局任總工程師,他是當了一輩子總工程師的人。大余總性格溫良敦厚,為人謙和,當時電管局的人很少知道他的身世,只知道張瑞芳曾經是他的妻子,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我從網上搜尋到了大余總傳奇經歷,並為他後半生沉寂於社會底層而唏噓不已:重慶的抗戰劇人沒有人不知道余克稷,他以創辦第一個業餘話劇團體怒吼劇社而著名。他和梁少侯擔任劇社負責人的時間最長,整整八年時間。余克稷的知名,主要因為他是抗日救亡戲劇的熱心人,他在重慶電力公司任工程師,收入豐厚,他的大部分薪水毫不吝惜地用在戲劇事業和解決劇人生活困難上。更重要的是,抗戰期間電力緊張,電對於話劇的演出猶如人體的血脈一樣重要。在他熱心努力下,各個劇場都拉有供電專線,一旦停電,觀眾沒有喊退票的,演員也不會走下舞台卸妝,劇場專線馬上開始供電,一片光明。余克稷成為解決停電困難的及時雨。他因為這些德行懿事,博得“愛國工程師”、“好人余克稷”的美名。他的專業是電機工程師、卻被推舉為中華全國抗敵劇協第二、三屆理事,中國戲劇節第一、二屆演出委員,和洪深陽翰笙曹禺一樣受到戲劇界的敬重。
余克稷在北平大學工學院學電機,同時又在北平大學戲劇系就讀。他長相端莊,為人誠懇,謙遜,他懂導演,又會表演,有很高的音樂素養,擅長指揮,還會彈鋼琴。1935年,他在北平為還是高中學生的張瑞芳排戲,兩人互相有了好感。余克稷性格內向,最初給人有難於接近的感覺。多接觸幾次后,他的言談和行為,就受到人們的尊敬和信任。張瑞芳和他書信往來近一年,如果有一個星期收不到余克稷端端正正字體的來信,她就不安地期盼著。余克稷人好,字寫得更好,他的信中沒有纏綿的情啊,愛啊的語言,卻蘊涵著濃濃的藝術氣氛。張瑞芳覺得,他的信比余克稷更有魅力。這時候的張瑞芳對余克稷已經有了比友情更深的感情,她對余克稷仍以余先生相稱呼。但余克稷從北平到重慶宋工作,又是徵得張瑞芳同意的。
余克稷到重慶后,先在胡子昂任總經理的華西興業公司實習,後到重慶電力公司工作。他的業餘時間用來為青年會民眾歌詠團當指揮,教唱救亡歌曲。盧溝橋炮聲一響,位於嘉陵江邊的炮台街(今滄白路)的華西興業公司宿舍大院,就成為進步知識分子活動的地方。這個公司有不少來自北平的職員,他們讀書時就演過話劇,組織劇社是他們一致的想法。余克稷首先找來剛出版的<保衛盧溝橋>的劇本,邀約一些同好,在華西公司宿舍排演起來。戲排到一半,9月15日在排戲的燈光球場成立了怒吼劇社。余克稷帶頭捐了上百的銀元,購買木材、顏罯、凡士林、硬脂酸用來做布景和化妝油彩,其他社員們也紛紛捐款作建社經費。余克稷、陳叔亮、梁少候、章功敘、趙銘彝等被推為劇社組織核心。這個劇社的活動從此延續13年之久,1950年完成了歷史使命。
1937年10月1日,《保衛盧溝橋》在重慶最現代化的國泰大戲院演出,這是怒吼劇社第一次公演,這齣戲暴露了日本軍閥兇殘的侵略行徑,展示我抗日戰士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舞台上下大聲地喊出蔣介石政府多年不允許喊的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連演三天,四場戲都告客滿。《新蜀報》著文譽之為“重慶有真正的演劇,那是以怒吼劇社公演為歷史紀元。”
《保衛盧溝橋》的怒吼聲,震動了重慶,喚醒了許多還不知道中國和日本已經打了幾個月“國戰”的市民。成百的重慶愛國青年看了演出后投奔劇社,要求參加抗日宣傳。因為他們不會講“國語”,怒吼劇社為他們成立了街村演劇隊,用四川話對街村群眾作抗日救亡宣傳,效果更好。余克稷除了經管劇社在城市的演出,還經常帶領街村演劇隊下鄉宣傳,他和大家一樣自帶食品,背著服裝、道具、化妝物品,排在隊列中行進,每次下鄉都有幾十里路程。他和大家不同的是,每月用一半以上的薪水補貼劇社和出不起伙食費社員的開支。這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
1938年5月,重慶的六十七軍出川抗戰,怒吼劇社應邀派出六七戰地工作團隨行,余克稷把他們送到武漢。這時他得知張瑞芳參加的北平學生移動劇團到了河南,由於工作緊張,生活艱苦,長期勞累,不少人病倒了,演出也無法進行。余克稷聽到這種情況非常焦急,他不顧戰亂的危險,奔向河南邀約張瑞芳到重慶怒吼劇社去。移動劇團考慮到張瑞芳和余克稷的情侶關係,又考慮重慶有國立戲劇學校和許多知名戲劇專家,張瑞芳去了可以得到深造,同意她到重慶去。誰也沒有想到,余克稷接來的張瑞芳,不幾年間,就成為重慶抗戰劇壇四大話劇名旦之一。
余克稷是一位熱心為抗戰戲劇做奉獻的人,無論哪個劇團演出、景片、燈光器材、服裝、缺少哪一樣,只要怒吼劇社有的,他都拿給人家用;缺少群眾演員,缺少前台工作人員,演出缺少伴唱的,怒吼劇社人員都克服自己的困難,前去支援。張瑞芳到重慶不久,中華全國劇協在重慶主辦第一屆戲劇節、演出《全民總動員》,參加演出的明星太多,卻有一個小難民名叫芳姑的角色找不到人演,考慮到要和大明星們配戲,怒吼劇社派出張瑞芳去參加。張瑞芳把這個不起眼的角色演得真實、動人,戲中她痛哭著下場,到了後台她還止不住地抽咽,這引起了導演應雲衛和許多著名演員注意,都稱讚她是一個有潛力、有希望的好演員。不久,應雲衛排演<上海屋檐下>,上演前一天舒綉文病了,應雲衛拉張瑞芳去頂舒綉文的戲,和大明星趙丹魏鶴齡同台演出,得到同台演員的讚許。
1939年,張瑞芳風華正茂,在革命藝術事業之餘,也獲得婚嫁圓滿。這一年,張瑞芳21歲,與話劇同行余克稷結為夫妻。但遺憾的是,婚後兩人迅速發現彼此性格不合,張瑞芳初嘗婚姻的苦澀,不得不把主要精力重新轉移到話劇舞台。而在排演《屈原》的過程中,張瑞芳結識了大名鼎鼎的電影明星金山,為情感世界帶來又一次悲喜,金山的熱烈的追求使張瑞芳芳心動搖;金山的愛意像一團火把張瑞芳融化,張瑞芳與余克稷的感情發生了危機,他們婚姻很快就徹底瓦解了。
1952年夏天,金山帶領一個創作小組到炮火連天的朝鮮戰場,準備創作拍攝一部反映中朝人民共同抗擊美國侵略者的電影《患難兄弟》,朝鮮有關方面配備了一名女翻譯,配合工作。這位女翻譯年青貌美,金山一不小心,竟栽了個跟頭,他和這位女翻譯發生了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