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小言

開國小言

開國小言是一首詩。

作品原文


開國小言
一九四九年十月
天安門上望,城下人如海。舉頭紅五星,共慶山河改。天安門上望,京闕煥新彩①。億眾大革命,流血三十載②。
天安門上望,紅旗翻作海。萬歲涌潮來,軍民真主宰。元首耀北辰③,元戎雄泰岱④。群英共檢閱,盛業開萬代。
人民慶開國,宇內浸狂歡⑤。幽燕秋花發⑥,從此歲不寒。一九四九年,國際慶偉觀。東方紅日起,火焰照人寰。
革命久從戎,勝利不自期。盛曲今眼見,此生信不虛⑦。奇景要大作,開國待雅言⑧。拙句何足數,避席讓群賢⑨。

作品註釋


①京闕:京城,這裡指北京。闕,古代宮門外左右對稱的樓觀,常用以代指皇宮或京城。
②流血三十載:指中國革命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到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歷了整整30年的流血鬥爭。
③元首:指毛澤東。北辰:北極星。《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從星拱之。
元戎:最高軍事統帥。這裡指朱德總司令。泰岱:泰山。岱,是泰山的別名。
⑤宇內:世界,這裡指全中國,與下一節中的國際相對應。浸:沉浸。
⑥幽燕:河北省北部在古代屬幽州或燕國地區,這裡指北京。
⑦信不虛:信,的確;虛,虛度,白白度過。
⑧雅言:宏偉、莊嚴的作品。雅,正。
⑨避席:離開坐席。古人席地而座,離席是表示讓開位置的意思。

相關史事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會在北平隆重開幕。毛澤東在開幕詞中豪邁地宣布: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出了由毛澤東任主席的政協全國委員會。會議還通過了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一致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陳毅出席了這次盛會,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會上致詞,併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10月1日,首都30萬群眾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他按動電鈕,升起第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朱德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爾後舉行閱兵式,檢閱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受閱部隊。陳毅在天安門上參加了開國大典,並即興寫下了這首《開國小言》,以記大典之盛。

作品鑒賞


1949年10月1日,對於近百年來倍受外侮與內亂之苦的中國人民來說,是個永遠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舊制度永遠地劃上了句號,一個自由、平等、獨立的新中國如一輪紅日噴薄升起於悠久古老的華夏大地。對於一個投身革命即為家,南北征戰20多年,矢志用自己的熱血使中華大地人間遍種自由花的革命老戰士來說,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分享著開國盛典中億萬人民的盡情狂歡,陳毅的心情該有多麼激動,又會有多少飛翻的思緒湧入心胸啊!這首《開國小言》,即是一個為新中國的誕生浴血奮鬥,又親眼目睹新中國誕生的歷史見證人所書寫下的一組壯麗的史詩。
全詩以五言句式寫成,共有八章,分三個層次。前三層以反覆詠唱的形式描寫了開國大典的歷史盛況,並由眼前景象,追憶了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的歷史。由於作者是站在天安門城樓禮賓台上,所以對大典盛況的描繪是以天安門上望為視角的。從城樓上向下看,首都30萬群眾集聚天安門廣場,組成了一片人的海洋。當毛澤東按動電鈕,升起第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城上城下的人們不禁仰頭注目,將這一神聖莊嚴的時刻永遠留記在腦海中。五星紅旗的高高飄揚,象徵著祖國山河從此改換了顏色,一個新的偉大的時代開始了,這是值得萬眾共慶的。陳毅同志20年代初期在北京中法大學求學和參加地下革命活動時,曾親眼目睹過北洋軍閥統治下的舊北京城殘破景象,並在1926年參加和領導三一八愛國群眾運動時親身經歷了段祺瑞反動政府預設埋伏開槍殺害請願群眾的慘案。而今看到北京城裡處處煥發出新的光彩,不僅思想如泉涌,浮想聯翩。億眾大革命,流血三十載。在這莊嚴喜慶的時刻,作者想到新中國的誕生,是億萬人民長期浴血奮鬥的結果,是無數先烈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自由之花終於在中國的大地上開放了,然而自由之花的開放,紅色旗幟的飄揚,又浸潤凝聚了多少烈士的鮮血啊!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後,當晚,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禮,毛澤東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起草了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史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在歡慶勝利的日子裡,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懷著崇敬的心情,紀念在長期革命鬥爭中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陳毅的詩句表達了同樣的紀念深情。當然,先烈們的熱血沒有白流,軍民真主宰的日子終於來到了。那如大海般鼓盪起伏的紅旗,那如涌潮般陣陣響起的萬歲聲,不正是億萬軍民發自內心的由衷喜悅的表現嗎?物換星斗移,山河換新顏,普天慶勝利,紅旗翻海浪,這是多麼令人振奮、令人激動的景象啊!這是中國歷史上光輝的一頁,陳毅的壯麗詩句將伴隨著人民共和國的興旺發達,彌久而常新,永遠給人以美好的回憶。
中間三章以滿腔的熱情,歌頌了偉大的領袖和中國革命輝煌勝利,深刻地表現了這一隆重節日的深遠歷史意義。陳毅對在中國革命長期鬥爭中湧現出來的一代領袖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等深懷敬仰之情。在萬眾歡快的開國大典上,陳毅以元首耀北辰,元戎雄泰岱、東方紅日起,光焰照人寰,唱出了對毛澤東和以毛澤東為一輪紅日升起於世界東方,光焰照亮了人間,詩人以宇內浸狂歡、國際慶偉觀寫出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對新中國開國的無比喜慶,並以盛業開萬代、從此歲不寒寫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華民族千秋萬代大業的輝煌起點,人民中國將從此走向繁榮富強。
詩的最後兩節,表現了作者參加開國大典的喜悅心情和謙虛謹慎的高尚精神。陳毅是一位持槍躍馬經殊死(張茜詩語)的革命老戰士,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浴血奮戰幾十年,功勛卓絕,聲名赫赫。然而他從投身革命之日起,即抱定在血雨腥風中取義成仁的念頭,準備好此頭須向國門懸(《梅嶺三章》),所以,他說自己革命久從戎,勝利不自期。而今,親眼目睹了開國盛典,自己幾十年為之奮鬥的新中國終於在今天誕生,可謂此生信不虛了。這裡的勝利不自期,也包含了作者於革命成功之日,不以功臣自居,居功自負的意思在內,表現了作者無私無我的革命情懷。末章的奇景要大作,開國待雅言是說光輝燦爛的中國現代革命歷程需要史詩式的大作品去反映開國大典的盛況,需要宏偉壯嚴、典麗雅正的詩篇來頌揚。作者謙遜地自稱自己的上述詩章是小言、拙句,不足以記開國之盛容,所以要避席讓群賢,也就是讓開位置,讓更有詩才的人來做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和開國盛典的歌手。末章的四句,言的是文藝創作,實際上也包含了這樣的寓意:新中國誕生了,建設一個繁榮富強的新中國是一項宏偉壯麗的偉大工程,而要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做出更大的努力。中國共產黨人靠民主建國,需要調動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廣開言路,廣納賢才,發揮社會各界賢達的才能。自己雖然在戰爭年代為革命立下過功勞,但不值得以此自傲,在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中還需要謙虛謹慎,再接再厲,繼續為黨為人民做出新的貢獻。在幾年後所寫的《贈郭沫若同志》一詩中,陳毅寫道:我敢說,我們正在創作一首偉大的詩篇/我們所有參加工作的都是詩人/我們需要詩,歌頌我們的理想/我們需要詩,歌頌我們的勞動/我們更需要詩,評比我們自己/在探險的道路上鼓勵攀登。(1957年5月作)這段詩句正可以用來作為《開國小言》末章的註腳。
這組詩章流暢明快,通篇洋溢著開國的喜悅和中華民族從此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前三章描繪開國大典的盛況,繪聲繪色,情景交融。中間三章議論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形象深刻而又飽含著誘人的暢想。末兩章言詞謙虛懇切,詞約意豐,深蘊寓意。全詩用比、用字也都頗有講究。取譬如元首耀北辰,元戎雄泰岱、東方紅日起,光焰照人寰,用字如幽燕秋花發,從此歲不寒、奇景要大作,開國待雅言,都既貼切自然,而又富於詩的韻味。

作者簡介


陳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省樂至縣人。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在北京中法大學文學院學習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該校黨支部書記。1924年至1926年曾任北京學生總會的黨團書記、中國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組織部長、中共北方區委國民運動委員會委員兼中共北京地委國民運動委員會書記等職。1926年3月參加和領導了北京群眾抗議"八國通牒"的鬥爭。同年被派回四川萬縣工作。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1928年1月,參與朱德領導的湘南暴動,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黨代表。同年4月,率部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合,先後任工農紅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軍委書記。1929年至1934年曆任紅四軍前委書記、中共贛西南特委書記、贛西特委書記、江西軍區總指揮等職。中央紅軍長征后,留在江西蘇區堅持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副書記,新四軍代理軍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山東、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司令員等職。建國後任上海市市長、華東軍區司令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為中共第七、第八、第九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三、四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