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英文:HMSArgus,舷號:I49,又稱:阿耳弋斯號),是英國皇家海軍隸下的一艘航空母艦,是世界上第一艘全通式甲板航空母艦。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是在吸收美國先進技術和教訓的基礎上,對“庫帝羅索”號商船進行改造而建成,雖然未參加過戰爭,但它的誕生標誌著世界海上力量發生了從制海到制空、制海相結合的一次革命性變化。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於1917年在英國威廉比爾德莫爾公司開始改造,1918年5月完工,1918年9月19日服役,1944年12月退役,其全通式甲板的特徵令它得到了“熨斗”、“針線盒”(DittyBox)的綽號。
“賓夕法尼亞”號重巡洋艦
1910年11月14日,美國試驗小組在新型的“伯明翰”號輕巡洋艦的前甲板上,鋪設了一條長25.3米、寬7.3米的木製飛行跑道,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一架單人雙翼飛機在這條特製跑道上迎風起飛成功。1911年1月18日,尤金·伊利又駕機在“賓夕法尼亞”號重巡洋艦上成功降落,這兩次起飛與降落試驗,奠定了航空母艦作為一種新艦種的技術基礎,引起世界各國海軍的普遍重視。美國雖說技術上率先突破,但將克雷曼·阿德的夢想變成現實的卻是英國。
1912年,英國海軍對一艘老巡洋艦“競技神”號進行了大規模改裝,工程技術人員拆除了軍艦上的一些火炮和設備,在艦首鋪設了一個平台用於停放水上飛機,另外在艦上加裝了一個大吊杆,用來搬運飛機,這樣其就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然而,它卻並不是阿德所勾畫的那種航空母艦,也不是現代意義上航母的雛型,因為艦上所載的飛機並不能夠在艦上直接起降,所有飛機都需要從水上起飛和在水上降落,然後再從水中提升到軍艦上。
皇家方舟號水上飛機母艦
1915年8月12日,英國海軍飛行員埃蒙斯駕駛一架從水上飛機母艦上起飛的肖特184式水上飛機,成功地用一枚367公斤重的魚雷擊沉了一艘5000噸級的土耳其運輸艦,這是水上飛機誕生后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戰果。1916年,英國的航母設計師總結水上飛機參戰以來的經驗教訓,重新提出了研製可在軍艦上起降飛機的航母的問題,並建議把陸基飛機直接用到航母上去。此後,英國的設計師們開始對航母的結構進行新的重大修改。
1917年3月,英國海軍將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光榮級巡洋艦“暴怒”號改建為飛機母艦,“暴怒”號的前主炮被拆除,在艦體的前半部加裝了69.5米長的飛行甲板,鋪設了木製的飛行跑道,改裝后被稱為“飛機載艦”,標準排水量19153噸,航速31.5節,共搭載10架飛機。但是,由於艦上高聳的塔式桅杆和煙囪的阻礙,起飛后的飛機無法返回母艦。為了打破飛機著艦禁區,英國海軍少校鄧寧進行了勇敢的嘗試。1917年8月2日,鄧寧駕駛“幼犬”戰鬥機用側滑著陸的方式艱難地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號前甲板上,在世界上首開飛機在航行的軍艦上降落的先河。幾天之後,當鄧寧又一次試圖重複這個驚險動作時,飛機翻出軍艦墜入海中,鄧寧不幸以身殉職。血的教訓使英國人明白,僅依靠駕駛員的技術是無法彌補裝備方面的根本缺陷的,要實現常規飛機在軍艦上的安全起降,必須徹底改變母艦的結構。
1917年底至1918年初,“暴怒”號進行了大改裝,這一次將軍艦後主炮和後桅拆除,在艦體後部加裝了86.6長的飛行甲板。這樣以艦體中部上層建築為界,前部甲板用於飛機起飛,後部甲板用於飛機降落,飛機可以互不干擾地同時進行起降作業。儘管如此,“暴怒”號仍然不具有全通式的飛行甲板。飛機雖能勉強著艦,但由於艦體中部的艦橋、桅杆和煙囪引起的湍流的影響,飛機著艦仍然十分困難。所以,此時的“暴怒”號還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艦,因此英國下決心建造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1917年12月2日,航母下水,1918年5月,航母改造完成,改裝花費66.05萬英鎊,皇家海軍以希臘神話中的百眼巨人的名字“Argus”為其命名。
百眼巨人號航母
1925年11月1日,百眼巨人號艦體又進行了改造。20世紀20年代末期,百眼巨人號被更先進、更大的艦隻所取代,因而被調離第一線,作為訓練用航空母艦。1930年4月列入後備役,1932年接受第二次大規模改裝,1936年接受第三次大規模改裝。百眼巨人號在二戰初期作為訓練艦,但因為1939年至1941年皇家海軍的嚴重損失,勇敢號、光榮號與皇家方舟號等航空母艦接連被擊沉,卓越號也受到重創,百眼巨人號因此再被召回第一線。1944年12月退役,1946年5月6日從英國海軍除籍,1946年12月5日出售拆解。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艦型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結構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對動力設施實施了改進,由原來的9台燃煤鍋爐改為12台燃油鍋爐,航速超過20節,以便協同艦隊作戰。 20世紀30年代後期改裝鍋爐后功率達到20000匹馬力,使其最高航速超過20節,在16節速度下可航行8090公里。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可搭載16至20架艦載機,其艦載機採用了一種原來在陸基起降的“杜鵑”式魚雷攻擊機,它有摺疊式的機翼能攜帶450公斤重的457毫米魚雷,具有很強的進攻能力。由於這種飛機建造的速度太慢,以致於第一批準備上艦的飛機,未能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
艦體參數 | |
艦長 | 172.212-173米 |
艦寬 | 20.7米 |
吃水線長 | 170.688米 |
吃水深度 | 6.4米 |
標準排水量 | 12950-14550噸 |
滿載排水量 | 15750-15775噸 |
飛行甲板 | 長140米 |
機庫尺寸 | 350英尺長、68英尺寬、20英尺高 |
航速 | 20.2-20.75節 |
續航力 | 8090公里/16節 |
艦員編製 | 373-401人(其中129名地勤人員) |
傳動 | 四軸四槳 |
動力系統 | 12台燃油鍋爐 Parsons蒸氣輪機,功率20000馬力 燃油儲量2000噸 |
艦載機 | 總數16-20架(內有2架偵察機),“杜鵑”式魚雷攻擊機 |
武器裝備 | 主炮:6門102公釐單管炮 副炮:4門3磅炮、4挺高射機槍、10挺Lewis機槍 高炮:1934年增加8門50倍徑4英寸高炮 |
DH82"虎蛾"式教練機
1925至26年期間,百眼巨人號進行二度改裝,解決艦身重心過高穩性不足的問題,滿載排水量增至17020噸。
1936年2月,百眼巨人號被改裝為搭載DH82"虎蛾"式教練機的母艦。到30年代後期,它被裝設了6座退役V/W級驅逐艦用的鍋爐,增加了最大航速與加減速的能力。
1938年6月30日,百眼巨人號重新回到一線服役。
1940年6月,百眼巨人號執行第一次作戰任務,與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護送一支運送澳、新部隊的運兵船隊抵達英國。
1941年至1942年期間,百眼巨人號運送飛機到馬爾他、直布羅陀和塔科拉迪。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1941年後期,百眼巨人號被派往H艦隊前往西地中海。
1942年6月在魚叉行動中,百眼巨人號提供空中保護馬爾他船團的護航艦隊,百眼巨人號有15架劍魚式攻擊機以及管鼻燕式戰鬥機、鷹號航空母艦有16架海軍型颶風戰鬥機。兩艘航空母艦可在同一時間裡保持2架管鼻燕式與4到6架颶風式戰鬥機於空中,在作戰期間,兩艘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共擊落了13架軸心國戰機,自身則損失了3架颶風式與2架管鼻燕式。
1942年,百眼巨人號並派去支援北非戰場的火炬行動,在作戰過程中被德軍轟炸機擊傷,而到1943年時再度轉為訓練用航空母艦,1944年時退至后線,作為供士兵住宿的船艦。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是世界上第一艘全通式甲板航空母艦,是英國皇家海軍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外型的船艦,但因為其起初並非作為航空母艦而設計,而只能說具有現代航艦的雛型,而世界上第一艘以航空母艦的設計而建造的船隻為日本的鳳翔號航空母艦,但是百眼巨人號在航母發展史上的開拓性地位是無法抹殺的。
百眼巨人號已經具備了現代航空母艦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徵和形狀。它的誕生,標誌著世界海上力量發生了從制海權到制海與制空相結合的一次革命性變化,敲響了“巨艦大炮”理論的喪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