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鄭君里的結果 展開
- 演員、導演,代表作《一江春水向東流》
-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
鄭君里
演員、導演,代表作《一江春水向東流》
鄭君里,男,1911年12月6日出生於上海市,祖籍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三鄉鎮平嵐田堡村),中國內地演員、導演、編劇,畢業於南國藝術學院。
1929年參演話劇《莎樂美》第一次登台演出。1932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火山情血》。1955年與孫瑜聯合執導古裝戰爭電影《宋景詩》。1965年執導最後一部電影《李善子》。
1936年10月25日與黃晨舉行婚禮,婚後,育有一子鄭大禮。1969年4月23日因遭到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含冤逝世,終年58歲。
自幼家境貧寒,進義學念書。
1918年進入私塾讀書。後來在廣肇義學和嶺南中學讀書。
1928年進入由田漢等主辦的上海藝術學院戲劇科學習。
鄭君里老照片
1930年在“摩登劇社”演出莫里哀的話劇《慳吝人》。8月參與左翼劇團聯盟成立的組織工作,並與其他人共同為行動綱領《最近行動綱領——現階段對於白色區域戲劇運動的領導綱領》起草。
1931年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並參與組織“大道劇社”。
1937年翻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系理論《演員自我修養》第一、二章,以《一個演員的手記》為題在《大公報》發表。4月翻譯出版美國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的體系理論《演技六講》。抗戰爆發后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三隊,擔任隊長。同年與黎鏗、陳燕燕聯袂主演劇情電影《慈母曲》。此外還與舒綉文共同主演劇情電影《搖錢樹》。
1938年與陳燕燕合作主演劇情電影《藝海風光二:話劇團》。
1939年由其創作的論文《論抗戰戲劇運動》出版。
電影海報
1946年6月參加組織聯華影藝社,後任崑崙影業公司編導委員會委員、導演。
1949年參加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的集體創作,並單獨執導了該片,該片獲得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並獲得個人一等獎。
1951年自編自導由趙丹、蔣天流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我們夫婦之間》。同年編寫論文《我必須痛切改造自己》。
1953年執導紀錄片《人民的新杭州》。同年執導紀錄片《光榮的創造》。
1965年執導根據朝鮮趙白嶺話劇《紅色宣傳員》改編的劇情電影《李善子》,該片是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
1979年探討導演藝術的著作《畫外音》出版。
2016年自傳《鄭君里全集》出版。
1936年10月25日與黃晨在上海天仙橋青年會禮堂舉行婚禮。婚後,育有一子鄭大禮。
1969年4月23日因遭到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含冤逝世,終年58歲。
在電影《烏鴉與麻雀》中,人物刻畫、場面調度、鏡頭處理,以至細節運用等方面,都體現出鄭君里對電影特性的深刻理解和表現能力。他擅長群眾的場面調度,將人物分佈在銀幕的前、中、後景中,並且配合著攝影機的升降將室內外的場景都拓展得淋漓盡致(《電影評介》評)。
鄭君里的藝術經歷和多重身份使他的電影創作富有更加自覺的探索精神。他大膽地調動各種手段探索電影時空的表現,自覺堅韌地探求電影的民族化之路,熱情追尋新時代的電影語言。同時,他終難擺脫舞台的印跡,形成個性化的影像風格,在時代的變化中帶著矛盾和困頓,經歷藝術之途的曲折。鄭君里是從話劇演員轉到電影演員,先導演話劇后導演電影,所以對話劇和電影都有相當的實踐經驗。而在戲劇和電影理論上的不懈鑽研,使他對戲劇與電影的傳承與差異、電影特性等問題有著更自覺、更深入的把握。而且,鄭君里非常重視影片布景和場景的設計與選擇,同時把空間的造型特點與場面調度、景深鏡頭等結合起來,以豐富生動的空間感詮釋影片(《當代電影》評)。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65年 | 《李善子》 | 電影 |
1961年 | 《枯木逢春》 | 電影 |
1959年 | 《旭日東升》 | 電影 |
1959年 | 《林則徐》 | 電影 |
1959年 | 《聶耳》 | 電影 |
1955年 | 《宋景詩》 | 電影 |
1953年 | 《光榮的創造》 | 紀錄片 |
1953年 | 《人民的新杭州》 | 紀錄片 |
1951年 | 《我們夫婦之間》 | 電影 |
1949年 | 《烏鴉與麻雀》 | 電影 |
1947年 | 《一江春水向東流》 | 電影 |
1943年 | 《求婚》 | 話劇 |
1943年 | 《祖國》 | 話劇 |
1943年 | 《戲劇春秋》 | 話劇 |
1939年 | 《民族萬歲》 | 紀錄片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61年 | 《枯木逢春》 | 電影 |
1959年 | 《聶耳》 | 電影 |
1951年 | 《我們夫婦之間》 | 電影 |
1949年 | 《烏鴉與麻雀》 | 電影 |
1947年 | 《一江春水向東流》 | 電影 |
1939年 | 《民族萬歲》 | 紀錄片 |
時間 | 名稱 |
1937年 | 《演技六講》 (美國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 |
1937年 | 《演員自我修養》第一、二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
1928年 | 《蘇俄演劇左中右三派》 |
1928年 | 《易卜生論》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51年 | 《我必須痛切改造自己》 | 論文 |
1947年 | 《角色的誕生》 | 理論著作 |
1944年 | 《懷人之什》 | 論文 |
1943年 | 《演員與角色》 | 論文 |
1943年 | 《演員自我修養》(第一部) | 表演體系理論 |
1939年 | 《論抗戰戲劇運動》 | 論文 |
1936年 | 《現代中國電影史略》 | 電影史著作 |
1935年 | 《再論演技》 | 論文 |
榮譽獎項 |
▪ 1995 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導演獎(獲獎) ▪ 1957 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 《烏鴉與麻雀》 (獲獎) ▪ 1957 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獎個人一等獎 《烏鴉與麻雀》 (獲獎) ▪ 1956 第12屆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傳記片獎 《聶耳》 (獲獎) ▪ 2021 第30屆華鼎獎·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優秀電影導演的評選中(提名) |
《兄弟》、《娜拉》、《大雷雨》
《馬迪迦》、《阿萊城姑娘》、《街頭人》、《血衣》、《亂鍾》、《街頭人》
《慳吝人》
《莎樂美》、《小偷》、《乞丐與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