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債務重組
希臘債務重組
希臘債務緣由一切要從2001年談起。當時希臘剛剛進入歐元區。根據歐洲共同體部分國家於1992年簽署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歐洲經濟貨幣同盟成員國必須符合兩個關鍵標準,即預算赤字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負債率低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0%。然而剛剛入盟的希臘就看到自己距這兩項標準相關甚遠。這對希臘和歐元區聯盟都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在歐元剛一問世便開始貶值的時候。這時希臘便求助於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高盛為希臘設計出一套“貨幣掉期交易”方式,為希臘政府掩飾了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從而使希臘在賬面上符合了歐元區成員國的標準。然而,到了這筆貨幣掉期交易到期的日子。
希臘危機
為了打擊希臘的金融信譽,高盛與兩大對沖基金一方面大肆“唱衰”希臘支付能力(包括動用力量將希臘信譽等級降低、傳出希臘破產謠言等),另一方面則輪番拋售歐元,從而導致國際市場的恐慌而跟進。歐元在10天內跌了10%。從近兩個月看跌幅達15%。歐元一跌,立即使人聯想到歐元區出現不穩,於是不僅僅希臘,其他歐元區國家的“弱點”葡萄牙、西班牙等也立即出現融資困難。於是希臘和歐元區的CDS開始瘋漲。從去年7月至今,希臘債務保險利率上漲整整三倍。今天希臘國債的CDS居然漲到428點,甚至超過處於半戰爭狀態的黎巴嫩(255點)。這是聞所未聞的。
2010年4月26日(周一)默克爾稱,援助希臘並非定局,除非希臘證明已有了“可信和可持續的”赤字削減計劃,否則她不會放行對希臘的資金援助。據悉,在歐盟和IMF承諾的450億歐元援助中,德國將承擔84億歐元。德國總理默克爾措辭強硬的表態,令投資人對於希臘將很快獲得資金援助的希望再次破滅。
受此影響,希臘國債收益率周一創出至少12年來的新高,不少機構警告說,希臘被迫重組外債甚至違約的風險大大增加。
27日,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在下調葡萄牙的信用評級后,又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降為垃圾級。此外,標準普爾還下調了對希臘國民銀行、歐元銀行等銀行的信用評級,致歐洲股市大跌3.1%,歐元對美元匯率跌至一年內的新低。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1.9%,跌至11000以下,美元指數大漲1.28%,油價下跌2.1%,黃金體現避險屬性,上漲至1160美金每盎司,倫銅等大宗商品亦大幅下跌,倫銅下跌幅度超過4%。
受外盤影響,28日,上海期交所滬銅跳空低開,當日滬銅指數大跌2322點,跌幅3.82%;鋼材期貨亦跳空低開,大幅下挫,螺紋指數大跌97點,跌幅2.08%;上海斯迪爾電子交易市場螺紋鋼遠期交易各月合約全線大幅下挫,較上一交易日下跌27.41點,下跌2.12%。
希臘宣布了創下歷史新高的3000億歐元國家虧空,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決定自掏腰包300億歐元,預計於今日進行表決。
外媒今晨報道稱,其實IMF的慷慨解囊等於希臘負債全球背,中國或出11億歐元的“份錢”。
《華爾街日報》的文章就說,IMF就好比是一個全球信貸實體,成員國交費,IMF董事會負責放貸。
報道稱,一些議員和評論人士認為,作為IMF最大的股東,美國將會為救助希臘免予陷入債務違約而掏出一大筆真金白銀。
為救助陷入債務危機困境的希臘,歐元區國家和IMF將攜手提供為期三年總計1100億歐元的救助,其中歐元區出資800億歐元,IMF提供300億歐元。
報道指出,IMF的錢,主要來自於成員國按份額的出資。在目前IMF份額排序中,美國作為世界經濟老大,份額為17.09%(其他國家見圖示)。
如此換算下來,美國須為這次救助希臘出資約53億歐元,歐元區總體救助金額則肯定高於800億歐元,而遠在萬里之外的中國,也須付出約11億歐元。
而實際上,由於有些發展中國家在IMF份額注資是不可用的,美國和中國等主要經濟體出資額要遠大於目前的換算數據。
對於IMF救助希臘,美國共和黨議員泰爾特批評指出,讓美國納稅人拿自己的血汗錢來支持富裕國家的失敗政策,這是不公平的,這是個原則問題。同樣,讓包括中國、印度、巴西等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為富裕國家不負責任的財政政策埋單,這更不公平。
希臘債務危機即將迎來關鍵考驗——7月中旬前,希臘有約70億歐元債務及利息需要償付。儘管種種跡象表明,希臘有望在此之前獲得外部援助從而避免違約風險,但形同飲鴆止渴的“輸血”式救助,能治標而難治本。目前來看,相關各方協調一致,對希臘實施外科手術式的債務重組勢在必行。
目前,歐洲解決希臘債務問題的主要方式就是不停地注資。然而,“借新債還舊債”的模式不可能根本解決債務問題,只會加重包括希臘在內的高負債成員國的債務負擔,違約風險不斷積累。這種機制在確保援助資金源源不盡的情況下或能維繫,然而一旦遭遇資金瓶頸,市場信心便立刻崩盤,危機會更加惡化。歐債危機連續發酵莫不與此有關。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自歐元區巨額救助機制去年5月設立以來,成員國債務負擔不降反增。歐元區成員國債務佔GDP的比重由2009年的73%升至2010年底的85%。今年前4月,希臘預算赤字升至72.46億歐元,超出69.24億歐元的目標。
當前希臘債務總額約為3400億歐元,主要債權人是歐洲商業銀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及歐洲各國央行。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警告,美國銀行業也將受到牽連,並可能導致美國經濟重陷衰退。花旗集團預計,假如希臘的債務重組拖延一至兩年,債權人可追回的款項將由50%縮水至30%;若再多拖延幾年,能追回的款項可能所剩無幾。
不僅如此,為了獲得援助,希臘被迫實施苛刻程度不斷升級的財政緊縮政策,已經讓債務危機逐漸上升為政治危機,引發國內不滿情緒。上周末,希臘政府改組內閣,希望以此平息國內對財政緊縮政策的不滿。本周,希臘新政府更是面臨議會的信任投票,假如失敗,可能會導致提前大選,政局前景更加錯綜複雜。
長痛不如短痛。希臘儘快進行債務重組,儘管會令債權人面臨部分損失,然而從長遠來看,債務重組能有效降低希臘違約風險,避免希臘國家破產以至牽連歐元區其他高負債國家的違約“多米諾”效應,最終還是有利於債權人整體權益的。
目前,在歐元區發言權最大的德國對希臘債務重組的立場已經軟化,同意私人債權人在自願基礎上參與希臘債務重組,這也意味著為希臘債務重組鋪平了道路。
當然,希臘債務重組的負面效應顯而易見。首當其衝的就是以歐洲商業銀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以及歐洲各國央行為主的債權人出現巨額資產減記損失,從而對歐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帶來衝擊,甚至帶來連鎖反應。其次,希臘以“軟性違約”為實質的債務重組,將削弱市場對葡萄牙、愛爾蘭和西班牙等同樣背負沉重主權債務國家的信心。
也正是因為上述負面效應,圍繞希臘的債務重組,歐洲央行、歐盟、IMF、德、法等相關各方爭議不斷。然而,面對兩難之選,基於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理性”原則,重組希臘債務恐是擺在歐元區國家面前的現實選擇。
希臘債務危機的外溢效應正受到密切關注。歐元集團主席容克近日警告希臘債務危機可能傳染至少5個歐盟國家,而20日召開的歐元區財長會議對於希臘第五批援款的延付決定也增加了市場的擔憂。
希臘近期將有巨額債務到期,但其銀行系統的現有資金預計只能維持到7月初。為了應對希臘的融資需求,由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組成的三方代表團,將在未來幾天內對希臘的債務情況進行最終的評估,以確定是否根據去年達成的1100億歐元救助協議,向希臘提供第五批120億歐元貸款。在市場方面,考慮到希臘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且難以依靠經濟增長來償還債務,國際評級機構多次下調希臘的主權信用評級。投資者對希臘違約或進行債務重組的恐慌,導致歐洲金融市場遭遇大幅動蕩。
理論上講,希臘債務問題可以通過自身化解、外部援助、債務重組、退出歐元區等4種方式應對。而事實上,擺在希臘和歐盟面前的路僅剩一條,即歐盟繼續施以援手。主要原因:一是依靠自身力量走出危機行不通。希臘政府削減赤字的努力一直遭到反對黨和民眾的抗議,實現財政盈餘的目標難度很大。即使大幅緊縮財政的舉措獲得認可,希臘目前的經濟實力也難以化解高額債務。據測算,假設希臘政府今後能夠一直保持收支平衡,以其長期債券平均利率5.7%計算,在未來20年,希臘需每年保持8%的經濟增長率,才能使其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降至90%以下,這顯然難度很大。
二是債務重組面臨較大阻力。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截至2010年12月底,持有希臘資產最多的國外銀行來自歐洲。全球銀行對希臘的直接風險敞口總額為1609億美元,其中,歐洲國家就佔1301億美元。如果希臘進行債務重組,無論是採用減免本金還是拖延支付,都會對歐洲銀行業造成嚴重衝擊。
三是退出歐元區的成本極高,甚至可能產生連鎖反應,引發第二波國際金融危機。歐盟如果在現階段放棄希臘,不僅會造成市場恐慌,導致歐洲經濟和銀行業蒙受損失,還會使前期的援救前功盡棄。新貨幣定價與市場認可度問題會拖累歐元,各國尤其是歐元區大國和國際機構購買的大量希臘債務,也都將轉嫁到歐元區成員國的納稅人身上,德國和法國將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總之,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繼續對希臘進行財政支持是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歐盟將會同希臘政府展開一番討價還價,最終在延長貸款期限、降低貸款利率和追加貸款金額方面做出讓步,條件是希臘政府需要加大財政緊縮、結構性改革和出售國有資產的力度。
希臘問題是整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縮影。對希臘施以援手只能為歐洲爭得必要的時間,但無法徹底消除風險,因為歐洲當前還面臨其他一些不確定因素。例如,對歐洲銀行業將進行新一輪壓力測試,這意味著將有一批銀行面臨補充資本金的需求。希臘債務危機若不能及時解決,將衝擊整個歐洲銀行業。再則,愛爾蘭、葡萄牙等國雖然獲得了歐盟援助,但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未來會否出現類似希臘的問題仍未可知。因此,對希臘的救助不能僅局限於希臘本身,而是要從整個歐洲債務危機的全局出發,進行通盤考慮,防止風險繼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