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國

蓼國

蓼(liǎo)國是淮夷在中原地區建立的一個國家。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以南40里的湖陽鎮,東北依蓼山,山下有蓼王叔安疏洪治水開鑿的人工河蓼陽河、蓼陰河,是世界廖氏發祥地。

蓼為蓼姓國,黃帝後裔。蓼叔安為西蓼國開國國君,其後人以國為姓,稱廖氏。

公元前639年亡於強楚,蓼國宗室舉族外遷,在安豐、固始等地建立多個蓼國,史稱東蓼。漢置湖陽縣,屬南陽郡。郡該地後世有湖陽城。

古蓼國,在今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其中心區域在今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境內,都城在今固始縣東北的蓼城崗。

廖姓,是中華民族常見姓氏之一,中國姓氏(百家姓)排行第66位的大姓,廖姓也是中國台灣地區第18大姓,就是俗稱的清廖。

廖姓人口約有490萬左右,約佔全中華漢族人口的0.37%。

廖姓源流較多,一是出自己姓,為上古時期廖叔安之後裔,以國名為氏;二是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徠之子伯廖之後裔,以封邑名為氏;三是出自偃姓,堯、舜的賢臣皋陶的後裔,以國名為氏;四是出自賜姓。

廖姓人口多,以湖南、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四川、重慶、廣西、廣東、台灣、浙江、貴州、安徽、雲南、海南、遼寧、甘肅等地區居多,另外廖姓也是董姓等姓氏的來源。

蓼國簡史


蓼國,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時代的國家。春秋時代有兩個同名的蓼國。
一個是《春秋左氏傳·桓公十一年》記載的公元前701年即楚武王四十年,“鄖人軍於蒲騷,將與蓼、絞、州、隨伐楚師”。此為位於今河南省唐河縣的蓼國,此國亦稱蓼國。《春秋左氏傳·哀公十七年》記載春秋末期的楚國大夫追溯先君楚武王克州國和蓼國的功業,州蓼兩國一起提,應該是這個楚武王四十年曾經和州國等國謀划聯合討伐楚國的蓼國。
另一個是《春秋左氏傳·文公五年》記載的公元前622年即楚穆王四年,“楚公子燮滅蓼”的這個位於今河南省固始縣的蓼國,此蓼國為庭堅之後裔。
吳王夫差在即位前也曾在蓼地附近鎮守過一段時間。固始縣侯古堆一號墓出土的一件青銅簠上有鐫刻“有殷天乙唐(湯)孫宋公轡乍(作)其妹勾郚夫人季子媵簧”的銘文,被認為是夫差夫人(宋景公妹妹)的墓葬。

國君列表


廖叔安--廖明--廖閏--廖暉--廖結--廖淵--廖光--廖穎--廖玦--廖試--廖重--廖墊--廖珊--廖卿--廖譚--廖介--廖祥--廖潛--廖華--廖瑞--廖昌--廖澄--廖榮--廖盛--廖良--廖辟--廖高--廖畢--廖展--廖宣--廖雲--廖褥--廖平--廖穩--廖恆--廖伯高--廖誠--廖衰

地理位置


固始春秋為蓼國。《春秋左氏傳·文公五年》記載的蓼國位置在河南固始縣東北,都城為現安徽霍邱城關附近。國都位於固始縣蓼城崗遺址。 《春秋左氏傳·桓公十一年》記載的蓼國在今河南唐河縣南。
后,楚國設立“雩婁邑”(邑治在今固始縣陳淋鎮附近)和“雞父邑”(邑治在今金寨縣開順鎮)兩座城池。秦統一中國之後,沒有在此設立郡縣,蓼國的地盤隸屬於九江郡。項羽建立西楚之後,公元前206年在此建立了“九江國”,九江王為英布
西漢在原來的蓼國設立了安風縣、蓼縣、安豐縣、雩婁縣、陽泉縣,隸屬淮南國九江郡。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武帝封淮南康王幼子劉慶為六安王,以此五縣歸其轄。后又設“義城縣”,不久廢。
其領地的另一部分改稱湖陽。漢置湖陽縣,屬南陽郡。郡該地後世有湖陽城。

故城遺址


古蓼國國王廖氏始祖叔安紀念館體效果圖
古蓼國國王廖氏始祖叔安紀念館體效果圖
2006年1月在河南省固始縣高墩子村,發現了一處西周時期一座大型城市的遺址。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古蓼國遺址。這個遺址中部是一個大型房基,四周環繞著護城濠溝。這座遺址是河南省發現的西周時期夯土基址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大型房基的局部保存完好。於南牆和居住面中,發現了南北不等分排列的15排柱洞。居住面大致能分出3到4層,有柱洞200多個保留至今。這座房子在歷史上多次進行維修。護城壕的寬度大約14到16米,底部距離現地表5米。此遺址曾經出土了大量西周時期陶器的碎片。這處遺址佔地面積約有3萬平方米。東西長度大約64米,南北款度大約有62米,高度有兩米。中間的大房基東西長度大約32米,南北殘缺的邊界的寬度有5至30米。當年的面積在960平方米以上。

廖姓淵源


廖姓,是中華民族常見姓氏之一,中國姓氏(百家姓)排行第66位的大姓,廖姓也是中國台灣地區第18大姓,就是俗稱的清廖。
廖姓人口約有490萬左右,約佔全中華漢族人口的0.37%。
廖姓源流較多,一是出自己姓,為上古時期廖叔安之後裔,以國名為氏;二是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後裔,以封邑名為氏;三是出自偃姓,堯、舜的賢臣皋陶的後裔,以國名為氏;四是出賜姓。
廖(飂)叔安,黃帝相傳生於若水,居於帝丘(今河南省濮陽東南),為楚國的先祖,其後裔叔安夏朝時受封於飂(古廖字)國,故稱飂(廖)叔安。春秋時,廖國被楚所滅,後人以國名飂為氏,稱為廖姓,廖叔安作為開國國君,為廖姓始祖。
古蓼國轄境約當今河南省唐河縣、桐柏縣湖北省棗陽市、隨州市,都城在今河南省唐河縣湖陽鎮。飂氏傳到 36 世伯高時,才去風加廣成為“廖”。廖姓人口多,以湖南、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四川、重慶、廣西、廣東、台灣、浙江、貴州、安徽、雲南、海南、遼寧、甘肅等地區居多,另外廖姓也是董姓等姓氏的來源。
廖姓名人主要有:始祖廖叔安;遠祖廖爽公;三國蜀漢右車騎將軍廖化;明代鄖國公廖永安;征南將軍廖永忠;當代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近現代中國傑出的政治家、廖仲愷之子廖承志;著名影視演員廖凡;中國著名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廖昌永等等。
廖姓的來源要追溯到帝舜時期,有賢臣皋陶任大理之官(相當於司法長官),治國有方。帝舜仙逝,大禹繼位,建立夏王朝,封宗室皋陶之孫磊於蓼山(今唐河縣湖陽鎮)為食邑,歷經1300年,春秋時期被楚國大軍攻佔。蓼國國王皋昆帶領蓼國臣民背井離鄉,沿淮水東遷建立了東蓼國(今河南固始縣內)。80年後,楚國大軍沿淮河揮師東下,抵達蓼國邊境。國王皋申再次逃亡時要後人以國為姓,世代姓蓼,不忘蓼國,記住亡國之恥,以圖復國大業。自此廖氏便散居在中原和江淮地區(古代蓼字同廖,故蓼姓同廖姓)。據載,廖姓還有來源於黃帝的後代廖叔安的說法。
廖氏歷徠代名人中,有西漢末年平林起義軍皇帝廖湛,三國名將廖化,宋代文學家廖正一,明朝開國功臣廖永安、廖永忠,清代文學家廖燕,現代廖仲愷、廖承志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