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起元
顧起元
顧起元(1565~1628),應天府江寧(今南京)人,明代官員、金石家、書法家。字太初,一作璘初、瞞初,號遁園居士。萬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乞退後,築遁園,閉門潛心著述。朝廷曾七次詔命為相,均婉辭之,卒謚文庄。著有《金陵古金石考》、《客座贅語》、《說略》等。
顧起元
顧起元為人通達,並不貪戀官場的虛華。對於學問文章,他所持態度也是一絲不苟,先博覽群書,而後提筆作文。《啟禎野乘·顧文庄傳》說:“顧起元端靜淵穆,不溷溷為同,……胸中絕無畛城。而學問宏博,凡古今成敗、人物臧否以致諸曹掌故,無不究心,口陳指畫,歷歷如睹。”顧起元雖然通籍三十年,但是多次上奏摺請朝廷准許他告老還鄉,在朝為官僅僅五載之短。但是他即便在任上仍注意撰述,他著名的文集《說略》三十卷,在任上“已經基本完成,只是萬曆三十三年,解京職歸鄉途中,遇到大河決堤乘船被大風浪損壞,他所著的《說略》手稿因此丟失。在他解職歸鄉以後,當時的朝廷曾七次下詔書想讓他重新回京任職,但生性淡泊的顧起元都一一推拒了。他的朋友曾因此為他的居所題名為“七召亭”。因而,他雖然通籍三十年,但大部時間是以隱居為生。天啟間,江寧有人為宦官魏忠賢立生祠,官府“乞文辭”,他以手疾不作。門人復以重金求札,也被他拒絕。
顧起元遁居士碑拓片
然而世事不公,他雖是博學通才,但他的才學策略卻並未被當世所用。因此,顧起元所著的《焦澹園太史墓誌銘》中寫道:“先生之官磧在金馬玉堂,先生之道價在儒林文苑,先生之大業在名山國門,先生之風教在九洲四海,先生之遺願在稷丘槐市。”表面上是在抒發情懷用以悼念先人的高風亮節,實際上是對其自身的寫照。
《客座贅語》
著述主要有《顧氏小史》、《金陵古今圖考說略》、《客座贅語》、《遁園漫稿》、《中庸外傳》、《四書私箋》、《雪堂隨筆》等。《客座贅語》,共10卷,採用筆記體。多載南京方言、服飾、戶口、徭役、人物、士習等故實,而於嘉靖、萬曆年間社會經濟、民情風俗的變化,尤為注意。此外也輯錄一些與南京有關的故事傳說。後來的甘熙、陳作霖寫的很多書都來自於顧起元。
顧起元兄弟四人,一個進士,官光祿,一個舉人,官主事。每年元旦拜完祖先,全家長幼團聚,置酒一壺,上席列坐三四排,酒只飲而不幹杯,其他子弟皆空杯而已。每次,顧起元必言朝章家政,這時,也只有當光祿寺卿的弟弟連連點頭稱是,其他人都不敢出聲。這種典型的士大夫式的家風,就是在當時也已很少見。
【自題】
三者較量,誰劣誰善;
是相非相,是我不見;
旋汝眼光,許多方便;
大川歸海,洪爐猛煉;
面目本來,庶幾可薦。
【三山秋月】
高山明月碧天秋,寒浸仙人十二樓。
更上三山高處望,綠河千尺倒空流。
【無題】
相逢狹路宜回身,野渡寬平好問津。
底事排擠同躓撲,往來俱是暫時人。
【遁園七召亭】
薄皇后而不為,一生來跡遁空門,心傷魏闕;
對父王其無愧,千載后清同淮水,高比鍾山。
明 顧起元 行書扇面 金陵天渡樓收藏
顧起元的祖先居住在崑山一帶。大父少孤,被張家養育成人,後來跟著張家遷居到南京。到了父親一輩才恢複本來的姓氏。
顧起元父親名國輔,字維德,號毅庵,萬曆甲戌登進士。母親為王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