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吳新濤的結果 展開
吳新濤
物理化學家
吳新濤,男,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吳新濤主要從事結構化學和簇化學研究。
1952年,畢業於福建省石獅市石光中學;
1957年,畢業於福建省泉州市第一中學;
吳新濤 院士
1968年,福州大學化學系碩士畢業;
1983-1985年,作為訪問學者先後到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化學系和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進修學習;
198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
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農工黨福建省委會主委;
2000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2年,當選為福建省科協主席;
2003年,當選為福建省政協副主席;
2010年,獲200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13年,獲“中國僑界傑出人物” 。
吳新濤從小聰穎好學,在廈門大學化學系讀四年級時,因學習成績優秀而當上張乾二老師講授的物質結構課程的輔導員。1960年畢業後分配到福州大學化學化工系任物理化學助教。1962年,吳新濤考取盧嘉錫教授的研究生,攻讀物理化學,學制四年。在攻讀研究生期間,他勤奮學習,善於思考,得到盧教授的賞識。在老一輩科學家嚴謹學風和創新精神的熏陶下,他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掌握了熟練的實驗技能。
吳新濤的事業並不都是一帆風順,原先4年的研究生學制因“文化大革命”而拉成6年,至1968年才算畢業。此時學歷升格了,人卻降檔被分配到漳平潘洛鐵礦,先後當礦工和倉管員等。科研事業雖然被迫中斷,但他善於在逆境中積蓄知識,通過擔任礦山進口汽車配件的英文翻譯及擔任一年礦山中學英語教師,保持著較高的英語水平。
1973年,在盧嘉錫院士的關照下,他從潘洛鐵礦調到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工作。為搶回失去的時間,他加倍努力工作。1975年,他參加天花粉蛋白研究,並和吳鏘金同志被派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進行天花粉單晶的培養試驗。有關實驗方案由吳新濤設計,他們僅用三個月就探索出培養我國天花粉蛋白單晶的平衡透析法,受到同行的讚賞。他作為主要參加者完成的“天花粉蛋白的晶體培養和晶胞基本參數的測定”(協作)、“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女屍頭髮的X射線分析”(協作)、“生物固氮酶催化活性中心的結構模型和化學模擬生物固氮模型”等3個研究項目,於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和省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1975年以來,吳新濤在國內外刊物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其中被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60多篇。論文被國內外同行單獨引用160多次。11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有12個國家的同行60多次來索取他的論文。他作為主要參加者,1991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199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此外,還有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三等獎各1項。1996年他作為第一創作人員合作完成的《銅、銀異金屬原子簇化合物的分子設計》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此項獎勵的評語為“在分子設計思想及實驗合成方法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該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983年,他受美方資助,到弗吉尼亞大學艾美里羅教授的研究室從事原子簇研究。1984年由盧嘉錫院士推薦,得到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楊振寧教授主持的CEEC基金會資助,到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物理系從事擴展X射線精細結構的研究。回國后,他努力開創具有自己特色的原子簇研究。1992年,美國艾美里羅教授邀請他赴美講學。講學回國后,艾美里羅教授還用傳真對他赴美講學深表感謝,認為對他們研究工作很有啟發。1995年楊振寧教授赴中國大陸、香港訪問講學,在福州時會見吳新濤,對他們的研究工作深表讚賞。
在承擔科研工作的同時,吳新濤與盧紹芳合作翻譯了美國紐納姆的《結構與性能的關係》一書,並由科學出版社出版(1983年)。此外,他還多年講授碩士生的結構化學課程。他多次應邀出席國際會議作學術報告,受到同行的讚賞,為我國贏得了榮譽。
吳新濤除擔任副所長的行政工作外,還兼任一些社會工作。1992年當選為第十一屆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1993年當選為第八屆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農工民主黨福建省委員會副主委,積極參政、議政。但是,他把主要精力仍然放在本職的科研工作方面。他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任務,一直活躍在科研工作第一線。
吳新濤[結構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0年2月26日,福建省政府簽發《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200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授予吳新濤院士200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獎勵80萬元。
200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吳新濤院士榮獲200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
吳新濤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福建省科協主席、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曾任中國晶體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常委、全國政協常委、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及省農工黨主委等。吳新濤從事科研與教學近半個世紀,榮獲了國家級獎項五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兩項),省部級獎項七項(其中一等獎四項),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等;主編了兩本英文專著;在國際重要期刊上發表240多篇SCI論文,論文被他人引用2100多次;
在結構化學研究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
第一,總結出過渡金屬硫橋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與結構關係規律,闡明了硫原子的孤對電子與配位數對合成的重要作用,確立了新興無機組裝化學的結構化學基礎。已出版英文著作《無機組裝化學》(200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是國際上第一本的以無機組裝化學命名的書籍。
第三,在高核稀土—過渡金屬—氨基酸簇合物的系統研究,取得一系列國際領先的成果——系列團簇的0維、一維、二維、三維的控制組裝和結構調控,出版了英文著作《無機系統中的控制組裝與調控》(2009年,歐洲Springer出版社)。
榮獲200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
原福建省科協主席、原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化學會理事會理事。
吳新濤院士既是蜚聲國際的學者,又是名滿天下的教師。從教五十五年來,言傳身教,孜孜以求,春風細雨,不吝賜教,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識和治學經驗傳授給學生。在他精心培養和指導下,學生英才輩出,桃李滿天下,多名弟子分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國家萬人計劃、國家高層次人才、福建省百千萬人才等稱號、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和優秀獎、福建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一等獎、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福建省青年科技獎等,培養了相當一批德才兼備的棟樑人才,為我國結構化學基礎研究界造就了一支青藍相繼、薪火相傳的科研隊伍。
74歲的吳新濤被稱為“中國僑界傑出人物”。從一名歸僑僑眷成長為“僑界傑出人物”,吳新濤甘願為橋,不負此生。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獲獎1次
2010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獲獎
中國科協 提名1次
2010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提名獎 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