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頭峪村
庄頭峪村
庄頭峪村隸屬於北京市密雲區穆家峪鎮,位於城東北18公里處,京承公路穿村而過。全村502戶,1460人。村域總面積2.1萬畝,其中糧田面積2205畝,果樹面積1800畝,山場面積6800畝。在全村838名勞動力中,從事一產、二產、三產的人數分別為465人、307人、83人。該村2007年經濟總收入42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86元。三次產業的收入分別為879萬元、2792萬元、622萬元。
在北京,密雲縣是一個典型的邊遠郊縣,而庄頭峪村又是密雲縣的一個邊遠山區村。除此之外,這裡還屬於京津風沙源治理區,位於有名的密雲水庫範圍內。對庄頭峪村而言,除了一條穿境而過的京承公路外,歷史上這裡是名副其實的窮鄉僻壤。但是,憑藉著一個又一個先人一步的“招數”,庄頭峪人通過“三部曲”,現已成長為一個令人羨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典型。
2001年,北京市提出農業結構調整的農業政策后,庄頭峪人敏銳地覺察到,北京市農業發展主導思想正在經歷一次重大轉變。在機遇與挑戰面前,庄頭峪人從此開始了“戴著鐐銬跳舞”的創業史。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首先行動起來的正是當時的村幹部。他們意識到,村民生產、生活水平要提高,發展是硬道理,而要發展就必須培植主導產業。
庄頭峪村有種梨樹的優勢和傳統,突破口正是從種植梨樹開始的。經過村兩委班子的反覆論證,確立了以高、精品林果業為主導產業的思路。就這樣,當別的村還在為該不該“棄糧”爭論不休的時候,庄頭峪村發展農業主導產業的雄心壯志已經付諸實施。2001年,由一家研究所培育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的紅香酥梨新品種落戶庄頭峪村。
2004年,1200畝梨園全部掛果,真正成了庄頭峪人的錢袋子,果農們形象地稱梨園為“果樹銀行”。為擴大影響,庄頭峪人一不做,二不休,不僅成功舉辦了密雲縣第二屆金秋採摘節,而且為本村的紅香酥梨產品註冊了商標。
2005年,庄頭峪村的果品總產量為20萬公斤,2006年產量達到30萬公斤。雖然產量迅速增加,但產品仍然供不應求。“每年9月底10月初,果子成熟時,還未下樹就被人搶摘一空。”庄頭峪村村委會趙永前主任自豪地說。
就在庄頭峪人“吃著甘蔗上樓梯,節節甜,步步高”的時候,粗放經營和管理中積累的矛盾開始顯現出來。隨著規模的擴大,果樹管理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在發展和管理上開始出現困難。尤其是在生產技術管理、病蟲害防治、除草、農藥噴灑、剪枝、施肥等方面,分散經營導致的低技術、低效率,嚴重製約著果業繼續向前發展。更令人擔憂的是,果農在生產環節上各自為戰,銷售環節互相壓價,摻雜使假現象也時有發生。所有這些,不僅使村民利益蒙受了損失,而且給庄頭峪村的果業形象蒙上了陰影。
何去何從?關鍵時刻,庄頭峪人再次選擇了改革,謀劃成立果農自己的專業合作組織。
2004年8月,以”民管、民辦、民受益“為原則,採取農戶自願入社的方式組建的庄頭峪村果業合作社正式成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合作社制定的章程,包括管理機構、社員權利、合作社職能、合作社財務管理等七章三十一個條款。
“摸著石頭過河,邊干邊總結經驗。”這是村主任趙永前對合作社這個新生事物在庄頭峪村從誕生到發展再到比較完善整個過程中最大的感受。“庄頭峪村果業合作社不僅解決了村民的生產問題,還解決了農民進入市場的問題”。來自密雲縣農委的錢長春評價:“合作社成立后,果農不再是一盤散沙,增強了凝聚力,降低了採購農資的成本,果品銷售也能賣出個好價錢。一頭降低成本,一頭增加收益,果農怎能不樂意?”目前,發展果業種植的家庭入社率達到100%。
作為對果農合作社的一個完善和有益補充,庄頭峪村還於2006年5月成立了村林果生產農機服務隊,再次在密雲縣創造了一個“第一”。農機服務隊以“方便社員、誠信服務、互利雙贏、開拓創新”為宗旨,為村有機食品園區提供林果生產機械化、專業化服務。記者了解到,服務隊為合作社成員提供的服務包括了剪枝、樹下旋耕、除草、植保打葯、施肥、殘枝粉碎堆肥、果品運輸、有機肥供應等多項內容。目前,服務隊服務規模已達3000畝。
眾所周知,發展高、精品果業收益高,技術含量也高。對於庄頭峪人來說,無論是種植紅香酥梨,還是發展杏觀光採摘園,這些“嬌貴“的高新農業,過去那些“能扛鋤頭會刨地”的農民遠不能勝任。
在不斷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的同時,需要農民懂得相應的新知識、新技能、新理念,當會經營、懂管理的現代化新型農民。形勢在不斷變化,呼籲一個傳播科技知識的成人學校平台出現。於是,庄頭峪村成人學校應運而生。
過去幾年,村成人學校針對村主導產業以及發展思路,聘請北京市果樹中心、中科院有關專家為村民授課,累計開展了8期培訓,培訓600多人次,內容涉及果樹栽培、管理、種植以及電腦知識等。經過統一考試,現在已有193人獲得了果樹技工資格證書。
機遇永遠只垂青有準備的人。庄頭峪村成人學校發展到果樹中專班的過程正好應驗了這句話。去年4月,北京市的一位重要領導到庄頭峪村調研農村工作,在考察了村裡的成人學校后,他提議將該村的成人學校升級為北京市首個果樹中專班,對果農進行學歷教育的同時,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文化層次。很快,在密雲縣教委、農委、文委、體育局以及鎮政府等部門的幫助和支持下,北京市首個果樹中專班於當年8月在庄頭峪村開班。
農民免費足不出村接受學歷教育,這在外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卻在庄頭峪村變成了現實。村民劉鳳林是首批87名果農學員中的一位。她家有一個20畝的果園,在管理過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通過報名參加果樹中專班,向教授、專家系統學習有機管理的理論知識,提高了管理水平,並成功運用到實際管理中,2007年與2006年相比,她家的果品收入增加了2萬多元。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目前果樹中專班第一學期的5門課程的學習任務已經順利完成。在剩餘的兩個學年裡,他們還將一隻腳進果園,一隻腳進校園,“充電”拿文憑、務農致富兩不誤,快快樂樂做現代化的新型農民。
庄頭峪村屬穆家峪鎮所轄行政村,位於鎮域東北部,距縣城17公里,轄庄頭峪、萬嶺兩個自然村。村域面積5.88平方公里,明代成村。村域地處101國道兩側,交通十分便利。現有村民502戶,1300口人。因村坐落在潮河東岸一山彎處,不近村邊不見村,故名撞頭峪,后依諧音稱庄頭峪。
庄頭峪村在2006年被確定為北京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投入大量資金,完成村莊供水管29775米,新打機井3眼,並全部安裝水質凈化裝置;完成村莊污水管線17994米,污水處理設施6套,徹底解決村民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環境;為解決雨、雪天村民出行難問題,對全村9條主街、18條次要街道總計57350平方米進行了統一道路硬化。
四竿頂戰鬥烈士紀念碑,位於庄頭峪村東溝內,四竿頂山下,建於1987年7月。碑的正面由江卓同志題“四竿頂戰鬥烈士紀念碑”,背面為碑文,主要記述的是我義勇隊和公安隊,為掩護承興密縣委、縣政府機關突圍,與日偽軍英勇戰鬥,58名指戰員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迹。
1943年,密雲縣潮河以東地區為我冀東承興密抗日游擊隊根據地。同年11月成立了中共承興密聯合縣委員會,由縣公安隊、義勇隊負責保衛工作。當時敵人向我冀東地區進行大掃蕩,12月17日縣委接到情報得知敵人在周圍據點增兵。為此,縣委決定將聯合委員會轉移到靠近四竿頂山的下庄頭峪村。可是由於漢奸的出賣,18日夜敵人就從南、北兩側向下庄頭峪及四竿頂山包圍過來。
在前有追兵後有堵截的情況下,縣長江卓等領導經過研究果斷決定向西突圍,過潮河進入豐灤密地區。以義勇隊突前,公安隊斷後掩護機關幹部向西北轉移。就在行至溝口時遭遇了敵人的阻擊。此時,各突圍路線均被敵人堵住,縣領導當即決定佔領有利地形與敵人周旋,待天黑后再分別突圍。次日9時,我義勇隊和公安隊同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公安隊長張瑞身受四處重傷仍然和僅剩的一名通訊員與敵人進行戰鬥,最終因寡不敵眾被敵人包圍。義勇隊20多名戰士先後陣亡,剩下的20餘名戰士仍然頑強地和敵人戰鬥著。就在偽軍擋住縣委、縣政府去路的時候,支部書記李毅明大膽機智地喊道:“我們都是中國人,中國人不能打中國人”。日偽軍深知我軍的厲害,同時也不願意為日本人賣命便閃開了道路,李毅明帶隊乘機渡過潮河。幾經周折終於擺脫了敵人,化險為夷。在這次戰鬥中,縣領導和機關幹部除少數被捕和犧牲外,大部分安然脫險,擔任保衛任務的公安隊和義勇隊共58名戰士壯烈犧牲,烈士的遺體被安葬在四竿頂東山坡。
2006年4月,縣委、縣政府將此地命名為“密雲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中小學生都到此地開展教育活動。
北京的秋天氣候乾燥,人最容易上火,這時候吃梨是最好不過的了。庄頭峪村千畝紅香酥梨園,是我縣最大的紅香酥梨種植和採摘基地。酥梨園坐落在燕山腳下,101國道邊,這裡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目前,園區主要道路已經全部硬化,並建有接待場所、停車場、觀光休息亭、門樓、牌示、垂釣池等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