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海峽
進出太平洋必經的航道出口
對馬海峽是從日本通往中國東海、黃海和進出太平洋必經的航道出口,人們稱它為進出日本海的“咽喉”,交通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對馬海峽是北太平洋西緣,日本群島西南端,對馬島與壹歧島之間的水域。對馬海峽由東北向西南延伸,長約222千米,最窄處41.6千米,水深50~100米,最深處可達131米。大陸架十分發達,峽底比較平緩。
從傳說、歷史及考古證據均證實日本最早有人定居是在九州島靠對馬海峽的沿岸地區,這部份往往沒有爭議。但不論對日本人、朝鮮人、漢人來說,是誰以及何時開始在此定居卻是引起激烈爭論與攸關民族自尊的事。根據歷史學家的看法,從朝鮮半島至北九州大規模移民是發生在西元前108年古朝鮮王朝(韓:???(古朝鮮);日:古朝鮮(こちょうせん);英:Gojoseon)末年至西元4世紀這段期間。而歷史上像在大韓海峽這般的狹窄水域上往返的高風險航程總是作為文化交流的快捷航道。比如說從韓國的朝鮮半島南端航行到對馬群島,再到壹岐島,最後到達日本本州島的西端。
海峽往往也作為遷徙或入侵的路徑。舉例來說,考古學家相信大約是在西元前10世紀,中石器時代蒙古人種移民(日本繩文時代;日:繩文時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英:JomonPeriod)第一次經此水路航行至本州,取代了在10萬年前日本列島和亞洲大陸還相連時,經由陸路到達本州的舊石器時代蒙古人種先民。
從高句麗的移民也形成一波波的移民浪潮到達九州,但是其中細節諸如何人、人數及何時仍存在廣泛爭議。
根據漢民族的文獻,佛教也於西元5世紀經此水路從百濟傳入日本。以航行的距離來看,從壹岐島到對馬列島最大島南端上島(Kamino-shima)大約是50公里;釜山到對馬列島北端約略也是同樣的距離,對想用小船橫渡此開闊的海域來說這可算是極遠而不容易的航程。
對馬海峽位於北太平洋西緣,日本群島西南端,對馬島與壹歧島之間的水域。日本海通往中國東海、黃海和進出太平洋的要衝,交通戰略位置重要。大陸架十分發育,峽底比較平緩。在水深30~50米和90~120米之間,有兩個平坦面,平坦面上多為礫石,特別是從壹歧到沖之島的深平坦面上礫石分佈廣泛。
海底大部分為砂質堆積物,可採集到新生代的貝化石。對馬島與九州島岸都是沉降式海岸,曲折蜿蜒,礁石、島嶼。
港灣星羅棋布,有下關、福岡、北九州等天然良港。其中北九州規模最大,是西日本主要國際貿易港,與中國貿易往來頻繁。黑潮的一支海流對馬暖流從東海經海峽北上進入日本海,勢力很強,使海峽氣候溫暖。冬春之際日本海的冰塊與暖流相匯,為漁業最盛期,水產豐富,九州島西北沿海一帶是日本主要漁業基地之一。下關與比田勝間、博多與嚴原間有定期航線。壹歧島、對馬島為日本國定公園、旅遊勝地。對馬海峽是日本海通往黃海、東海和進出太平洋的海上要衝,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朝鮮和日本人民間進行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對馬海流
北太平洋著名的洋流--黑潮的分支暖流流經此處,稱之為對馬海流。對馬海流起源於日本群島,經過日本海后,從鄰近海參崴的庫頁島分流入韃靼海峽及北海道以北的宗谷海峽,再匯入齶霍次克海,最後穿過千島群島進入北太平洋。
對馬海流從東海帶著豐富的漁業資源進入日本海,像五條鰤、真鰺。但同時也從海流經過國家帶來了災害諸如巨大的越前水母巨量聚集(照片、新聞、新聞)及廢棄物污染。
在日本本州西端下關市至南韓釜山(韓:(釜山廣域市);日:釜山廣域市間以及下關市至對馬群島之間,現在有商業渡輪提供往返服務。九州的北九州市(日:北九州市和下關市之間的關門海峽上建設了跨海大橋並連接至長崎市(長崎市。長崎市是長崎縣首府,包含對馬群島及壹岐島均是其管轄範圍。關門海峽位於對馬島中間的正東方約135公里(85英哩),而長崎市正位於該島南端的南南東方約165公里(100英哩)。
經過近兩年可靠的綜合勘察,對馬海峽隧道於1986年正式施工。海底隧道建在日本九州佐賀縣和韓國的釜山之間。從佐賀縣鎮西町下掘100米~200米,穿過17千米的壹岐海峽海底、18千米的壹岐島地下、47千米的對馬海峽海底到達對馬島,然後在300米深處穿過23千米的對馬島,經68千米的朝鮮海峽海底,30千米的巨濟島地下直到釜山,全長250千米,其長度和深度堪稱世界之最。此海底隧道計劃建成兩條直徑11米的隧道,一條用於高速客貨電氣列車,一條為上、下線均為複線的高速公路,總工程費用預計高達約200億美元,從九州唐津到對馬島由日本負責,從對馬島到釜山由韓國負責。其設想之宏偉、規模之巨大、工程之艱險是絕無僅有的。日韓海底隧道建成后,還將以此為基礎,進一步修建聯結日本和韓國的國際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