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九站的結果 展開

九站

九站

九站,清末時名為“舊站”,后諧音為“九站”。1950年為永吉縣14區,1985年為九站鄉政府,2003年更名為九站街道。郵編為132011,代碼為220204,區號為0432。九站鄉原屬吉林市郊區,后劃為昌邑區· 西臨吉林市船營區越北鎮,北與雙吉接壤,東隔松花江與江北鄉相通,南與沙河子鄉相接。總面積710平方千米。總人口48萬人。今命名為吉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這是塊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投資熱土。

建設發展


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
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98年底由省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已經通過了ISO1400環境管理體系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雙認證,是中國黃河以北唯一的國家專利技術產業化試點基地。行政轄區103平方公里,規劃面積44.4平方公里,先期開發28平方公里。
規劃區東臨松花江,西至長吉北線,南起長琿高速公路,北至通溪河。
現有各類企業893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戶,常駐人口6.8萬人。建區以來,已累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億元,財政收入14.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79億元。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松花江城區段的下游,城市的下風頭,地勢平坦,是吉林市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和市區老企業實現“退二進三”的理想承載區,也是外商在中國東北地區投資建廠的首選區域。開發區地處東北交通主幹線的樞紐,內外運輸四通八達,區位優勢明顯。東北地區鐵路主幹線長圖鐵路貫區而過,有九站和新九站兩個鐵路中間站,開發區內還設有日編解作業量4000輛的鐵路編組站,區內企業鐵路專用線已達25公里,鐵路運輸十分便捷;開發區距長春85公里,東北高速公路網主幹線的長琿高速公路貫區而過並設有出口,另有吉長北線。從開發區沿高速公路到長春只需要四十多分鐘 到龍嘉國際機場只有60公里,空中交通十分方便。
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是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代表市政府對開發區履行管理職能,在項目審批等方面享受省級管理許可權。開發區按照“依法管理,開放運行”的辦區理念,改革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整合各項管理許可權,建立健全比較完善的服務體系,並按照國家和省、市相關規定,重新完善了投資優惠政策。在開發區興辦生產企業,按國家、省、市規定的收費項目最低標準執行,辦理各種證照只收取工本費;水、電、汽等費用執行吉林地區最低價格。新建工業項目,緩收或減收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費。開發區對進區項目實行“代辦制”,從立項審批到竣工驗收的各項手續全過程派專人代為辦理。
吉林經開區以園區化集群式的模式布局,重點發展大工業項目。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業集中建設發展的理念,依託吉林市及開發區現有支柱產業。規劃了五大工業園區,即化學工業園、輕工化纖紡織工業園、品牌食品工業園、機械電子工業園和生物能源與環保產業園。
突出發展化工(包括精細化工、生物化工、天然氣化工)、輕工化纖紡織和品牌食品三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能源與環保產業和安全技術產業,積極發展機械電子產業,建設科技先進、生態文明、和諧發展、功能完備的工業集中區。經過八年的開發建設,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工程配套設施,形成比較完善工業項目入區和發展生產的條件。松江北路是連接開發區與市區的“生命線”,2004年8月實現了通車;目前,開發區規劃區及其邊緣三縱兩橫主幹道路網已經形成,小區道路正在進一步完善,所有管線一次性敷設,自來水供水能力8萬噸/日,工業凈水能力15萬噸/日,排污水能力6萬噸/日;現有2座二次變電站,配電容量12萬KVA;現有一家大型熱電廠和兩家自備電廠,每小時可供應各種品質蒸汽5000噸;固定電話和移動通訊與市區實現同步;區內照明基礎工程基本完成,主要街路實現亮化;綠化工程全面鋪開,主要街道已經栽種樹木和花草,形成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批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興業。目前,已經有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香港新實業集團、華潤集團杭州娃哈哈集團、內蒙古伊利集團、四川沱牌集團、德國巴斯夫公司、美國嘉吉公司、德國恩卡公司、義大利蒙特公司、韓國信信正工株式會社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在開發區投資建廠。除吉林化纖、吉林燃料乙醇、吉林松花江熱電廠等已經建成企業外,還有一批大項目正在建設之中。2007年確定開工建設項目69個,其中3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56個,基礎設施項目13個;招商引資跟蹤促進項目100個。全年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億元。這些項目主要包括吉林奇峰化纖股份有限公司自備電站、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責任公司5萬噸乙酸乙酯、吉林艾卡粘膠纖維有限公司5000噸/年連續紡、吉林康乃爾化學有限公司30萬噸苯胺、遼寧奧克化學集團公司年產8萬噸環氧乙氧基化系列產品、江蘇恆力集團紡織園區、香港新實業國際集團(吉林)山梨酸有限公司的山梨酸鉀、吉林大榆氣體有限公司10萬噸二氧化碳綜合利用、吉林市航源碳纖維有限公司碳纖維、吉林鼎新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東北地區安全技術產業基地、吉林市吉誠鋼結構壓型彩色鋼板有限公司雙面彩塗鋼板、吉林市博大生化有限公司生物法玉米乙烯工程、吉林怡達化工有限公司乙二醇醚及其醋酸酯系列產品、美國嘉吉集團農普瑞納飼料(吉林)公司年產10萬噸飼料、吉林沱牌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50萬噸玉米深加工和有機硒、吉林市恆宇化工有限公司5000噸/年愈創木酚、吉林市三鼎化工有限公司年產8000噸乙醛酸、吉林市博海生化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環氧乙烷、香港啟峰公司年產10萬噸生物柴油項目、香港世華集團年產300萬台液晶電視項目、韓國澳鑫公司凈水設備製造項目等。這些項目建成投產後,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新城將初具雛形,經濟實力和產業結構將發生根本性改變。
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吉林經開區在立足加快發展的基礎上,豪邁地提出了二次創業的發展戰略。
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吉林市經濟發展的增長區、改革開放的試驗區和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項目承載區,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未來三年,是開發區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總量翻兩番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經開區開發建設的基本思路是,以園區化集群式的模式布局,重點發展大工業項目;進一步以市場化運作方式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工程配套建設,努力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提高投資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努力提高辦事效率,確保各項事業科學、快速、和諧發展。發展目標是,到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2億元,年均增長40%;工業銷售收入280億元,年均增長52%;規模工業增加值86億元,年均增長43%;財政收入達到10億元,年均增長54%;固定資產投資三年累計投入300億元。實現集中供熱、集中供水,污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創建東北最具成長潛力和競爭力的工業集中區。
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塊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投資熱土,成邀各界朋友前來考察,投資興業!
1966年初,學校與吉林省九站農業科學研究所合併,實行以所辦學,改名為“吉林省九站農業勞動大學”設立農學系;6月,文革興起,學校停止招生,教學和科研活動停止;
1971年恢復招生,招收“社來社去”學生280人,學制一年;
1972年,撤消吉林省九站農業勞動大學,恢復為“吉林省農業學校”
1981年,學校增設了農學、牧醫、農經、園藝、植保、蠶桑等六個專業;
1985年,在校學生數達到946人,教職工401人;
1987年,增設了土地利用與管理專業,併當年招收42名學生。
1989年,增設經濟植物、園林綠化、會計統計、鄉鎮企業管理、農副產品加工和動物飼養與加工6個新專業。截止年底,學校共開設了12個專業,28個班,在校學生1063人,在校教職工363人;
1992年,被評為“全國重點中專學校”;
1992年,從農村實際出發,開辦專門培養“以科技副村長和科技示範戶為重點的青年農民不包分配班”,共招收農學、牧醫兩個班70人;
1996年招收了“內地西藏班”,9月19日,專門為本班舉行了開學典禮。
2000年,由普通中專學校改製為高職院校,經教育廳批准併入北華大學,組建職業技術學院,繼續保留“吉林省農業學校”校名,人、財、物相對獨立;
2001年,經教育廳批准,正式併入北華大學,定名為“北華大學農業技術學院”。7月13日正式舉行揭牌儀式。
2002年,學院分別設置五年高職9個專業,三年制大專6個專業,在校生為2507名;
2003年,根據吉林省人民政府吉函(2003)85號文件精神,吉林特產高等專科學校與北華大學農業技術學院實體合併升為本科院校,定名為“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北校區(原吉林農墾特產高等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1958年,吉林省成立“吉林特產學院”,將吉林省農業學校三年級在校學生中成績優良的369名撥給吉林特產學院,作為一年級。校址為左家鎮,設經濟動物、藥草栽培、果樹園林四個專業,學制四年;
1958年12月8日,舉行了“吉林特產學院首屆開學典禮”;
1961年春,吉林特產學院併入吉林農業大學,改為吉林農業大學特產系;
1966年初,吉林省決定特產系從吉林農業大學析出,恢復吉林特產學院建制。文革開始,學校被迫停辦。
1984年10月,籌備恢復吉林特產學院,定校名為“吉林農墾特產專科學校”,為省屬學校,專業設置為藥用植物、野生動物、農畜產品加工(特產)和農業經濟管理(特產)四個專業,學制三年;
1985年9月11日,吉林農墾特產專科學校舉行了隆重的首屆開學典禮。
1988年1月,在集安設立“吉林農墾特產專科學校集安分校”,開設“藥用植物”和“野生動物”兩個專業,學制兩年;
1988年10月,與舒蘭縣人民政府簽訂聯合辦學協議,舉辦特產經濟植物專業班,學制兩年;
1990年增加中專辦學層次,除大專招生外,還招中專生152名;墾來墾去民師班100名;
1991年1月,原梨樹農場職業高中民師班遷入我校;
1993年,按國家教委決定,校名規範為“吉林農墾特產高等專科學校”。在校生1225人;
1996年,增設“計算機應用專業”,校生2200人;
1997年3月、1998年3月,學校兩次與農業部簽訂師資班培訓協議書,分別選派三名和兩名學生分別到重點農業大學深造,為學校培養師資力量;
1997年12月學校增設三年制高職班(招生對象高中生)和五年制高職班(招生對象初中班)獲准;
1999年,大專增設了食品包裝工程、食品工程技術兩個專業,2000年開始招生;
1999年10月,學校更改校名,由原來的“吉林農墾特產高等專科學校”更名為“吉林特產高等專科學校”,年末,有在校生2670人(大專1487人,中專1183人);
2002年1月任命周建華同志為吉林特產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兼校長;
2004年2月,與吉林傳播學院簽訂聯合辦學協議;省政府批准,與北華大學農業技術學院合併組建吉林特產學院;
2004年4月,教育部批准吉林特產高等專科學校升格本科,校名為“吉林農業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