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4型巡洋艦(俄文:Крейсера проекта 1164,英文:Type project 1164 Cruiser,北約代號:Slava Class Cruiser,中文:光榮級巡洋艦,蘇聯綽號:Атлант,譯文:“阿特蘭”或“宇宙神”)是蘇聯/俄羅斯海軍隸下的大型傳統動力攻擊巡洋艦。
本級艦滿載排水量近12000噸,是世界上少數幾種僅存的巡洋艦之一。本級艦在外觀上最大的特點就是船舷兩側碩大的並列布置P-1000火山岩(Вулкан)長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發射裝置每組兩具,每舷側四組,共16枚,使得本級艦擁有了世界上僅次於基洛夫級巡洋艦(20枚)的長程對艦投送火力。
本級艦共七艘,完工入役三艘,在建兩艘,蘇聯解體后取消兩艘。在建的共青團員號(Комсомолец)完工度達90%,蘇聯解體後由烏克蘭繼承,三號艦瓦良格號巡洋艦是現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旗艦。
並排停靠的基洛夫級與光榮級
20世紀60年代後期,美蘇冷戰對抗激烈,面對美國愈發強大的水面艦艇兵力,蘇聯不得不改變過去片面強調發展潛艇,輕視發展大型水面艦艇的作法,開始建造航空母艦等大型水面艦艇。基洛夫級於70年代初期和中期開始建造,其建造目的主要是為當時蘇聯新建航母護航,打擊美國的航空母艦,並擔任編隊的防空和反潛任務。但由於基洛夫級艦採用核動力,滿載排水量高達24300噸,因而建造和維護耗資巨大,難以批量建造和使用。為了配合蘇聯遠洋航空母艦,彌補基洛夫級的缺陷,蘇聯開始建造一型經濟和縮小版的基洛夫級。
服役的光榮號
第一艘光榮號於1976年動工,1979年下水,1982年完工。第二艘及第三艘烏斯提諾夫元帥號、紅色烏克蘭號分別在1986年與1990年完工,第四艘共青團員號預定1993年完工。然而前蘇聯防衛預算的縮減勢必影響此型及其他海軍艦艇的建造。1983年初,美國新型
導彈巡洋艦提康德羅加號服役。同年9月,蘇聯一艘面目全新的導彈巡洋艦也出現在海面上,這就是蘇聯發展的最後一級巡洋艦1164型光榮級。
1164型巡洋艦艦長186米,寬21.5米,吃水7.6米。艦體基本是從
卡拉級巡洋艦衍變而來。為容納遠程對艦、對空導彈等,其艦體比卡拉級長約14米,型寬和吃水也略有增加。首尾部比卡拉級顯得外傾。它的前部上層建築高5層,其後端與封閉的金字塔形主桅連成一體,由水面至主桅頂高達30多米。艦中略靠後的煙囪呈長方形,兩側有許多散熱孔,前面是大進氣口。兩座煙囪間有空隙,用來放置旋轉吊的吊杆。露天甲板的軌道,用來運送彈藥、物品等。在煙囪后的旋轉吊和後部上層建築之間有一段開闊處,甲處下設有垂直發射系統。
發射裝置俯視
艦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圓形遠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它們沿前部上層建築兩側成階梯形傾斜排列,佔據甲板較大位置。該裝置的形式較為簡單,有固定仰角,每對發射口位於前一對發射管後端之上。這樣,佔據甲板面積較少,同時也克服了發射筒相互之間的發射氣浪影響。但是,為了減小氣浪對上層建築的影響,上層建築造得較高。整艦選擇了對線面較豐滿的線型,艦首為高幹舷,有利於抗浪;艦體從首至尾對線以上顯著外飄,有利於增加甲板面積,提高適航性和穩性,可降低艦艇的縱搖和升沉。艦型上採取了小長寬比的設計方法,艦體較寬,艦長與艦寬之比約等於8.65: 1,小於同時期美、英等國設計建造的大型艦艇。
艦體側舷線圖
1164型巡洋艦從艦首至艦尾,該級艦的艦面布置依次是:在艦前甲板上設有1座雙聯130毫米主炮,用於對艦或對地作戰。在主炮之後,最引人注目的是16具巨大的圓筒形SS-N-12“沙箱”遠程艦艦導彈發射裝置,每側各有8具,佔據了甲板上醒目的位置,從而使得夾在它們中間的前部上層建築不得不設計成狹長形,其上多數武備也都是縱向布置。首先在其第一層甲板上安裝的是2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程防空炮和2座並排的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在其後面安裝的是1部“椴木棰”和1座“鳶鳴”火控雷達,用於分別對前面30毫米近防炮和前甲板上的主炮進行控制。
艦首主桅杆
上層建築頂部平台後方高高矗立著1座巨大的錐形塔桅,其上裝有2部重要的設備:頂端裝設的是1部“頂舵”或“頂板”搜索雷達,中間部位裝設的是1部“前門”火控雷達,前者主要用於對空對海搜索和跟蹤引導艦載直升機,後者用於對SS-N-12艦艦導彈進行跟蹤和提供指令制導。此外該塔桅頂端裝有敵我識別器,塔桅底部還裝設有
衛星通信大線。在中部上層建筑前端平台上設有另外2部“椴木棰”火控雷達,用於對艦中部兩舷4座30毫米近防炮進行控制。而在該上層建築的桅杆(後桅桿)上則設有1部“頂對”對空搜索三座標雷達,該雷達具有探測183千米外2平方米目標的能力。
艦舯垂髮
1164型巡洋艦後桅桿的後面有2個巨型煙囪,煙囪呈長方形,長約10米,寬3米多,高約10餘米,兩側有許多散熱孔,
燃氣輪機的進氣口位於煙囪側壁上。緊接煙囪之後是1部大型起重機,其吊杆可收放於2個煙囪之間的空處。在煙囪和後部上層建築之間是俄海軍引為自豪的SA-N-6“雷聲”艦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該裝置共有8個發射單元,對稱排成2列,每列4個,每個發射單元沿圓周布置有8枚導彈,共備彈64枚。該級艦的後部上層建築主要由直升機庫、雷達操縱室、電子戰控制室等組成,機庫頂部平台上設置的最顯著的電子設備就是被西方稱為“頂蓋”的制導雷達,它主要用於對垂直發射的SA-N-6艦空導彈進行控制,由於採用相控陣體制,1部雷達即可控制多枚導彈打擊多個目標。
艦尾俯視
機庫的兩側還設有另一個重要的武器系統,即2座雙聯SA-N-4“壁虎”全天候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共備彈40枚。該系統結構緊湊,不需要佔太多空間,發射架平時收在甲板下的發射井內,作戰時才利用升降機構升起。它的制導雷達就設在其上方的一個小平台上,稱之為“汽槍群”,用於執行搜索、跟蹤和制導任務。在機庫兩側還各安裝1座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它們設置在上甲板之下,平時用舷窗蓋蓋住,作戰時須打開舷窗蓋后才能發射魚雷和
反潛導彈。機庫為半沉降式,起降平台較小,艦尾通常只搭載1架卡-27“蝸牛”直升機,直升機降落後,可從起降平台經一斜坡進入機庫內。
光榮級反艦導彈再裝填
1164型巡洋艦艦上的反艦作戰裝備主要有:8座雙聯SS-N-12“沙箱”反艦導彈,用魚雷管發射的T3-31 或T3CT-96反潛反艦兩用魚雷以及53-68型核魚雷,1座雙聯130毫米艦炮等。SS-N-12主要用於打擊敵航空母艦和其它大型作戰艦,它是光榮級最重要的對艦武器。該型導彈彈長11.7米,彈徑0.88米,導彈在無中繼制導時射程為50千米,在有中繼制導時為550千米,飛行速度為1.7~2.5馬赫,發射質量4800千克,戰鬥部重500千克,並可與核裝葯互換。導彈採用慣導+中繼修正+主動雷達未制導方式,須依賴艦上裝設的衛星數據接收系統和卡-27直升機進行中繼制導。該型導彈具有射程遠,飛行速度快、抗干擾強、戰鬥部威力大、命中率高、毀傷能力強等特點。
徠反艦導彈發射瞬間
除SS-N-12反艦導彈外,該艦攜載的反潛反艦兩用魚雷也可用於反艦,其中T3CT-96是一種十分先進的魚雷,該雷重1800千克,戰鬥部裝葯250千克,動力裝置為電機+銀鋅電池+對轉槳,航速40/45節,作戰深度2~400米,在攻擊水面艦時,採用尾流自導方式,具有極強的抗干擾能力,命中率很高,另一型魚雷53-68為核魚雷,戰鬥部裝藥量為2萬噸級TNT屬戰術核武器。該型魚雷重量2000千克,航速45節,制導方式為直航式,無航跡,隱蔽件好,威力大,可用於對付大型水面艦。艦上的AK130毫米主炮主要用於對陸攻擊,但對艦作戰也是一件有效的武器。
1989年10月16日,本級艦的紅色烏克蘭號(蘇聯解體后改名為
瓦良格號)實驗性的換裝P-1000“火山岩“(GRAU代號:3M70)長程反艦導彈,P-1000反艦導彈可視為P-500反艦導彈(北約代號:SS-N-12 沙箱)Mod.2型的改進版本。在規格上與P-500相似,同樣為常規裝葯500千克/核裝葯350萬噸當量戰鬥部,但換裝了新型
渦扇發動機和導彈姿態控制系統,使P-1000反艦導彈擁有更高的射程和突防能力。 P-1000反艦導彈於1979年開始研發,1982年第一次試射,1983年實驗性的裝備蘇聯海軍675MKV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北約代號:Echo class,回聲級), 1987年正式服役。
1164型巡洋艦上的防空作戰系統主要有:8座“雷聲”SA-N-6導彈發射裝置,2座雙聯SA-N-4“壁虎”導彈發射裝置,6座AK630型6管30毫米炮以及電子對抗系統等。因此,在防空縱深上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最外層(中遠程)防空由8座SA-N-6導彈承擔,該型導彈射程100千米,射高25~25000米,最大飛行速度可達5~6馬赫,採用抗干擾措施較多的無線電指令+未段TVM制導方式,戰鬥部為近炸引信與破片殺傷式,裝葯144千克,艦上共備彈64枚。作戰時,SA-N-6導彈的垂直發射系統,可同時發射12枚導彈攔截6個空中目標,既能夠打擊高空高速目標,也能有效攔截似類“
捕鯨叉”低空來襲目標,抗飽和攻擊力較強。
第二層(中近程)防空可由2座雙聯9K33 "黃蜂 Osa"(北約代號:SA-N-4)導彈承擔:該型導彈射程1.5~15千米,射高2.5~5000米,最大飛行速度2馬赫,戰鬥部重18千克,可同時攔截2個目標。SA-N-4導彈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集搜索、跟蹤、制導、發送指令為一體的“汽槍群”雷達作為其
火控雷達,該系統具有較強的獨立作戰能力,可有效引導導彈攔截低空飛行的飛機和反艦導彈。
近防炮
對於突破防空導彈的來襲目標,可由艦上裝備的6座AK630型6管30毫米防空速射炮攔截。該炮有效射程8.1千米,每座炮射速達4000~5000發/分,彈頭為殺傷爆破燃燒彈或曳光穿甲彈,全炮具有發射率高、可靠性好、體積小、重量輕等特點。從這種火炮的射速、口徑和布置數量看,其作戰效能無疑高於美國的“
密集陣”及其它西方的近程防禦系統,被認為是當今世界最有效的艦載點防禦武器系統之一。艦的未端防禦將由電子戰設備實施:艦上電子戰系統針對性強,都集中針對導彈的未制導工作波段範圍,可同時對抗多個不同方向來襲的雷達、紅外及光電制導武器,具有很強的對抗反艦導彈的能力。由此通過上述硬武器和軟武器的配合使用,將形成遠、中、近、未多個層次的口空嚴密防禦體系。
一架美國海軍SH-60降落在光榮級上
1164型巡洋艦在反潛縱深上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外層)主要由卡-27反潛直升機和“菜牛皮”拖曳聲納擔任。
卡-27直升機作戰半徑250千米,最大
巡航速度230~240千米/小時,續航時間4.5小時。在對50千米以外海域實施反潛時,首先由“菜牛皮”拖曳
聲吶進行遠距離被動搜索,發現可疑潛艇后再由卡-27直升機飛往目標區,使用吊放聲吶、聲吶浮標和磁探儀進行二次探側,確定該潛艇的精確位置,然後在潛艇上空使用魚雷或
深水炸彈實施攻擊,兩者密切合作,可形成最佳配合的反潛體系,從而大大提高遠程反潛搜索和攻擊效果。
艦首反潛火箭深彈
中層反潛由魚雷實施。SS-N-15反潛導彈作戰深度600米,射程達 45~50千米,可由艦上魚雷發射管發射,採用慣性制導,戰鬥部為APR-2輕型魚雷,也可換裝核深水炸彈。在15~20千米海域內則通常使用各式魚雷反潛,其中T3-31是較常用的魚雷之一,反潛導彈和魚雷的聯合使用,可為該級艦的防護築起第二道反潛屏障。該級艦的內層反潛可由2座12管RBU-6000火箭式反潛深彈發射裝置承擔。採用自動裝彈,射程6000米,重110千克,極限下潛速度13米/秒。作戰時,可以用單管、雙管或齊放的方式來攻擊敵潛艇。彈庫內共備彈144枚,可滿足2座發射裝置裝填6次的需要。
AK-130艦炮
1164型巡洋艦用於對陸攻擊的主要武器是1座雙管AK130型火炮。該炮為全自動高平兩用艦炮,口徑130毫米,射程23千米,射速60發/分(雙管),全彈重54千克;其中彈丸32千克。該炮有一套全自動供彈與裝填系統,可大大提高有效射程內的毀傷概率。此外該炮還具有以下特點:配備有炮瞄雷達、紅外和光學火控系統,即使在強烈干擾或電子系統戰損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保持戰鬥力,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生命力;射速快、射程遠、威力大、射擊精度高等。該炮與美國Mk45 127毫米艦炮及義大利OTO 127毫米艦炮同屬當今較先進的
大口徑艦炮,但在總體性能上,俄艦炮要略勝一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AK130艦炮射速高達每分鐘60發,這意味著在執行對陸攻擊任務時1座這樣的艦炮至少可抵得上1個炮兵連的地面火力。由此可見,光榮級巡洋艦在支援兩棲作戰時,也可發揮重要的作用。
技術數據 |
標準排水量 | 9300噸 |
滿載排水量 | 11280噸 |
全長 | 186.4米 |
全寬 | 20.8米 |
標準吃水 | 6.28米 |
滿載吃水 | 8.40米 |
動力 | COGOG 全燃聯合 2×M-70巡航用燃氣輪機 2×廢氣循環巡航用鍋爐 4×M8KF加速用燃氣輪機 2軸推進 13萬軸馬力 |
動力 | 130000 馬力(95600 kWt)雙軸 |
最高速度 | 32.5節 |
續航距離 | 7000海里(18節),2100海里(30節),1800海里(32.5節) |
乘員 | 529人(84軍官,75士官, 370士兵) |
艦載武裝 |
艦炮 | 1×AK-130雙管130mm艦炮 |
導彈 | 16(8×2)P-500(SS-N-12)反艦導彈或P-1000火山岩反艦導彈 |
—— | 64(8×8)S-300PMU(SA-N-6)遠程防空導彈 |
近防 | 6×AK-630M30mm近迫防衛六管機炮 |
—— | 2×OSA-M(SA-N-4)短程防空導彈 |
反潛 | 10(2×5)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
—— | 2×6連裝反潛火箭RBU-6000(48枚) |
艦載機 | 1×卡-27直升機 |
改裝中的二號艦
俄羅斯海軍在2013年開始對隸下的1164型巡洋艦展開改裝升級作業,此番改裝工程由位於俄遠東濱海邊疆區大卡緬市的“紅星”造船廠承擔,二號艦烏斯季諾夫海軍元帥號率先開始改裝,截止2014年2月,該艦正在進行部分艦體、上層建築切割工作,即將開展內部管線更換工作,隨後將實施通信、導航、各種電子設備、系統的更新工作。按照計劃,該艦此輪改裝工程主要工作將在一年多時間內完成,2015年第三季度開始船廠系泊試驗,完成一系列試驗試航后將重返俄海軍繼續服役。另外,北方設計局提供改裝工程全程技術支持,並將對後續同級艦光榮號、瓦良格號的改裝工程提供類似技術支持,預計全級三艦將於2020年前全部完成改裝,重返俄海軍。
艦名 | 舷號變更 | 開工 | 下水 | 服役 | 備註 |
光榮 | 108(1983)103(1984)106(1987)121(1990) | 1976年 5月11日 | 1979年 7月27日 | 1982年 12月30日 | 1995年5月15日 改為 莫斯科號 |
洛博夫海軍元帥 | 118(1986)088(1987) 070(1990)055(1993) | 1978年 10月5日 | 1982年 2月25日 | 1986年 9月15日 | 1985年3月23日 改為 烏斯季諾夫元帥 |
紅色烏克蘭 | 119(1989)031(1990) 011(1994) | 1979年 7月31日 | 1983年 8月28日 | 1989年 12月25日 | 1995年12月21日 改為 瓦良格 |
共青團員 | —— | 1984年 8月29日 | 1990年 8月11日 | —— | 未完工 現屬烏克蘭 |
俄羅斯 | —— | 1988年 | 1164.1型未成計劃 | 未完工,拆毀 |
戈爾什科夫 海軍元帥 | —— | —— | 1164.1型未成計劃 | 未完工,拆毀 |
瓦良格 | —— | —— | 1164.1型未成計劃 | 未動工 |
2009年4月23日,中國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0周年海上閱兵活動,俄羅斯海軍排除太平洋艦隊旗艦也就是本級艦的三號艦瓦良格號巡洋艦參演。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胡錦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吳勝利陪同下,登上閱兵艦051C型驅逐艦116“石家莊號”開始檢閱部隊。在檢閱編隊中,瓦良格號巡洋艦作為外軍編隊的領艦率先通過檢閱。 海上檢閱式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是海上分列式,檢閱解放軍海軍的25艘艦艇和31架飛機;第二階段為海上閱兵式,以作戰艦艇、登陸艦艇、輔助船、訓練艦的先後順序,檢閱來自俄羅斯、美國、印度、韓國、巴基斯坦、紐西蘭、新加坡等14個國家的21艘艦艇。 | 瓦良格號巡洋艦09年於青島 |
2012年4月22日至27日,中國海軍俄羅斯海軍在中國青島附近黃海水域,舉行“海上聯合-2012”聯合軍事演習,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派出其旗艦也就是本級艦的三號艦瓦良格號巡洋艦和三艘無畏級反潛艦“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特裡布茨海軍上將”號和“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號以及“佩琴加”號中型海上油輪,以及2艘救援拖船參演。中方參演艦艇包括驅逐艦、護衛艦、導彈艇、綜合補給艦、醫院船等水面艦艇16艘,潛艇2艘。雙方以真誠、公開、務實的態度,良好的技戰術素養和高水平的演練,向世界展示了中俄兩國為維護本地區安全與穩定的決心和能力。 | |
2013年7月,中國海軍俄羅斯海軍在俄羅斯日本海彼得大帝灣附近海空域,舉行“海上聯合-2013”中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中國海軍派出驅逐艦瀋陽艦與武漢艦、石家莊艦、蘭州艦,護衛艦鹽城艦、煙台艦,綜合補給艦洪澤湖艦以及3架新型艦載直升機和1個特戰分隊。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以旗艦瓦良格號編隊相迎。中俄雙方參演兵力共計各型水面艦艇18艘、潛艇1艘、固定翼飛機3架、艦載直升機5架和特戰分隊2個。演習課目主要包括艦艇錨地防禦、聯合防空、海上補給、通過敵潛艇威脅區、聯合護航、聯合解救被劫船舶、打擊海上目標、海上聯合搜救、實際使用武器及海上閱兵等。 | |
當地時間2014年1月21日14時,海上自衛隊第5護衛隊及第1航空群P-3C反潛偵察機,在對馬海峽(東海區域)西南約350公裏海域,發現一支向北航行的俄海軍編隊,俄羅斯海軍瓦良格號巡洋艦和一艘補給艦正向日本海航行。此前,瓦良格號一直在亞丁灣和地中海敘利亞一線執行任務,在5個月的海外部署后,艦體外殼鏽蝕很嚴重。 | 日本自衛隊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