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條詞條名為啟示的結果 展開
啟示
漢語詞語
啟示是漢語辭彙,拼音是qǐ shì,意思指看完某種事物后,又有了啟髮指示,使有所領悟。
“啟”是個多義字。“啟”的甲骨文字形像用手去開門,所以它的本義是打開。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門啟而入”,“啟”指打開,後來“啟”由打開的意義引申為開啟、啟發、讓人得以領悟等意思。雙音詞“啟發”、“啟迪”均用此義。開導蒙昧叫“啟蒙”。例如宋朝朱熹著的《易學啟蒙》,其書名就表明該書乃是示人學習易學的門徑。教導初學者也叫“啟蒙”,現在稱幼兒教育為啟蒙教育即用此義。再引申之,“啟”還有陳述、表白的意思。古詩《孔雀東南飛》中有“堂上啟阿母”,此處“啟”的意思就是告訴、表白。舊式書信在正文開頭稱“某啟”或“敬啟者”,“啟”均表寫信的人向對方表白啟告。“啟”的這個意義構成的雙音詞有“啟白”、“啟告”、“啟報”等。
在合成詞“啟示”中,“啟”表示意義並不相同。“啟示”的“啟”義為開導啟發,“示”也表示同樣的意義。“示”本指把東西給人看。在“示威”、“示弱”、“示眾”等詞語中,“示”皆表此義。由讓人看的意義再引申,“示”又有指示、開導、讓人明白某種道理的意思。如:“老師,這個問題怎樣解答,請您給我一些啟示!”因此,在合成詞“啟示”中,“啟”與“示”是同義並用。“啟示”的意思是啟髮指示、使人有所領悟的意思。
“啟事”,是為了公開聲明某事而登在報刊上或牆上的文字。這裡的“啟”是“說明”的意思,“事”就是指被說明的事情。而“啟示”的“啟”,則是“開導”的意思,“示”是把事物擺出來或指出來讓人知道。“啟示”是指啟髮指示,開導思考,使人有所領悟。可見“啟事”和“啟示”的含義截然不同,二者不能通用。無論是“徵文啟事”,還是“招聘啟事”,都只能用“事”字,而不能用“示”字。“徵文啟事”寫成“徵文啟示”是錯的。
李烈鈞《辛亥革命及督贛時期》:“總理(孫中山)起立答詞,對經營全國鐵路多所啟示。”
巴金《家》五:“這幾句話對她簡直成了一個啟示,眼前頓時明亮了。”
楊朔《萬丈高樓平地》:“這是一個最普通的戰士給我的啟示。”
啟發開導,使有所領會。看了這本書使她得到了啟示。
啟發:
①開導指點,使產生聯想並有所領悟:啟髮式教學|這番話對我很有啟發。
②闡明;闡釋:啟發篇章,校理秘文。
文章:
①單獨成篇的文字作品:寫文章。
②文辭:文章爾雅,訓辭深厚。
③禮樂制度:考文章,改正朔。
④花紋色彩:五色文章。
⑤比喻隱含的意思:話中另有文章。
⑥比喻可做的事;可用的辦法:還有文章可做|抓住一點大做文章。
領悟:
理解領會:他的話我領悟了。
指啟髮指示,使有所領悟。
李烈鈞《辛亥革命及督贛時期》:“總理(孫中山)起立答詞,對經營全國鐵路多所啟示。”巴金《家》五:“這幾句話對她簡直成了一個啟示,眼前頓時明亮了。”楊朔《萬丈高樓平地》:“這是一個最普通的戰士給我的啟示。”
啟示的希臘文(ἀποκάλυψις)原意是“揭開”,是基督教《聖經》中的常見辭彙,是指神借著創造歷史、人的良知和聖經的記載,向人類揭示神自己。《聖經》說明神以耶穌基督揭示他自己;耶穌基督就是神啟示的縮影
基督教:“啟示”一辭有主動和被動兩種解釋。前者的意思是指神的活動,藉這活動,他把自己顯示給人;後者的意思是指神如此傳達出來的知識。聖經的啟示觀念,必須用歸納各方面證據的方法引申出來。在此僅列舉最簡要的大綱已足。
啟示(a1-Wahy)伊斯蘭教教義學、經注學的基本概念之一。亦譯“天啟”、“降示”。系阿拉伯語“瓦哈伊”的意譯。據阿拉伯語言學家稱:“啟示”一詞含有昭示、暗示、夢示、警告、指引、玄機、使命、隱語、命令、預言、呼喚(Hatif,哈提夫)等涵義。伊斯蘭教專指安拉派遣天使吉卜利勒傳達啟示給穆罕默德的經典《古蘭經》。《古蘭經》有數十節經文闡述安拉對穆罕默德的“啟示”。如“我只本真理而降示《古蘭經》,而《古蘭經》也只含真理而降下。我只派遣你做報喜信者和警告者”(17:105)。“這《古蘭經》確是全世界的主所啟示的。那忠實的靈魂把它降示在你的心上,以便你警告眾人,以明白的阿拉伯語”(26:192~195)。伊斯蘭教經注學家根據《古蘭經》記載,將經文“降示”的過程分為3個階段:⑴《 古蘭經》文是安拉的語言,降示到“一塊受保護的天牌上”(85:22),全文“記錄在珍藏的經本中”(56:78),最初完整地被保存在“天園”。⑵安拉將經文原本由“受保護的天牌”再降示到“最近之天的天庭”,“我在那高貴的夜間確已降示它”(97:1)。⑶安拉命令天使吉卜利勒作為媒介,按“天經原本”陸續“下降”給穆罕默德的心靈里,或是對穆罕默德的直接啟示。經文以穆罕默德“宗族的語言”——“阿拉伯文的經典”(46:12)的形式出現。經文的“下降”不是一次完成的,經云:“這是一部《古蘭經》,我使它意義明白,以便你從容不迫地對眾人宣讀它,我逐漸地降示它”。經文從610年萊麥丹月(伊歷9月)一個稱“蓋德爾”的高貴夜晚開始下降,歷經23年,根據當時發生的事件和傳教的需要陸續下降的,至632年穆罕默德歸真,“啟示”中止。關於《古蘭經》最先和最後降示的經文,根據一般經注學家公認的說法,最先降示的是第96章《血塊》第1~5節:“你應當奉你的創造主的名義而宣讀,他曾用血塊創造人。你應當宣讀,你的主是最尊嚴的,他曾教人用筆寫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最後降示的經文是第5章《筵席》第3節:“今天,我已為你們成全你們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賜你們的恩典,我已選擇伊斯蘭教做你們的宗教”。
關於安拉“啟示”的形式,《古蘭經》云:“任何人也不配與真主對話,除非啟示,或從帷幕的後面,或派一個使者,奉他的命令而啟示他所欲啟示的。他確是至尊的,確是至睿的”(42:51)。經注學家根據多節經文,將啟示分為3種形式:⑴通過天使為中介的“啟示”。即安拉派遣天使吉卜利勒把啟示的經文、訓令原原本本地傳達給穆罕默德,使其默記在心中,並加以領悟。據《布哈里聖訓實錄》載,穆罕默德曾說:“有時,啟示的來臨,就像激烈的鈴聲,當我一旦領悟了其要義時,它便中止,有時,一個男子漢的天使出現在我的面前向我講話,於是,我理解了他所說的”。⑵有帳幔的“啟示”。即安拉啟示時,以火光顯現,藉助一種隱蔽的語言(或聲音),被啟示者聽取安拉的言語時,卻見不到真主。《古蘭經》記載了古代先知穆薩求見真主時,卻未看到真主,憑藉火光聽到聲音而受到真主的“啟示”(7:143、28,30等)。⑶無中介的“夢示”。即安拉的啟示內容,通過受啟示者的夢境體現出來。《古蘭經》中敘述了古先知易卜拉欣在夢境中受到安拉指示,以親宰其子伊斯瑪儀作祭物,以考驗其信仰是否堅定、忠誠(37:102)。《布哈里聖訓實錄》記載了阿伊莎傳述的一段聖訓云:“最先顯現給真主使者的啟示是良好的夢境,繼后真主使者凡在夢中所見所聞,都是像晨光那樣昭明彰著的來臨”。有的經注學家還認為,啟示的形式還有“靈感式”的啟示。即安拉通過被造物顯示某種特殊跡象和徵兆,給人以迷惑或不解的奇妙方式,以“暗示”、“指點”,開導和啟迪人們的靈感。如安拉給被造物蜜蜂賦予高超的技能,可築造精工細作的蜂巢,以其啟迪人們以推證造物主的全能。故穆斯林學者認為,伊斯蘭教是安拉啟示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