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游鎮

鶴游鎮

鶴游鎮,隸屬於重慶市墊江縣,地處墊江縣南部,東與坪山鎮相依,南與白家鎮毗鄰,西與包家鎮接壤,北與硯台鎮相連,距墊江縣政府駐地27.7千米, 區域總面積32.81平方千米。 

春秋時期,鶴游鎮境域屬巴國;1997年,由嚴家鎮更名為鶴游鎮。 截至2018年末,鶴游鎮戶籍人口為19810人。 截至2020年6月,鶴游鎮下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石鼓社區鶴遊街28號。 

鶴游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工業以食品和管材為主。

建置沿革


春秋時期,屬巴國。
秦漢時期,屬巴郡。
清咸豐七年(1857年),為涪州鶴游分州駐地。
民國二年(1913年),為涪陵縣鶴游分縣駐地。民國二十年(1931年),置嚴家鄉,屬第五區。
1953年3月,屬墊江縣。
1958年6月,改為嚴家公社,為鶴游區駐地。
1983年3月,嚴家公社改為嚴家鄉。
1985年3月,嚴家鄉改置嚴家鎮。
1997年,嚴家鎮更名鶴游鎮。 

行政區劃


2011年,鶴游鎮下轄石鼓1個社區,金錢、群豐、水井、團結、分州、高橋、長坡7個行政村;下設3個居民小組、4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鶴游鎮下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石鼓社區、金錢村、群豐村、水井村、團結村、分州村、高橋村、長坡村, 鎮人民政府駐石鼓社區鶴遊街28號。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鶴游鎮地處鶴游坪台地西部,地勢略為東高西低、北高南低;地形為平狀高丘,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345—520米;境內最高點位於群豐村高草坪,海拔527米;最低點位於金錢村2組,海拔345米。 

氣候

鶴游鎮多年平均氣溫17.1℃,平均氣溫年較差21.9℃,生長期年平均365天,無霜期年平均34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31.9小時,年總輻射78.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183.4毫米。 

水文

鶴游鎮境內河道屬斷石河流域;境內最大河流斷石河自水井村至長壽湖,長8.2千米,流域面積32.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7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鶴游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伏旱、水災、冰雹、風災等;伏旱平均5年1遇,風災一般在初夏發生。 

人口


2006年,鶴游鎮出生人口156人,出生率為7.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2‰,男女性別比為100:108。
2011年,鶴游鎮總人口2102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211人,城鎮化率24.8%;另有流動人口504人;以漢族為主,達20984人,佔99.8%;有土家、苗、彝、回、藏5個少數民族,共38人,佔0.2%。2011年,鶴游鎮人口出生率6.5‰,人口死亡率3.1‰,人口自然增長率3.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41人。 
2017年末,鶴游鎮常住人口為17691人。 
截至2018年末,鶴游鎮戶籍人口為19810人。 

經濟


綜述

2006年,鶴游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0862萬元,比2004年增長21.8%;財政總收入3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96元,比2004年增長22.3%;實現鄉鎮企業增加值653萬元,比2004年增長率83.9%;實現總產值3312萬元,入庫稅金49萬元,分別比2004年增長99.5%、55.8%、66.7%、75%;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4731人,實現勞務收入2238萬元。
2011年,鶴游鎮財政總收入625萬元,比2010年增長22.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3萬元,比2010年增長32.7%。2011年,鶴游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973元。 
2018年,鶴游鎮有工業企業42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農業

2006年,鶴游鎮優質水稻、玉米良種化覆蓋率已達100%;改良推廣二雜種豬65頭,累計改良種豬1200頭,發展畜牧養殖大戶近100戶,建成生豬養殖小區1個,實現生豬品種改良率達90%以上,出欄肥豬21660頭,存欄生豬1.5萬頭,出欄小家禽22萬隻,存欄小家禽9.3萬隻,畜牧產值3000萬元。
2011年,鶴游鎮有耕地面積3.5萬畝,人均2.2畝。2011年,鶴游鎮農業總產值1.8億元,比2010年增長14.7%;農業增加值1.2億元,比2010年增長15.0%。鶴游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鶴游鎮生產糧食1.2萬噸,人均1198千克,其中水稻5086噸,玉米2566噸。鶴游鎮主要經濟作物為榨菜、蜜本南瓜、油菜。2011年,鶴游鎮榨菜種植面積9968畝,產量2萬噸;南瓜種植面積4500畝,產量1.5萬噸;油菜籽種植面積2390畝,產量450噸。鶴游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鶴游鎮生豬飼養量4.0萬頭,年末存欄2.2萬頭;家禽飼養量45萬羽,年末存欄13.6萬羽。2011年,鶴游鎮生產肉類3705.4噸;畜牧業總產值0.8億元。2011年,鶴游鎮水果種植面積3258畝,產量1625噸,主要品種有白柚、柑橘、李子等,其中白柚1205畝,產量458噸;柑橘760畝,產量658噸;李子430畝,產量220噸。鶴游鎮漁業以庫塘養殖為主。2011年,鶴游鎮漁業總產值1115萬元。 

工業

鶴游鎮工業以食品和管材為主。2011年,鶴游鎮工業總產值1.6億元,比2010年增長32.5%;工業增加值6420萬元,比2010年增長24.8%。2011年,鶴游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28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641萬元,比2010年增長18.5%。 

商貿

2011年末,鶴游鎮有商業網點235個,職工385人。2011年,鶴游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9億元,比2010年增長25%;有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0.4億元,比2010年增長20.7%,主要產品有生薑、榨菜、豬肉,銷往重慶、涪陵等地。 

金融

2011年末,鶴游鎮有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1.8億元,比2010年增長16%;人均儲蓄8571元各項貸款餘額0.8億元,比2010年增長11%。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鶴游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409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2所,在校生1382人,專任教師6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850人,專任教師6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分別達98%、99.5%、99.2%。鶴游鎮主要學校有墊江縣第二中學、鶴游小學,其中墊江縣第二中學始建於1958年9月,學校佔地面積近100畝,有教學班49個,在校生3500餘人,專任教師171人。2011年,鶴游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360萬元,比2010年增長28.7%;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24.6%,比2010年提高0.1個百分點。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鶴游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8個,有文化專業戶2戶,有各類圖書室8個,藏書4.5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12人。2011年末,鶴游鎮學校有體育場3個;8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2%。2011年末,鶴游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758戶,入戶率15.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鶴游鎮有各類醫療機構9個,其中衛生院1個、村衛生站8個;床位40張,每千人擁有病床1.9張,固定資產總值68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8名。2011年,鶴游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8萬人次。鶴游衛生院有床位40張,固定資產總值68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9名,其中執業醫師12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土6人。2011年,鶴游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17.6/10萬,參合率95.0%。 

社會保障

2011年,鶴游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50戶,人數134人,支出25.7萬元,比2010年增長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8戶,人數625人,支出65萬元,比2010年增長12.6%,月人均87元,比2010年增長6%;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8人,支出10.5萬元,比2010年增長5.2%;農村醫療救助23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26人次,共支出12萬元,比2010年增長18.2%;農村臨時救濟57人次,支出3.8萬元,比2010年增長6.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3萬元,比2010年增長11%;社會福利費8萬元,比2010年增長5%;敬老院1家,床位2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4人,支出8萬元,比2010年增長5.6%;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59萬人,參保率96%。 

交通


鶴游鎮 2張
鶴游鎮
鶴游鎮有墊江至涪陵、墊江至白家2條縣道公路過境,100%的行政村和村民小組都通有公路。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鶴游鎮因傳說元初有二老人在境內棋盤石上下棋,后聞人聲即化為雙鶴繞騰而去,故此得名。 

風景名勝


鶴游鎮
鶴游鎮
鶴游坪古城堡
鶴游坪古城堡位於墊江南部,城堡緊鄰長壽湖。鶴游坪古城堡周長105公里以上,大城堡內又有幾十個小城堡,其城垣遍布重慶市墊江縣坪山鎮(南部區域中心)、鶴游鎮、白家鎮、包家鎮等鄉鎮。鶴游坪古城堡核心“台地”———分州城堡,在鶴游鎮分州村3組範圍,城堡內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