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街道

建立於2005年

西城街道辦事處幅員面積5.6平方公里,轄3個社區居委會,10個居民小組,轄區內有南池、城西、中南三個大型專業批發市場,民營經濟實體2950個,從業人員5971人。轄區民營經濟年銷售收入3.6億元,創稅1070萬元,佔全區的十分之一。

基本簡介


整治會議
整治會議
巴州區西城街道辦事處成立於2005年4月,系區政府派出機構,有幹部職工121人(含退休人員)。幅員面積5.6平方米公里,轄3個社區居委會,10個居民小組,有常住人口19467戶,62298人,流動人口近3萬人。辦事處成立以來,注重在建立“責任、服務、誠信”政府上作文章,創新城市管理和社區服務機制,促進了經濟和社會各業協調健康發展。
區域優勢明顯。位於巴中市、巴州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區商貿雲集,經濟繁榮,文化底蘊豐厚,有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南龕摩崖造像,有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紅軍將帥碑林等“川陝紅色旅遊”線上的重要景點,有多處青少年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基地。
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轄區內有南池、城西、中南三個大型專業批發市場,民營經濟實體2950個,從業人員5971人。轄區民營經濟年銷售收入3.6億元,創稅1070萬元,佔全區的十分之一。

發展建設


社區
社區
社會建設邁出新步。新建社區文娛宣傳隊、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服務站、便民服務大廳、老年活動中心、惠民服務站、社區愛心超市,充分拓展了就業渠道,健全和完善了勞動社會保障體系、民政優撫體系和司法救助體系。
城市管理機制創新。組建了市政綜合執法中隊和專業保潔隊伍,划小城市管理單元,以《居民公約》為依據,以臟、亂、差為突破口,以普通提高居民公德意識和文明意識為目標,探索推行文明信譽卡,讓居民時刻以“文明卡”為鏡子,對照自己的言行,傳遞城市文明,建立起“街道、社區、單位和小區”三級評議、三級管理模式,實現了政府管理與居民自治的有效對接,促進了城市管理水平的大力提升。
黨建工作躍上台階。始終把黨建工作與社區工作協調推進,相互促進,紮實開展“四為民”主題實踐活動,加大了貧困黨員的救助,促進了社區建設;設立的“巴州區流動黨員服務站”,為流動黨員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和服務,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