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是人們根據一定道德規範對社會現象的非、善惡、美醜的認識、評價和判斷。是對道德現象、道德關係、道德原則和規範的認識。包括道德經驗的積累,道德價值概念的形成,道德理論知識的學習,道德判斷力的提高等。道德認識在品德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道德認識是個體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道德認識是指人們根據一定道德規範對社會現象的非、善惡、美醜的認識、評價和判斷。古人云,知之深、愛之切、行之堅,只有具備深刻的道德認識,才能產生強烈的道德的情感,才能有效地在道德行為中體現出來。中國古代教育家就非常重視道德認識在品德形成中重要作用。
孔子認為,有了認識才會有堅定的信念,所謂“知者不惑”。他還認為“知”是人們道德行為的前提條伯:“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荀子認為,只有以理“識道”,才能提高道德的自覺性;只有“知明”,才能保證“行無過”。從現代道德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道德認識是指一個人在矛盾衝突的道德情境中自覺意識到非善惡,從而作出的一種縝密的決策行動,而不是指那種對社會道德準則的單純的順從。道德認知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從基本質上說,是一種自覺的。自我評價的,受自己觀念指使的人格傾向。
道德認識的形成既受社會、家庭、學校等外部因素的制約,也受自身認識水平,成熟程度,知識基礎等內部因素的影響。具體地說就是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評價能力的提高和道德信念的確立。
道德概念的形成是一個理性化過程,即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兒童最初的是非、善惡、美醜等道德概念是與具體的道德現象聯繫在一起的。他們從大量的日常的,具體的道德現象中獲得豐富感性知識,並從成人,教師那裡獲得有關評價,從而形成初級的道德概念。此時教育者向青少年提供大量的,典型的、能夠起到榜樣(示範)作用的具體道德知識是十分必要的。隨著感性知識的豐富,認知水平的提高,學生就會通過抽象、概括,逐漸達到對社會道德現象及道德規範的本質特徵的理解。他們開始能比較抽象的道德規範來評價行為的是非。善惡、美醜,並能在類似的道德情境中發生遷移。此時,教師不僅應當向學生提供必要的具體事例,而且要運用變或規律,突出道德現象中蘊含的本質特徵,恰當地給道德現象下定義,從而準確把握道德概念的實質。
道德評價能力是指應用已掌握的道德規範,對自己或別人行為的是非、善惡等進行評價的能力。例如孔子就經常針結不同對象,採取不同的評價方法對學生進行道德評價,以促進、鞏固和糾正學生的道德行為。孔子還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循循善誘地使學生自覺地發揚自己道德上的優點,糾正缺點。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其發展的基本規律是:
1.從“紀律”到自律
兒童從仿效別人的評價發展到獨立地評價。一般說來,低年級學生只能模仿、重複成人,教師的評價。他們往往以成人的是非為是非。凡是成人誇獎或要求的就容易認為是好的,凡是受成人懲罰的就容易認為是壞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增高,他們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評價標準,逐漸學會獨立地進行道德評價。
2.從“效果”到“動機”
兒童的道德評價是從注重行為的效果的評價轉向重視行為動機的評價。一般說來低年級兒童最初比較注重對行為效果的評價,以直接後果如何來衡理行為的是非好壞。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增高,他們逐漸開始注重對動機的分析。到了高年級他們能夠逐漸地把道德動機與行為效果結合起來進行評價。
3.從“對人”到“對已”
兒童的道德評價是從評價他人發展到評價自己的。一般說來,低年級兒童往往注重對別人的評價,但不會評價自己。比如有些兒童批評其他同上課搞小動作,吃零食,可是就在他批評別人不久自己也犯了相同的錯誤。但隨著年齡增長,年級的增高,他們開始注意評價自己。他們從評價別人中學會評價自己。他們不僅能夠評價自己的行為,而且逐漸學會關心自己的內心活動。
4.從“片面”到“全面”
兒童的道德評價是從帶有較大片面性的評價發展到比較全面地進行評價。一般說來,低年級學生的道德評價帶有較大片面性,他們往往抓住一點,不及其餘。絕對地肯定或否定。一好百好,一壞百壞。他們的評價容易受個人的情緒影響,尖銳、直率具有不穩定性和情境性。進入青年初期以後,學生逐漸學會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別人。他們逐漸學會區分主要與次要。一貫與偶然,並能將動機與效果,成績與錯誤等聯繫起來進行分析;同時還能適當考慮表達自己意見的方式和方法。
個體的道德信念是在社會生活條件下,特別是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交往與學習中逐漸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學生道德信念的形成概括地說可以分為幾個具體階段,即無道德信念階段、初步道德信念階段和自覺,穩定道德信念階段。無道德信念階段是指小學低年級學生,此時他們尚不能明確意識到學習的社會意義和自覺履行職責。他們做出的許多符合道德準則的行為是由於家長,教師的要求或本身的興趣。初步道德信念階段是指在小學的中、高年級產生的認真完成學業和保持良好紀律的願望。但這些願望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均處於較低水平。自覺穩定的道德信念階段是指小學高年級或中不學階段開始出現的自覺的,穩定的對事業、對集體、對他人、對自己的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