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登鎮

雲南省劍川縣轄鎮

馬登鎮,白語:maixdenl,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西部,東與羊岑鄉相連,西接蘭坪縣金頂鎮,南與彌沙鄉接壤,北與老君山鎮相鄰,總面積357平方公里,鄉政府駐馬登村,距金華鎮(直距)29公里。全鎮轄12個行政村、58個自然村,有白、漢、傈僳、彝4個民族。截至2020年11月1日,馬登鎮常住人口為17298人。

概況


馬登鎮位於劍川縣西北部。西靠雪斑山,東接羊岑鄉,南聯彌沙鄉、象圖鄉,北鄰老君山鎮,面積345.97平方千米。轄馬登、后甸、甸所、江南、文屏、塔燈、玉龍、黃花、太平、新民、新華、東華12個行政村,55個自然村、76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馬登,距縣城55千米,距州府下關174千米。
馬登鎮有白、漢、傈僳、普米、彞、回和納西等10個民族。境內四面環山,地勢較為平坦,平均海拔2300—2600米。甸六公路過境。景點有天然溫泉。有鐵、石膏、鋅、鉛、銅、等豐富的礦產資源,有松茸牛肝菌、芸豆、羊肚菌等農特產品。

歷史沿革


1958年建馬登公社,1962年改區,1970年復改公社,1984年復改區,1988年設鄉。1997年,面積334.5平方千米,人口2萬,其中白族佔93.62%
唐南詔時此地與上蘭統稱“可賧”[Ketdant],屬眉鄧州廬鹿蠻部,宋大理
國屬“蘭溪郡”;至元十二年(1275)以後屬“蘭州”;明洪武十八年(1385),原屬蘭州所轄的一部分地區(今馬登大部)從蘭州分出,劃歸劍川州,稱“下蘭”;清代改稱“求仁甸”,清末改稱“蘭州圖”;民國10年(1921),羊岑圖、蘭州圖並為劍川縣第六區;民國19年(1930)第六區撤銷,蘭州析出,設“蘭州鎮”;1949年以後,先後在此組建彌蘭區政務委員會、永興鄉人民政府、劍川縣第三區人民政府;1954年改為第二區,1956年10月,原屬蘭坪縣第二區的上蘭11個鄉由蘭坪縣劃出,納屬劍川縣第二區轄;1958年第二區改為“馬登”公社;1961年底原蘭坪縣划屬劍川縣的富樂、美水、建基、新生、杉樹、新和、啟文、官坪等大隊從馬登析出,成立上蘭區。原從蘭坪划人劍川的新民、新華、黃花仍留在馬登,馬登公社改為馬登區;1970年又為馬登公社;1984年改稱馬登區;1988年起設馬登鄉,2000年改設馬登鎮。“馬登”為蘭坪、雲龍、喬后、劍川來往客商必經之地,常有馬幫歇宿,故名。

行政區劃


名稱郵政區碼
馬登村201
后甸村202
甸所村203
江南村204
文屏村205
塔燈村206
玉龍村207
黃花村208
太平村209
新民村210
新華村211
東華村212

自然資源


馬登鎮
馬登鎮
馬登鎮,下轄馬登、后甸、甸所、江南、文屏、塔燈、玉龍、黃花、太平、新民、新華、東華等12個村民委員會,55個自然村,76個村民小組,全鎮總面積357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31272畝。鎮政府所在地距劍川縣城55公里,距州府下關174公里,境內四面環山,地勢較為平坦,平均海拔2300—2600米,年平均氣溫11.2℃,有霜期220天,年均降雨量1004毫米,適宜種植玉米、芸豆、水稻、烤煙、馬鈴薯等農作物和經濟作物。馬登鎮地處高原壩子,屬三江併流地帶,蘊藏有鐵、石膏、鋅、鉛、銅、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鐵礦儲量200萬噸,石膏礦21萬噸,境內有遠近聞明的天然溫泉,有松茸、牛肝菌、芸豆、羊肚菌等農特產品。
2005年被州委授予“無毒鄉鎮”榮譽稱號,2005年被劍川縣委、政府授予“工業經濟‘發展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05年被雲南省司法廳、雲南省人民調解員協會授予全省人民調解工作“優秀集體”榮譽稱號,2006年被劍川縣委、政府授予2001—2005年劍川縣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榮譽稱號等,鎮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suei banl seinl 雪邦山
suei banl seinl 雪邦山
馬登鎮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最高峰-sueibanlseinl(白語,漢譯為雪邦山,又名雪斑山)下,雪邦山(雲嶺)位於劍川、蘭坪兩縣交界處,主峰海拔4295米,邦山屬於大理州的劍川縣,並為大理州最高峰,海拔4295.3米;

地理環境


馬登壩國土總面積357平方公里,白族佔93.7%,12個行政村,57個自然村
馬登鎮,古稱蘭州,是通蘭地區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
文化底蘊深厚,人傑地靈,民風純樸,文風興盛,人才輩出,古有“父子三舉人”“蘭州三藩”等佳話,
“父子三舉人”:李點陽(1810〜1890)劍川馬登東華村人。光緒五年己卯偕長子李鴻芬同赴鄉闈,喬梓中舉,頓時“父子同榜”之美譽傳於鄉里。光緒十五年(1889),次子李元芬亦中孝廉,於是“三父子舉人”之芳名不脛而走,遠播四方。(李點陽,蘭州西塔曲,光緒五年(1879〉己卯科帶補丁卯恩科第5名;李鴻芬,蘭州西塔曲光緒五年(1879)己卯科帶補丁卯恩科第56名;李雲芬,蘭州西塔曲,光緒十五年(1889)己丑恩科第69名)
“蘭州三藩”:(馬登南坡村蘇樹藩、中元村李正藩、塔燈村李四藩三人同中秀才)以及蘭坪通甸秀才楊中鑒俱出李點陽門下。
今天越來越多的馬登學子考入高等學府,出國深造,其中不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廈門大學,等中國名牌大學,下關一中大理一中等雲南省重點高中。
馬登風光
馬登風光
景名勝古迹眾多,有劍川縣名勝風景區—新華覺民庵、有革命歷史文化遺產—蘭州人民武裝暴動勝利紀念碑,塔登雙龍寺、天台寺、玉龍水庫、太平水庫景區等等。

文化


清代,寇宕江、寇璜、寇珩三代在蘭州(今馬登)設塾執教,深受蘭州人民尊重愛戴;
雪斑書院:地址今馬登,興建時間:1880〜1904蘭州求仁甸(今馬登)
化彝館,雍正十二年〜十三年(1734-1735),設於蘭州雲鶴寺內(今馬登糧管所)知州高為阜,署州王國祚創建。
馬登鎮鎮設1個文化站,有2名文化工作者,下設7個文藝宣傳隊,文藝隊多次參加州縣及鄉村文藝演出,多次獲得表彰、獎勵,極大的豐富了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深受社會各界的喜愛和好評。
馬登鎮教育於1996年順利通過“普六”驗收和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2000年又通過“普九”和“普實”驗收,“兩基”各項指標均達到省州要求。全鎮現有28所學校,其中初級中學1所,完全小學8所,初級小學6所,兩師校複式教學點4個,單師校複式教學點9個。全鎮中小學共有121個教學班(初中22個班,小學99個班),在校學生3129人(中學1175人,小學1954人),全鎮中小學教師204人(其中代課教師16人)。
馬登初級中學綜合辦學水平達二級一等,馬登中心完小等小學綜合辦學水平達二級一等,教育教學質量逐年穩步上升,2006年中考綜合考評成績居全縣第三名,2007年小學畢業水平測試綜合考評居全縣第二名,中小學分別被劍川縣人民政府授予“教育教學進步獎”和“教育教學優異獎”的光榮稱號。

宗教崇拜

本主崇拜
馬登鎮白族全民信奉本主,馬登鎮有白族自然村有44個,本主廟23個。(“本主”是白族獨有的、全民信奉的宗教。它源於白族先民的原始宗教,“本主”一詞的含義是“本境最高貴的保護神”。“”本主“”是白族一個村落或一個地區崇拜的主神。把本主理解為“”“本境福主“、”本境恩主“、”本境圖主“較為確切。(出自大理叢書,本主篇),白族的“本主”是“人神兼備”的護衛神,已滲入了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並使祖先崇拜、英雄崇拜構成了“本主宗教”的崇拜核心。)
馬登壩除太平村為主信奉道教,其餘均信奉佛教。馬登街為主曾組織聖諭會、洞經會,已無存。本主崇拜中除各村有自己的本主廟,信奉本主不同外,古城隍、福蔭景帝、白姐聖母為全壩子信奉。
馬登壩在清代以前每年都要派出專人,代表全壩子各村各戶到縣城古城隍廟祭祀。清康熙以後馬登壩子各村戶共同在後甸西南側建立古城隍廟,於三月初五全壩子在境內自己供奉。拜祭時,除在廟內舉行祭禮外,還要出廟門遙對東南方向縣城城隍方向拜祭。
1、馬登“十八壇神”
據石花坪村段富典(白族,74歲)珍藏《佛門輪會常用雜經<第十、十八壇神>》記載:
蘭陽(即馬登)十八壇神
1、原命川主敕封兩帶古城煌景帝
2、本縣城煌社令尊神
3、九天衛房三殿子孫娘娘
4、大聖本主福蔭景帝
5、大聖本主大黑天神
6、大聖本主多聞天王
7、大聖本主白姐聖妃(各廟均塑)即白潔聖妃
8、大聖本主須彌景帝
9、大聖本主盟(明)關景帝
10、大聖本主雪斑景帝(正月初二、九月十五)
11、大聖本主黑摺景帝
12、大聖本主阿朱景帝
13、大聖本主三老爺景帝
14、大聖本主河神景帝
15、大聖本主十八景帝
16、財神、馬王、左右文武判官
17、四面八方山神土地、龍王(各廟均塑)
18、東廚師命九靈灶君,太乙司命古老灶君
b、馬登各種會期
馬登壩子內最大的會期為三月初五古城隍會,屆時全壩子參加,其餘較大的會期有南斗、北斗會,一般分片進行,此外的各種會和本主會均各村組織分頭進行。
正月:初一彌勒會初八五殿會十五紫微大帝會
二月:初一一殿會初三三殿會初八釋迎會十九觀音會廿一普賢會
三月:初一二殿會初五古城隍會(本主)十五地藏會十八韋陀會、六殿會
廿聖母娘娘會(本主)廿七七殿會廿八東嶽會
四月:初一八殿會初四文殊會、紫氣大王會(同日)、太子會十七十殿會
六月:初六南斗會(l一6)十九觀音會
七月:初一開岳(地藏會)十三大勢至菩薩會十五中元會三十封岳(地藏會)
八月:初三灶君會(本主)十五太陰會
九月:初九:北斗會(l一9)、北陰會十五雪斑景帝會(本主)十九觀音會
十月:十五下元會十八地母會
冬月:十七阿彌陀佛會十八太陽會
臘月:初八釋迦成果會
馬登本主表
馬登鎮
馬登鎮

馬登古城隍

1、廟示意圖
馬登鎮
馬登鎮
馬登古城隍廟位於馬登街南約兩公里小山坡上,坐西向東,長方形一排三個廟堂一起橫列,天井連通。古城隍廟位於院落北端,佔地大半,其餘兩間塑“三娘娘”和“福蔭景帝”、“白姐聖母”,分不清是衛國聖母或阿梨帝母。與其他本主廟不同點是塑的文財神、武財神,馬王右側塑有一隻大黑豬。大門口設4匹神馬,各有壯士持韁站立。大門外側還塑兩大橫眉豎目壯士,右稱順風耳,左稱千里眼。大門樓下正中塑壯、差、役、勇四大神像,如差夫衙役打扮,各持衙牌、鐵鏈、朴刀、水火棍,如奉差捕人狀。整個本主廟給人一種威嚴肅穆感覺。古城隍廟左右兩側設置東嶽、北陰,沿左右牆壁還塑有8位地藏王,壁上畫冥間神話故事,陰森駭人。
馬登城隍的典故:
馬登廟堂正中懸掛:“浩然正氣”、“恩踢祥光”兩塊黑底金字匾,
左右雕聯稱:神威赫赫有靈,白蟒圍營,助國救民功莫側;
聖德威威無涯,紅袍擋道,除奸鋤逆德難量。
馬登城隍廟鐫掛兩幅對聯,紀殺州官事:
“禁國詰奸,掌故猶傳飛白雨;除暴安良,民情可以戴青天。”
“白蟒紅袍,威垂劍海;飲和食德,靈佑蘭州”。
2、馬登古城隍廟典故:
紅袍擋道,白蟒圍營
康熙元年(1662),夏一松任劍川知州。到任后,抓夫派款,橫徵暴斂,欺壓百姓,草菅人命,劍川人民,雪上加霜,不堪其苦。時,蘭州(馬登)多種稗子,少產稻穀,然夏一松只許以稻穀為賦。蘭州苦寒,民怨鼎沸。
蘇山林生三男二女,應役死者三人。蘇山林義憤填膺,與甸所村知友楊龍伏(楊崇武)密謀殺州官事,楊應諾。經秘密發動,鄰近村民紛紛響應。一日,蘇山林手持“七星刀”,集隊伍於本主廟前,拈香發誓。隨即,浩浩蕩蕩從蘭州直奔劍川城,衝進州衙門,殺聲震天,將夏一松砍死。民心大振,助之者更甚。
清廷聞訊,問罪興師,城隍老爺“紅袍擋道”,“白蟒圍營”顯聖救民。相傳,清軍從維西經蘭州赴劍川城圍剿起義隊伍,清軍行至羊岑水自坪村,忽見一紅袍金剛怒目而視,遂退兵。至今,水自坪村北叉路口,尚刻有古城煌石雕像。從大理方向來的清軍在易堤坪被白巨蟒團團圍住,清兵祈禱“如允期民,請開北門,如不允剿民則開南門以返程”,白蟒逐開南門.清兵拔營返程。遂撤兵。馬登城隍廟鐫掛有兩副對聯,紀殺州官事:“靖國詰奸,掌故猶傳飛白雨;除暴安良,民情可以戴青天”。“白蟒紅袍,威垂劍海;飲和食德,靈佑蘭州”。劍川城南門外半里許有“二公祠”,內塑蘇山林與楊龍伏二人像,祠外有聯:“有功德於民者;宜馨香以祀之”。
注:
蘇山林,(又記蘇三林),馬登南坡村人,白族。生於明末,世代務農。為人無私無畏,推為里正。
夏一松,奉天(今瀋陽)人,功名:蔭生,任劍川知州,實行暴政,民不聊生,境內蘇三林、楊崇武率民殺之。

馬登村魁星閣

馬登鎮
馬登鎮

經濟


馬登鎮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4293萬元,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
入147萬元。2006年未全鎮耕地面積30942畝,人均佔有耕地1.56畝,糧食總產量達1016萬公斤,農民人均產糧511公斤,糧煙種植比為1:0.23。農業總產值達2424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590萬元,林業產值141萬元,畜牧業產值692萬元,漁業產值1萬元。全鎮退耕還林造林1038.19畝,義務植樹11.2萬株,國家公益林13.54萬畝,省公益林3.1萬畝,經濟林0.4萬畝,泡核桃基地1.5萬畝。林權制度改革已按照目標要求全面結束,並通過驗收。全鎮12個行政村均山到戶3583戶,111418.42畝,股權到戶4377戶,154119.75畝,實現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的目標。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民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也是地區科學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新農村的主要內容。
(1)水利:全鎮農田灌溉壩區主要靠玉龍水庫、太平水庫
,其總庫容為144萬m3,配套三面光輸水溝渠2條,貫穿全鎮壩區6個行政村,全長5.5公里,受益面積0.6萬畝,集中用水時,有1個塘壩,總庫容6萬立方米作調節,水利化程度達到71%;山區主要以天然水和自然水為主,建有小水池(窯)500口,改善灌溉面積2000畝。(2)五通情況:全鎮12個村委會達到村村通公路,自然村有50個通公路;電網改造后,實現了自然村91%通電;通信、有線電視、計算機網路等信息基礎設施有較快發展,信息應用水平明顯提高,程式控制電話通村率達100%,行動電話訊號覆蓋率達90%以上;廣播電視覆蓋率達85%以上。
(3)能源建設:利用國債、千村扶貧等項目,全鎮已建沼氣池935口,完成“一池三改”170戶,安裝太陽能60戶,佔總農戶的1.2%。
(4)集貿市場:有佔地面積13.74畝的馬登農貿市場,佔地面積10畝的馬登生豬交易市場,馬登街內有2個百貨超市(批發部),及小商品餐飲店26個。
(5)鎮區街道情況:集鎮區主幹道為311省道、新建的馬登商貿一條街、蘭州大道、河濱路等,其硬化程度高,排水功能強,行道樹栽種逐年增加。集鎮區內設有1個環衛站,垃圾坑3個,環境衛生條件好,水電設施配套完善。

人口民族


人口

2021年7月8日,劍川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馬登鎮常住人口為17298人。

民族

民族有漢、傈僳、彝等。

衛生狀況


鎮設有計生服務站,專業醫生2人,全鎮已婚育齡女性3788人,已落實節育措施860人,節育率佔23%,人口自然增長率已控制在8‰以內。
學校
學校
現有醫療服務體系,鎮衛生院1個,醫務人員32人,X光機1台、B超機1台、心電圖機1台、65張病床。全鎮12個行政村都設有村衛生所,從業醫生16人,病床18張。“五苗”覆蓋率在100%。全鎮都成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共發放宣傳資料6100份,已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5796人,參合率達80%。農村中已享受低保156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