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管理科學的結果 展開

管理科學

研究管理問題的學科

管理科學是數學、社會科學與經濟學等學科相互滲透並在它們的邊緣上發展起來的新學科,因此它既有理工類學科的屬性,也有社會學科的屬性。例如,在定量分析時採用數學方法,但在定性分析時卻採用邏輯推理和辯證分析的方法,有時是兩者的結合。

理論解釋


現代管理理論是以“系統理論”、“決策理論”、“管理科學理論”等學派為代表,其特點是以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為其理論基礎,應用數學模型和電子計算機手段來研究解決各種管理問題。管理科學的初創階段,始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首先,由美國工程師費雷德里克·泰勒創造出“標準勞動方法”和勞動定額,被稱為“泰勒制”,並於1911年發表了他的代表作《科學管理原理》,泰勒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與“科學管理理論”同期問世的還有法約爾的“管理過程理論”和韋伯的“行政組織理論。”這三種理論統稱為“古典管理理論。”管理科學的第二個里程碑是“行為科學理論”。它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創始人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喬治·奧爾頓·梅奧和費里茨·羅特利斯伯格等。後來,行為科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又形成一些新的理論分支。1946年發明了電子計算機,1948年出現了控制論。到了50年代管理科學的基該方法已經形成,美國於1953年成立管理科學學會,出版會刊《管理科學》。
管理系統模擬
管理系統模擬
20世紀60年代后,管理科學又運用行為科學的原理擴大到人事的組織和決策,管理科學在廣泛應用過程中,同許多社會科學學科和自然科學學科交叉、滲透,產生了種種管理學分支。例如:管理社會學、行政管理學、軍事管理學、教育管理學、衛生管理學、技術管理學、城市管理學、國民經濟管理學等。20世紀80年代管理科學已涉及戰略規劃和戰略決策,以進一步優化組織和管理,提高效益。管理科學學派藉助於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技術研究管理問題,重點研究的是操作方法和作業方面的管理問題。現管理科學也有向組織更高層次發展的趨勢,但現完全採用管理科學的定量方法來解決複雜環境下的組織問題還面臨著許多實際困難。管理科學學派一般只研究生產的物質過程,注意管理中應用的先進工具和科學方法,不夠注意管理中人的作用,這是它的不足之處。
管理科學已經擴展到各個領域,形成了內容廣泛、門類齊全的獨立學科體系,管理科學已經成為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並列的第三類科學。管理現代化是應用現代科學的理論和要求、方法,提高計劃、組織和控制的能力,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的需要,使管理水平達到當代國際上先進水平的過程,也是由經驗型的傳統管理轉變為科學型的現代管理的過程。

定義


從廣義上來說,所謂管理科學是指,以科學方法應用為基礎的各種管理決策理論和方法的統稱。主要內容包括:運籌學、統計學、信息科學、系統科學、控制論、行為科學等。

發展原因


管理科學案例
管理科學案例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在高度工業化的同時實現了管理現代化,管理現代化所包含的內容極其廣泛,主要有管理思想的現代化、管理組織的現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等幾個方面。管理 現代化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國際的現代化,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都離不開現代化管理,現代化管理能夠有效地組織生產力要素,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種資源,提高各種經濟和社會活動的效率,從而成為推進現代化事業的強大動力。管理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管理的自然屬性反映了社會勞動過程本身的要求,在分工協作條件下的社會勞動,需要通過一系列管理活動把人力資金、物質等各種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效地組織起來,才能順利進行,管理的社會屬性則體現了統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在一定的生產方式下,需要通過管理活動來維護一定的生產關係,實現一定的經濟和社會目標。
在經濟管理中,管理的自然屬性表現為科學合理地組織生產力要素,處理和解決經濟活動中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技術聯繫,如生產中的配料問題、生產力布局、規劃,以及機器設備的技術性能對操作者的技術水平和熟練程序的要求等,都體現自然規律和技術規律的要求,不受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影響,而經濟管理的社會屬性則表現為調和完善生產關係,處理的調整人與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關係,如分配體制、管理體制等,都由社會、經濟規律支配。在現代經濟的發展中,科學管理起著越來越重的作用,科學管理直接帶來了經濟效益,在物質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管理資源的作用顯得尤其重要。

學科特點


管理科學的特點:
1、力求減少決策的個人藝術成分。依靠建立一套決策程序和數學模型以增加決策的科學性。他們將眾多方案中的各種變數或因素加以數量化,利用數學工具建立數量模型研究各變數和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尋求一個用數量表示的最優化答案。決策的過程就是建立和運用數學模型的過程。
2、各種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經濟效果作為評價的依據。例如成本、總收入和投資利潤率等。
3、廣泛地使用電子計算機。現代企業管理中影響某一事務的因素錯綜複雜,建立模型后,計算任務極為繁重,依靠傳統的計算方法獲得結果往往需要若干年時間,致使計算結果無法用於企業管理。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運算的速度,使數學模型應用於企業和組織成為可能。

常用方法


管理科學常用的方法:
①運籌學,包括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整數規劃,動態規劃,目標規劃,大型規劃,排隊論,庫存論,網路分析等。
②生產計劃和管理。
③質量管理。
④決策分析。
⑤計算機模擬。
⑥經濟控制論。
⑦行為科學。
⑧管理信息系統等。

優缺點


優點
第一,使複雜的、大型的問題有可能分解為較小的部分,更便於診斷、處理;
第二,製作與分析模式必須重視細節並遵循邏輯程序,這樣就把決策置於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增進決策的科學性;
第三,有助於管理人員估價不同的可能選擇,如果明確各種方案包含的風險與機會,便更有可能作出正確的選擇。
局限性
管理科學方法的應用也有局限性:首先,管理科學學派的適用範圍有限,並不是所有管理問題都是能夠定量的,這就影響了它的使用範圍。例如,有些管理問題往往涉及許多複雜的社會因素,這些因素大都比較微妙,難以定量,當然就難以採用管理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其次,實際解決問題中存在許多困難。管理人員與管理科學專家之間容易產生隔閡。實際的管理人員可能對複雜、精密的數學方法很少理解,無法做出正確評價。而另一方面,管理科學專家一般又不了解企業經營的實際工作情況,因而提供的方案不能切中要害,解決問題。這樣,雙方就難以進行合作。此外,採用此種方法大都需要相當數量的費用和時間。由於人們考慮到費用問題,也使它往往只是用於那些大規模的複雜項目。這一點,也使它的應用範圍受到限制。因此。管理科學不是萬能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它是一種重要的管理技術和方法,而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所以,要求管理人員要儘快地掌握管理科學,使之與各種管理技術、管理方法相符合,以便發揮更大的作用。

代表人物


蘭徹斯特和希爾(A.V.Hill)
1)蘭徹斯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的蘭徹斯特(F.W.Lanchester)在1915年就把數學定量分析法應用于軍事,發表過關於人力和火力的優勢與軍事勝利之間的理論關係的文章。
2)希爾。當時的英國軍需部並成立了防空試驗組,由生理學家希爾(A.V.Hill)上尉(以後成為教授)領導,應用數理分析方法來運用於防空武器。希爾被人稱為運籌學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埃爾伍德·斯潘賽·伯法
埃爾伍德·斯潘賽·伯法是西方管理科學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教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管理研究院,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代表作是《現代生產管理》(1975)。《生產管理基礎》是伯法根據《現代生產管理》改寫的;簡明易懂,曾被《哈佛商業評論》推薦為經理必讀書目。在這本書里可以看到大量的圖表和數學公式,正是這些科學的計量方法,使得管理問題的研究由定性走向定量。
霍勒斯卡文森
霍勒斯卡文森於20世紀30年代把複雜的數學模型應用於用傳統辦法難以進行的大量數據處理工作。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出現了一批管理科學(運籌學)方面的教科書。

形成和發展


管理思想的歷史
管理是人類社會存在的一種方式,有了人就出現了管理的問題。管理思想來源於管理實踐,是對管理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我們把系統的管理理論出現以前的管理思想史分為兩個主要階段,18世紀是這兩大階段的分界線。經典管理理論出現以前的管理思想是非常樸素的、直觀的,雖然在軍隊管理、國家行政管理、教會管理等 方面的管理思想已經極其豐富,但這些思想主要還是停留在經驗描述或類比思維的階段,不具有系統的理論形式。18世紀到19世紀末,是現代管理理論的萌芽階段。
有關具體的管理技術和方法方面的論述
(一)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卡爾。馮.克勞斯威茨認為:“企業簡直就是類似於打仗的人類競爭的的一種形式”,因此他關於軍隊管理的概念也適用於任何大型組織的管理,其主要觀點如下:
1、管理大型組織的必要條件是精心的計劃工作,規定組織的目標。
2、管理者應該承認不肯定性,從而按照旨在使不肯定性減少到最低限度的要求來全面分析與計劃。
3、決策要以科學而不是預感為根據,管理要以分析而不是直覺為根據。
(二)英國數學家、機械學家查爾斯·巴貝奇亞當·斯密勞動分工理論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對專業化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他於1832年出版了《論機器和製造業的經濟》,論述了專業分工、工作方法、機器與工具的使用、成本記錄等,並且強調注重人的作用,分析顏色對效率的影響,應鼓勵工人提出合理化建議等等。該書是管理史上一部重要文獻。
(三)工業革命后的管理實踐:蘇霍製造廠(人們都知道瓦特改良了蒸汽機,使蒸汽機成為生產動力從而促進了18世紀下半葉的工業革命,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在管理上的成就。)1800年美國 博爾頓——瓦特聯合公司所屬蘇霍製造廠,是最早運用科學管理於製造業的工廠之一。它有科學的工作設計,按更充分地利用機器的要求進行勞動分工和專業化;實 行比較切合實際的工資支付辦法;有較完整的記錄和成本核算制度。不過那時的管理還沒有被系統化為一門科學。
(四)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國的羅伯特·歐文為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而進行的“紐蘭納克”及“新協和村”的試驗雖然未獲得成功,但他的實踐與思想卻對管理學的形成作出了貢獻。例如他關心工人的工作和福利條件,注重對工人的行為教育,因而歐被稱為“現代人事管理之父”。
以上所介紹的這些主要的、有代表性管理實踐和管理理論,都是作為某個人或某集團對某一活動單一的管理實踐和管理思想的體現,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所以,我們稱這一時期為管理學理論的萌芽時期。
經典管理理論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了以泰羅為代表的科學管理學派和以法約爾、韋伯為代表的管理組織學派,從而標誌著管理學以一門科學形式出現。對於這一時期的管理學,我們將其稱作經典管理理論。
泰羅被人們稱作“科學管理之父”。他的科學管理理論的核心是提高效率。法約爾關於管理過程和管理理論的開創性研究,特別是關於管理職能的劃分以及管理原則的描述,對後來的管理理論研究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法約爾與泰羅不同,他認為他的管理理論雖然是以大企業為研究對象的,但除了適用於工商企業管理之外,也適用於政府、教會、社會團體、軍事組織以及其它各種事業的管理。因此,法約爾被看作為第一個概括和闡述了一般管理理論的管理學家。著名的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是管理組織理論的另一代表人物。韋伯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正式組織,在某種意義上,他的組織理論也就是關於行政組織體系的理論。巴納德在組織理論的研究方面也作出了很大貢獻。巴納德把研究的著眼點放在組織中的個人身上。巴納德的主要貢獻在於發現了非正式組織。
現代管理學說
現代管理學是最為活躍的一門科學,20世紀30年代以來,新的管理學說層出不窮地湧現出來,猶如一片茂密的叢林,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人們用“管理理論叢林”來形容現代管理學說群峰並峙的狀況。人際關係學說、行為科學學派、管理科學學派、決策理論學派、權變理論學派。
現代管理學的誕生是以泰羅(F .W. Taylor)的名著《科學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約爾(H.Fayol)的名著《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為標誌。現代意義上的管理學至今不過經歷了80多年。80多年來,管理學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管理學的研究者、管理學的學習者、管理學方面的著作文獻等等均呈指數級數上升,顯示了作為一門年輕學科勃勃向上的生機和興旺發達的景象。然而,管理學仍然需要發展,因為人類將進入21世紀,人類文明需要管理學.

面臨的課題


1、組織的資源由以勞動力、土地、資本為主向轉以知識與信息為主傳統的資源如勞動力、土地、資本和自然資源支撐了20世紀的發展。但有人說,到21世紀,知識與信息將成為發展的最大資源。假定這一說法成立,現行的資源配置模式是否應該放棄,未來的資源配置模式又應該如何?90年代風行歐美的組織改造理論與實踐,似乎是先知先覺者的先行行為,然而確實有其歷史的背景和未來的呼喚。
2.組織的成員由經濟人向社會人,自我實現的人轉變在物質不甚豐富而又在逐步豐富的20世紀中,大眾迫於生計更多地像一個追逐利益的經濟人,經濟學家們以 此構造了他們的理論體系和現實的經濟體系,然而在物質甚為豐富、人類生活有了大步提高之後,人們也許開始擺脫經濟人的頭銜,此時不僅經濟體系需要重構,對人們工作努力的驅動源恐怕也需要重構。現不也有許多管理者在號稱進行“以人為本”的管理,似乎在尋找一種未來的範式嗎?
3.組織內外環境的變化在不斷加速發展的環境變化速度愈來愈快,一些巨大的僵化的組織已不能敏捷地變化自己以適應環境,從而導致衰落乃至消亡。新世紀的到來使得一些肩負組織重託的人不得不為組織的生存與發展而擔心,於是便有“第五項修鍊”一說,以針對現時組織。然而使組織真正成為有學習能力,有超然思維的有機體又談何容易。21世紀中有哪些組織能真正成為這樣的組織,從而保持不敗的地位呢?
4、21世紀人們的倫理將發生全新的變化 20世紀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20世紀眾多約束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產物。這些約束因素在21世紀發生變化之後,作為管理的出發者,其價值觀念、思維方式 等都將發生不可預知的變化。然而,重利不重義的20世紀倫理道德和行為方式應該轉為全新的倫理道德和行為方式,以此來構造未來的社會和經濟體系。21世紀 的管理學將覆蓋全新的管理倫理、管理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現在開始探討未來的管理倫理也許會給從今天走入未來的管理者以莫大的幫助。
5、信息爆炸將導致自信息搜索的困難。21世紀是信息的世紀,是信息爆炸的世紀,信息越是充分越是豐富,人們就越難及時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除非有比現今更為有效的信息搜索方法與技術。信息社會中的人就像一艘孤立無援的船獨自在大海中尋覓。從所需信息的角度來看,一個個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是不充分信息的擁有者,如何在他們之間架起溝通的橋 梁,可能是21世紀市場營銷全新觀念和體系的拓展方向,整合抑或是分工?渠道抑或是媒體?
6、組織將在更大的範圍內謀求整體而不是局部的利益人類只擁有一個地球,21世紀的人們將更多地體會世界的渺小、地球的可愛,人們將更多地超越自己的國界 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此意義上,人類是一個整體,他們將沒有國界,人類的經濟行為將從全球的長遠角度來考察。如果說20世紀的那些跨國公司在跨國經營時還僅僅從比較利益、突破市場壁壘、謀求更大利益的角度出發,那麼21世紀的跨國企業也許應為全球經濟的發展、人類福利的增長而設想,這是否是天方夜譚?
7.組織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是硬道理,21世紀也要發展。然而 20世紀的人們在發展時竭澤而漁,使資源枯竭、生態環境惡化、物種減少、氣候反常等等,這一切給21世紀的發展帶來困難,人們不禁要大聲地問:人類社會還能持續發展嗎?21世紀應該回答這個問題,作為支撐這個社會經濟支柱的企業也應有自己的答案。企業首要的是生存,就像人類一樣,然後才能有發展。21世紀 中企業應以什麼方式發展,才能與可持續發展的命題相一致,這應該是未來管理學研究的首要問題。
8、組織內部由分工走向綜合即將過去的20世紀是專業化分工大發展的世紀,人類從專業化分工獲得了巨大的收益,20世紀的文明可以說是專業化分工的文明。然而分工愈深愈細愈有可能偏離本原要旨,使綜合性的問題難以處理和解決,如大至南極上空的臭氧層變薄的問題,小至一個企業拓展新市場的問題。21世紀可能 是重返綜合的世紀,人類或許可從綜合中獲得更大的收益,企業或許能在綜合中獲得新生,管理學或許要創造綜合性的理論與方式方法。

相關著作


管理科學有影響的著作:
1、斯特·丘奇曼、拉塞爾·阿考夫、倫納德·阿諾夫三人合著的《運籌學人門》
2、愛德華·鮑曼和羅伯特·費特兩人台著的《生產管理分析》
3、塞繆爾·里奇蒙的《用於管理決策的運籌學》,以及許多關於線性規劃、決策模型、培欣決策法、對策論等方面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