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陽鎮

茶陽鎮

茶陽鎮,隸屬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

截至2018年末,茶陽鎮總人口55619人。截至2019年10月,茶陽鎮轄1個社區、26個行政村。

2019年,茶陽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0.59萬元;規上工業總產值65148.4萬元。

2021年,大埔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數28756人。

歷史沿革


石牌坊東晉義熙九年(413年),茶陽鎮設為義招縣。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為萬川縣。
明嘉靖五年(1526年),置大埔縣治於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縣治仍
茶陽鎮
茶陽鎮
在茶陽。
1961年,縣治遷回古縣城湖察后,縣治址遂為茶陽公社社址。
1980年,分設茶陽鎮。
1983年12月,改公社為區,茶陽鎮、茶陽區同級並立。
1985年上半年,鎮區合併,稱茶陽鎮。

人口


2021年,大埔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數28756人。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茶陽鎮共轄1個社區、26個行政村。
茶陽社區茅坪村左弼村大覺村古村村戀墩村豐村村
太寧村群豐村下馬湖村梅林村角菴村西湖村委藍田村
迪麻村廣陵村沿坑村烏石村滸田村西坑村安樂村
花窗村黨坪村洋門村新村村石田村長興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遇

茶陽鎮
茶陽鎮
茶陽鎮,位於大埔縣境北部,東北鄰界福建省永定縣,西接長治、青溪,東南緊依西河,南與湖寰、三河相連,轄區面積214.8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茶陽鎮地形狹長。海拔千米的雞髻山,尖筆練,海拔700米以上的杉練、絞椅山、天子寨、公羅嶂(舊稱風波嶂)聚於北部,另有筆架山,陽石峰集於西南端,汀江經青溪鄉入境。
汀江沿岸比較平坦,但低洼之地易受洪水淹浸,除太寧(小靖)屬小盆地外,其餘多屬山谷。

水文

茶陽境內之小靖溪和西門河(樟溪河)在茶陽圩注入,南流三河,匯於韓江。西門河(漳溪河)、小靖溪流入該鎮。

交通


茶陽鎮位於汀江下游,大埔縣北部,粵閩兩省三縣十二個鄉鎮交界處,是全縣三個中心鎮之一。街道城區水陸交通便利,境內汀江、小靖河、漳溪河三條河流交匯於獅子口后經汀江流入韓江源頭—三河;省道茶上線、白三線貫穿全鎮,梅坎鐵路在茶陽設貨運站,是龍汀、潮汕交通樞紐。

社會


教育

茶陽鎮
茶陽鎮
2000年,茶陽鎮有中學3所、小學13所、幼兒園1所,有中小學教師371人、在校中小學生380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9%。
2019年,茶陽鎮有中心小學,花窗小學,太寧小學,安樂小學,大埔中學,大埔中學埔北分教點。

文化事業

2000年,茶陽鎮有電影院1座、老人活動中心2座、文化活動中心1座、中心醫院1所、村級衛生站18個、街道門診部21家。中心醫院有醫務人員112人、病床30張。

民生

1992年,茶陽鎮開通程式控制電話,電話電纜延伸到每個自然村落。至2000年,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全鎮有固定電話6500部,裝機率65%。1997年,開通行動電話並建造中國移動基站兩座和中國聯通基站一座,大部分村通了行動電話。
2019年,200人以上自然村基本完成村內道路硬底化。仙基橋至交警中隊道路升級改造已完成前期工作。國道G235線茶陽至縣城段公路改建工程前期準備工作持續加快。村村通自來水工程、集中供水工程以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城區二期污水處理廠已投入試運行。

醫療衛生

茶陽鎮
茶陽鎮
2019年,茶陽鎮衛生院遷建和25個村村級衛生站標準化建設已完工並投入使用。
2019年,茶陽鎮宣傳推動秸稈還田,抓好森林資源管護工作。嚴格落實河長制,開展河湖“五清”和“清四亂”專項行動,累計投入94萬元完成26公里河道清理和22宗“四亂”問題整治。堅決打擊“兩違”“雙搶”,拆除違章建築物4033.9平方米。推進“沿省際邊界”示範帶和6個示範村建設工作,描繪“一帶六村”美麗鄉村藍圖。8個省定貧困村已建成19座污水處理設施。抓好“廁所革命”,全鎮407戶戶廁改造及81座公廁建設中。完成墾造水田700多畝。完成削坡建房整治16處。

脫貧攻堅

2019年,茶陽鎮省定貧困村退出率100%,1405人達到相對貧困人口退出標準、退出率100%。成功入庫12個“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產業扶貧項目。投入429萬元建成8個光伏產業扶貧項目,貧困戶和村集體收益持續增進,啟動2020年扶持太寧村村級集體經濟試點工作。

文化


地名由來

《清—統志》記載:“茶陽,大埔縣城絆其上。”明代建縣城於滿種茶樹之茶山之南,故名茶陽。
歷史事件
《方輿紀要》記載,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有塗僑者築城聚眾於茶山下,后張白眉亦踞此。明嘉靖二年(1523)鎮壓了張白眉起義。

旅遊


風景名勝

茶陽鎮
茶陽鎮
大埔縣曾在此設縣治四百餘載,天然勝景,古代建築不少。茶陽老縣城城牆已被列入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建的父子進士牌坊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關帝廟、孔廟、儒學里雖已廢,但遺址猶存。被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的還有:大埔縣署、大埔學宮、“貞女節孝”坊。

經濟


一、發揮便利交通區位優勢發展經濟
茶陽是粵閩兩省3縣12個鄉鎮商貿集散地,位於汀江下游,水陸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省道茶上線、白三線和閩粵大動脈梅坎鐵路及梅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非常便利,是福建龍汀地區和廣東潮汕地區的交通樞紐。該鎮在積極發展邊貿經濟的同時,加大農業、林業、礦業和旅遊業發展力度,積極引導群眾結合山地氣候、土壤錯位發展精緻高效農業,建設一批精緻高效農業示範基地,培育了10多家的農業龍頭企業。積極抓好茶陽食品工業園區的建設,主打酒產業和新興食品工業,目前已有廣東三河壩酒業有限公司、衎衎實業(王老吉)有限公司、新泰酒廠等企業建成投產。同時,以比鄰豐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福建永定土樓的優勢,加快建設“進士文化產業園”景區、“甜祝紅色生態休閑區”景區和“南洋古道騎樓群商貿文化區”,並把這些旅遊景區納入福建永定土樓黃金旅遊線路,實現資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同發展。
二、高標準規劃編製提升古鎮品位
緊緊圍繞大埔縣“創建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這一定位,堅持生態優先,規劃先行。按照《大埔縣城市總體規劃》第二次修編成果要求,認真抓好茶陽具有縣城功能的中心鎮建設規劃編製工作,委託廣州規劃設計院景觀與旅遊規劃設計所進行規劃編製。同時,積極配合上級有關單位和專家做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性規劃修編工作,對具有保護價值的歷史建築進行保護修繕;抓好汀江流域生態文化旅遊經濟帶的規劃,委託嘉應學院旅遊發展研究中心編製了《大埔縣“進士文化產業園”4A景區》《大埔縣甜竹3A級生態休閑旅遊區》的規劃設計》《南洋古道騎樓群商貿文化區》規劃,生態健康和文化旅遊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高效能建設管理優化人居環境
該鎮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幸福宜居家園。近年來,共投入1億多元全面實施鎮區擴容提質工程,對城區建設路、東升路等主要街道進行改造升級,完善主要街道和公共場所的亮化、綠化工程,方便街道居民的交通出行和中、小學生上學;完成城區防洪堤圍工程建設、省道建設、自來水管網改造、污水管網改造、茅坪甜竹遊客服務中心和高乾紅色展廳及相關旅遊公路建設等,全方位升級改造全市最大的鎮級文化廣場——茶陽文化廣場,大大提高了人居環境質量。同時,針對市政管理這一難點,該鎮將全鎮城區環境衛生打包推向市場,實行市場化運作,以每年100萬元向社會購買服務,由業主負責聘請環衛工人划段包片清理城區垃圾,確保了垃圾清理定人、定崗、定時,做到垃圾日產日清,實現了“花少錢、辦大事、辦好事”目的。如今的茶陽古鎮井然有序、衛生整治、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古城煥新姿,好一副“人間仙景”。

政治


領導

黨委、人大、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工作分工一覽表
姓名職務工作職責
郭文彬黨委書記主持全面工作
曾令根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審計、財稅、金融、住房公積金,兼任財政所長
鍾春柱人大主席人選主持人大日常工作,分管教育、依法治鎮、重點工作、重點項目
羅長江黨群副書記協助書記處理日常事務;分管信訪維穩、關工委、城建,兼任綜治辦主任、工委會主任
劉盛免政法副書記分管政法、普法、法制、旅遊、交通、公路、供電、港務航運、鐵路
沈鏡章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安全生產、技監、扶貧、老區、計劃生育、衛生、疾控、食品藥品監督、打假、工商、郵政、移動、電信
羅建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分管紀檢、監察、督查、糾風
賴裕林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分管人武、應急、林業
肖徽強黨委委員、派出所長分管消防、打私,協管政法、維穩、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鍾曉科黨委委員分管黨政辦、檔案、保密、統計、便民服務中心
黃小玲黨委委員分管組織、人事、編製、老乾、共青團、婦聯、農村合作醫療、醫保、勞動保障
吳建華黨委委員分管宣傳、思想、文化、黨史、方誌、體育、廣播電視
賴付基人大副主席人選協助人大主席處理人大日常事務,分管民政、殘聯、僑務、統戰、宗教
黃志剛副鎮長分管烤煙、招商引資、科技、節能減排、環保、企業、發改、經信、商業、防震抗震
鍾東副鎮長人選分管國土、水利、氣象、自來水、移民、農業、糧食、農機、生豬、畜牧、經管、房管
江建東副科級幹部
江智能副科級幹部負責長治辦事處日常工作
蔡曙光副科級幹部
李仰瓊副科級幹部
張湊發副科級幹部
劉兆佳副科級幹部

下轄村莊

戀墩村茅坪村左弼村大覺村古村太寧村群豐村下馬湖村梅林村角庵村西湖村迪麻村廣陵村沿坑村安樂村烏石村滸田村西坑村黨坪村花園村洋門村新村石田村豐村長興村藍田村

下轄中小學

大埔縣茶陽鎮中心小學
大埔縣茶陽鎮花窗小學
大埔縣茶陽鎮太寧小學
大埔縣茶陽鎮安樂小學
大埔縣大埔中學
大埔縣大埔中學埔北分教點

代表人物


茶陽鎮
茶陽鎮
茶陽的歷代名人有:饒相,明嘉靖進士、江西按察副使;饒與齡,饒相長子,明萬曆進士、中書舍人;戴欣然,慈善家,清駐檳榔嶼領事兼新加坡總領;鄒魯,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委、國立廣東大學(中山大學前身)校長;曾廣鑫,民國廣東省保安總隊少將總隊長;饒八英,大埔中共早期黨員、中共地下聯絡站負責人;饒彰風,省委統戰部長、省政協副主席;肖希明,離休幹部,中宣部對外宣傳局局長;饒讓生,烈士,見義勇為,在與搶劫歹徒搏鬥中光榮犧牲;饒芳權,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