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魚攻擊機

劍魚攻擊機

劍魚攻擊機(英文:Swordfish Attack aircraft),是英國20世紀30年代研製裝備的一型雙翼三座螺旋槳魚雷攻擊機。該機被英國海軍航空兵稱呼為“網兜”(Stringbag)。

該機機長10.87米,機高3.76米,翼展13.87米,最大起飛重量3,406千克。該機裝備750馬力9缸氣冷發動機,巡航速度193千米/小時,最大時速222千米/小時,升限 3,260米,最大航程 1,658千米。該機可掛載一枚730千克魚雷或最大680千克深水炸彈,對水面艦船實施攻擊。

劍魚攻擊機由英國費爾利航空器製造公司設計製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使用的主要機型之一,於1936年開始投入使用。該機總共生產了2,392架。劍魚攻擊機為雙翼飛機,在實戰中立下赫赫戰功,其中最著名是在塔蘭托戰役中重創義大利海軍艦隻,以及在圍殲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時用魚雷擊傷該艦,致使其最終被擊沉。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進行投雷訓練的劍魚攻擊機
進行投雷訓練的劍魚攻擊機
1930年,希臘海軍請求英國老牌飛機製造公司--費爾利公司,幫助海軍航空兵設計作戰飛機。費爾利公司設計了一款被稱為PV型的雙翼偵察機。但同時英國國防部的軍官們也看上了這款飛機,他們當時正在為航空母艦尋找新一代的艦載機。英國軍方讓費爾利公司在PV型雙翼機的基礎上,設計一款能執行空投雷擊、偵察和彈著觀測的多用途飛機。費爾利公司重新換裝了阿姆斯特朗公司提供的新型發動機,對機體結構進行了重新設計,製造成功被稱為TSR-Mk.Ⅰ型攻擊機(英文:Torpedo-Spotter-Reconnaissance,譯文:魚雷偵察機)。

研製歷程

掛載魚雷飛行的劍魚攻擊機
掛載魚雷飛行的劍魚攻擊機
1933年,英國費爾利航空公司自行開發三座魚雷攻擊/觀察/偵察 機,取三個詞的首字母稱為“TSR-Ⅰ”型(又稱:劍魚)。這架飛機根據英國航空部頒布的技術標準研製,飛機為金屬雙翼結構加布制蒙皮,原型機使用一台635馬力的布里斯托“天馬座”ⅡM氣冷星型發動機。
1933年3月,第一架劍魚Ⅰ(TSR-Ⅰ)原型機首飛,並順利通過隨後的一系列飛行測試。1933年的9月,在一次改出尾旋的飛行測試中,飛機意外的失去控制進入自旋狀態,儘管飛行員及時跳傘逃生,可第一架劍魚原型機在地面墜毀。
但是,費爾利公司對劍魚Ⅰ(TSR-Ⅰ)的前景信心十足,第二架原型機很快於1934年4月試飛,編號TSR-Ⅱ。新飛機進行了一系列改進工作,包括新裝備的690馬力的“天馬座”ⅡM3發動機,飛機的氣動外形經過修正,更容易改出自旋狀態。機身也得到加長,同時機翼稍微延長以補償加長的機身帶來的影響。
以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的技術標準來看,劍魚攻擊機是一架過時的飛機:老式的雙翼結構,少的可憐的武器裝備,敞開的座艙,僅僅225公里的時速和3,260米的最高升限,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老式飛機沒有多少區別。但這型飛機在英國皇家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載入史冊的幾次重大軍事行動中,劍魚攻擊機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用實戰表現證明了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武器,隨後活躍在大西洋戰場的第一線直至戰爭結束。

技術特點


英國航母上空飛行的劍魚攻擊機
英國航母上空飛行的劍魚攻擊機
劍魚攻擊機有三名乘員:即駕駛員,觀察員,通訊員兼後座機槍手。這種雙翼飛機除了起落架固定外,其機翼可以使用旋轉機構向後部分旋轉,以節約航母或巡洋艦上寶貴的存儲空間。該機頭部安裝一挺7.7毫米同步機槍,通訊員操作一挺相同口徑的後座機槍。一架劍魚可以在機身下攜帶一枚460毫米直徑、730公斤重的魚雷,或者是680公斤的水雷(深水炸彈)。劍魚Ⅱ型和劍魚Ⅲ型可以在兩翼下安裝導軌,掛載額外的8枚27公斤重的空射火箭彈。
劍魚攻擊機雖然飛行速度慢,但得益其雙翼設計,飛機在相同的起飛距離上獲得的升力比單翼機要多,在艦上起飛時需要的滑跑距離更短,飛行航程更大,而且起降和飛行的穩定性更高。再加上飛機專門設計過的摺疊式機翼,飛機在艦上佔據的空間並不大,這種種因素的疊加影響,使得英國航母可以搭載更多的艦載機,增強單艘航母的攻擊能力。
同時,“劍魚”不僅能執行魚雷攻擊的任務,還能幫助艦隊進行偵察和彈著觀測,到了戰爭中後期還能安裝雷達和火箭彈,在大西洋上獵殺德軍的U型潛艇。
最後一個劍魚攻擊機中隊於1943年6月成立,隸屬於流亡英國的荷蘭政府。英國同時也建立了約20個使用劍魚攻擊機的訓練中隊。

性能數據


劍魚Ⅱ攻擊機(MKⅡ)型參考數據:
機 長10.87米
機 高3.76米
翼 展13.87米
機翼面積56.39平方米
整機空重2,132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3,406千克
發動機750馬力布里斯托-人馬座30型缸氣冷發動機
巡航速度193千米/小時
最大時速222千米/小時
升 限3,260米
最大航程1,658千米
乘 員1名飛行員,1名觀察員和1名通訊員兼后坐機槍手
武器裝備一挺7.7毫米同步機關槍
一挺7.7毫米路易斯或維克斯機槍
一枚730千克魚雷或最大680千克深水炸彈、水雷、炸彈或翼下掛8發27千克火箭彈 

衍生型號


劍魚Ⅰ型
劍魚-I編隊飛行
劍魚-I編隊飛行
劍魚Ⅰ型攻擊機原型(Mk.Ⅰ)試驗一切順利,預生產型的三架飛機於1935年12月31日首飛。預生產型的劍魚被稱為劍魚Ⅰ型,並獲得了68架的定單。到1938年,英國皇家海軍裝備的所有其他類型魚雷攻擊機均被劍魚攻擊機替換。到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13個攻擊機中隊裝備了劍魚攻擊機,並給予它一個非正式的綽號“stringbag”(網兜)。1940年初,劍魚攻擊機的生產由費爾利公司轉移到布萊克本航空製造公司,由該公司繼續生產劍魚Ⅰ型,直到1943年新的劍魚Ⅱ型出現為止。
浮筒型
劍魚I浮筒型
劍魚I浮筒型
劍魚浮筒型飛機,是費爾利公司於1934年11月在劍魚Ⅱ型( TSR-Ⅱ)裝上浮筒的型號。該機進行海上起降實驗,“反擊”號戰列巡洋艦負責用彈射器彈射TSR-Ⅱ並隨後回收。實驗成功后,TSR-Ⅱ的浮筒被換成固定起落輪,進行最後的評估。英國航空部對TSR-Ⅱ的表現十分滿意,隨後簽定了生產三架預生產型的合同。
劍魚Ⅱ型
劍魚-II原型機
劍魚-II原型機
費爾利公司接到英國國防部對艦載機性能改進的進一步 要求后,通過修改飛機氣動外形設計、拉長機身等一系列設計改進,最終製造了被稱為劍魚Ⅱ(TSR-Ⅱ)的改進型號。1934年4月17日,劍魚Ⅱ成功首飛,英國國防部最終決定讓其量產服役,並按照英軍對飛機的命名傳統為其取名為“劍魚”(英國海航的飛機往往以魚類命名,如劍魚、梭魚、大青花魚等等)。劍魚Ⅱ型首次裝備了空對面火箭彈,並換裝了750馬力的“人馬座”30發動機。從劍魚Ⅱ型開始,英軍在飛機兩翼下安裝火箭導軌,掛載額外的8枚27公斤重的空射火箭彈。
劍魚Ⅲ型
掛載火箭彈的劍魚III攻擊機
掛載火箭彈的劍魚III攻擊機
劍魚Ⅲ型(Mk.Ⅲ)是加裝了對海搜索雷達的 劍魚攻擊機型號,用於反潛作戰中搜索在水面航行的德軍潛艇。改進型的劍魚Ⅲ型在兩個固定起落架中間安裝了對海探測雷達,
劍魚Ⅳ型
最後的改型劍魚Ⅳ型(Mk-Ⅳ),是由加拿大空軍將劍魚Ⅱ型的開放式座艙改為密閉式座艙。

服役動態


戰爭初期

英國航母甲板上的劍魚攻擊起飛
英國航母甲板上的劍魚攻擊起飛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整個1939年和1940年初,英國劍魚 攻擊機幾乎沒有什麼機會出動,主要是用於對運輸船隊護航和執行海軍巡邏任務。1940年4月,劍魚攻擊機在挪威第一次投入戰鬥,反擊德軍對挪威的登陸行動。儘管挪威最後淪陷,但德國水面艦艇部隊損失慘重。1940年4月11日,數架劍魚攻擊機從英國皇家海軍“暴怒”號航母起飛,對位於挪威中部的特隆赫姆(Trondheim)港的兩艘德國驅逐艦實施魚雷攻擊。儘管魚雷全都沒有擊中目標,但這是歷史上首次艦載機實施對艦魚雷攻擊。1940年4月13日,英國“厭戰”號戰列艦上使用彈射器起飛了一架劍魚攻擊機,在通往納爾維克的必經之路奧福特峽灣(Ofot Fjord)上發現7艘德國驅逐艦組成的編隊。隨後趕至的“厭戰”號戰列艦抓住戰機攻擊德艦,7艘德國驅逐艦或傷或沉,而英國方面無一損失。這架劍魚攻擊機在海面巡邏的過程中還發現了德國U-64號潛艇,並俯衝投彈將這艘潛艇擊沉。這是海軍航空兵有史以來首次取得反潛戰果。隨後的兩個星期內,劍魚攻擊機一直在挪威海域堅持作戰,作為皇家海軍的攻擊機和偵察機,並全程擔任起海面反潛巡邏任務。
戰爭初期,陸基劍魚攻擊機中隊歸英國皇家空 軍海岸防衛司令部指揮,負責在德國主要港口外進行布雷行動。1940年5月,德軍閃擊法國和荷蘭、比利時等低地國家,戰術思維陳舊的英法陸軍在新銳的德軍面前節節敗退,英軍不得不動用手頭可調動的一切力量來挽救這場毀滅性的災難。四個劍魚攻擊機中隊劃歸海岸防衛司令部指揮,執行他們幾乎所有力所能及的任務:在港口外佈雷,對德國海軍艦艇和地面目標實施攻擊,擔任艦炮落點校正機及偵察機。當墨索里尼於6月參與到這場趁火打劫的行動中時,駐紮在法國南部的劍魚攻擊機中隊參與了對義大利地面目標的轟炸行動。一部分劍魚攻擊機在法國淪陷前飛往馬爾他,並隨後以此為基地攻擊軸心國對北非的運輸線。
劍魚攻擊機
劍魚攻擊機
當法國於1940年7月投降德國時,英國軍方迅速對法軍尚未被德軍控制的部隊採取行動,防止法軍武器裝備被德國人利用。劍魚攻擊機群襲擊了位於阿爾及利亞奧倫港的法國艦隊,從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12架劍魚攻擊機攻擊了法國敦克爾克號戰列艦,將其擊成重傷。
1940年8月22日,三架陸基劍魚攻擊機起飛前往利比亞的邦巴(Bomba)灣,襲擊停泊於此的義大利艦隊。這次出擊戰果輝煌,用三發魚雷擊沉了兩艘潛艇,一艘潛艇供應艦,一艘驅逐艦——一共四艘。其中驅逐艦並未被魚雷直接命中,但緊挨著它停泊的潛艇供應艦被擊中並引起的彈藥和油料連鎖爆炸,把這艘驅逐艦也拖進海底。這次攻擊成功堅定了英國海軍執行醞釀已久的作戰計劃的決心:使用魚雷攻擊機突襲位於塔蘭托基地的義大利艦隊主力。

奇襲意艦

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和飛行中的劍魚攻擊機
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和飛行中的劍魚攻擊機
早在1938年,當二戰爆發的趨勢越來越明朗時,英 國海軍內部就開始研究如何對付以塔蘭托為基地的義大利艦隊。當法國淪陷后,英國皇家海軍在地中海的力量部署面臨嚴重威脅,原先由英法艦隊共同負責的地中海防務改由英國艦隊獨力承擔,形勢大為惡化。隨著義大利於1940年6月參戰,地中海地區的海軍力量對比嚴重失衡,英國皇家海軍處境嚴峻。因此,舊的攻擊塔蘭托方案被撤消,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作戰方案——艦載航空兵突襲。
義大利艦隊部署於塔蘭托基地的主力包括6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和20艘驅逐艦。6艘戰列艦包括兩艘新造的利托里奧級戰列艦和4艘現代化改造后的加富爾級戰列艦和杜里奧級戰列艦。為了成功襲擊位於錨地的義大利艦隊,必須取得每艘艦船位置詳細資料,這要求及時和準確的高質量情報。英國突襲艦隊還必須盡量隱藏自己的行蹤,以免被義大利人發覺他們的進攻企圖。
為了減少損失和取得最大的突襲效果,英軍將襲擊行動定在夜間。攻擊行動原定於1940年10月21日開始,但一些意外使行動推遲到11月11日。
攻擊塔蘭托示意圖
攻擊塔蘭托示意圖
在行動計劃展開前幾天,英國“鷹”號航母的燃油系統發生故障,於 是上面的幾架劍魚攻擊機轉移到了“光輝”號航母上,從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出發。1940年11月11日,最新的空中偵察報告顯示,塔蘭托港內一共停泊5艘戰列艦,以及三艘在反潛網範圍內停泊的巡洋艦。第六艘戰列艦被觀測到於當日晚些時候回到塔蘭托港內。
1949年11月11日晚8點整,“光輝”號航母和她的護航艦隊抵達預定攻擊位置,距塔蘭托港口約270公里。第一波攻擊由12架劍魚攻擊機組成:其中6架各攜帶一枚魚雷,4架攜帶炸彈,2架攜帶炸彈和照明彈。後座機槍手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附加的增程油箱。
第一架劍魚於晚8:35分從航母上起飛,9:00時,所有的第一波攻擊的劍魚攻擊機已經在空中飛行。晚11時,兩架掛載照明彈的劍魚離開編隊,在2,300米的高度投下兩列照明彈,英軍飛機隨後轟炸了港口的儲油設施。攻擊機群分成兩個集群投入攻擊,領航的長機高炮擊落,但隨後對戰列艦的攻擊接連命中目標。
英國航母甲板上的劍魚攻擊機群
英國航母甲板上的劍魚攻擊機群
在第一波攻擊機群升空後半小時,第二波攻擊機群也騰空而起,9架劍魚攻擊機中有5架各攜帶一枚魚雷,2架掛載炸彈,另兩架掛載照明彈和炸彈。編隊中一架攻擊機因為機械故障不得不返航,但其餘8架在午夜時分抵達,在照明彈的亮光下用魚雷攻擊無法移動的義大利戰列艦。攻擊中 一架劍魚被高炮擊落。
所有的劍魚攻擊機(除了被擊落的兩架)全部於午夜3點鐘前安全返回“光輝”號航母。兩天後對塔蘭托港的航空偵察顯示,一艘加富爾級戰列艦和一艘杜里奧級戰列艦嚴重損傷而擱淺;一艘利托里奧級戰列艦重傷;兩艘驅逐艦和兩艘巡洋艦嚴重受損,還擊沉了兩艘燃料補給船。
這次突襲,沉重打擊了義大利艦隊,致使其二戰期間不能對地中海的英國艦隊形成重大威脅。殘餘的義大利艦隊隨後北撤,自此被攆出了地中海戰場。

圍殲德艦

劍魚攻擊機突襲俾斯麥號戰列艦(歷史畫)
劍魚攻擊機突襲俾斯麥號戰列艦(歷史畫)
1941年5月3日,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正通過格陵蘭和冰島之間的海峽向西行駛時被英軍偵查到,英國皇家海軍艦隊迅速出動實施攔截。
1941年5月24日,早上10點9架劍魚攻擊機從新下水的英國“勝利”號航空母艦上起飛,對俾斯麥號展開攻擊。但由於天氣惡劣,僅有一次魚雷命中。隨後俾斯麥號脫離了皇家海軍的搜索範圍,直到5月26日才重新被海岸防衛司令部的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發現。當日從“皇家方舟”號航母起飛了15架劍魚攻擊機準備實施攻擊,卻誤中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謝菲爾德號巡洋艦。由於投放的魚雷使用磁感應引信失效,結果這枚失效的魚雷對“謝菲爾德”號沒造成損傷。
第二波的15架劍魚攻擊機,緊接著換裝觸發引信魚雷再度出擊,並兩次命中德艦俾斯麥號,雖然一發魚雷並未造成損害,但另一發擊中了其輪舵裝置艙,使俾斯麥號操縱失靈、開始在海上打轉。
這次行動中沒有一架劍魚損失,後來一名俾斯麥號倖存的德國軍官回憶道:“無法想象這種老式緩慢的雙翼機竟然頑強地襲擊俾斯麥號這艘高炮如林的戰艦”。戰損的俾斯麥號艦在第二天被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列艦火力再次擊中,最後沉入海底。此後德國希特勒的水面艦艇部隊,再也不敢輕易出動。
1942年2月12日,德國沙恩霍斯特號、格萊森瑙號和歐根親王號穿越英吉利海峽向北歐調動,英國6架劍魚攻擊機出動攔截,但全部被掩護艦隊的德國空軍戰鬥機擊落。18名機組成員中僅有5人倖存。

反潛作戰

英軍為劍魚攻擊機掛載炸彈
英軍為劍魚攻擊機掛載炸彈
攻擊德艦俾斯麥號之後,劍魚攻擊機正式退出了 魚雷攻擊機的舞台。轉而獵殺大西洋航線上的德國潛艇。
1941年10月初,英國將部分劍魚攻擊機換裝了對海探測雷達,以搜尋獵殺在大西洋上活動的德國“狼群”潛艇。2個月後,1941年12月21日,一架從直布羅陀起飛的劍魚首開記錄,在夜間擊沉一艘德國潛艇。1943年5月23日,一架劍魚首次在對潛攻擊中使用空射火箭彈,於愛爾蘭海岸擊沉了編號U-752的德國潛艇。1943年5月是大西洋反潛戰的轉折點,劍魚作為一種有效的反潛攻擊機功不可沒。輕巧的劍魚可以輕易在護航航母狹窄的飛行甲板上起降,為運輸船隊提供全程巡邏護航。在向蘇聯運輸物資的摩爾曼斯克航線上,劍魚攻擊機發揮了重要作用。
最後一架劍魚飛機於1944年8月22日出廠,總共生產了2,392架。最後一個使用劍魚的攻擊機中隊於1945年5月21日在德國投降后解散。最後一個使用劍魚的訓練中隊於1946年夏解散。儘管面對戰鬥機,劍魚攻擊機確實是一架過時的飛機,但實戰卻證明它是一種出色的對海作戰武器。

總體評價


劍魚攻擊機
劍魚攻擊機
劍魚攻擊機的氣動布局並不先進,其主要武器是反艦魚雷。該機作為雙翼飛機飛行速度慢,在攻擊時需要建立一段較長的直線航路以俯衝投放魚雷,這就使其很難準確的攻擊防空火力強及航速快的軍艦。但在1940年11月11日的塔蘭托戰役中,英國皇家海軍航空母艦上起飛劍魚攻擊機卻突擊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單翼機大行其道,而作為雙翼機的劍魚攻擊機和英國飛行員們用合理的戰術和高超的飛行技巧,在戰爭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取得了出色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