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董鄉
河南省焦作市武陵縣下轄鄉
小董鄉位於武陟縣西北部,西與博愛縣接壤,東臨三陽鄉,北臨寧郭鎮,南依沁河。域內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塔南公路延伸線、焦溫公路、高九公路構成小董鄉的交通框架,村村硬化路與公路相連。全鄉轄20個行政村,共160個村民小組,37502人(2017年),總面積50.4平方千米(2017年),總耕地面積42219畝。
小董鄉歷史悠久,是革命老區,1935年縣立第四小董完全小學校就建立有黨的地下組織,並向解放區輸送了大批人才。1944年,修陟縣委設在小董村,並成立了農會,領導群眾開展減租減息和抗日鬥爭。小董鄉以鄉政府原駐地為小董村而得名。1948年屬四區,1955年屬三區,1958年2月,小董鄉機關稱為“中共小董鄉委員會”。1958年8月,更名為“中共小董鄉人民公社委員會”。1968年12月,黨政合為一體,名稱是“小董公社革命委員會”。1980年4月,更名為“小董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3年4月,改為小董鄉。
1948年屬四區,1955年屬三區,1958年2月,小董鄉機關稱為“中共小董鄉委員會”。1958年8月,更名為“中共小董鄉人民公社委員會”。1968年12月,黨政合為一體,名稱是“小董公社革命委員會”。1980年4月,更名為“小董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3年4月,改為小董鄉。村、喬庄村、樓下村、朱村、沁陽村、渠下村、南王村,(160個村民小組)。
2006年轄20個村委會:北王村、高村、大陶村、南官莊村、南歸善村、北歸善村、小董村、卧牛村、賈村、南耿村、北耿村、磨庄村、崗頭村、新李庄村、喬庄村、樓下村、朱村、沁陽村、渠下村、南王村,(160個村民小組)。
村委會 | 北王村 | 高村 | 大陶村 | 南官莊村 | 南歸善村 | 北歸善村 | 小董村 | 卧牛村 | 賈村 | 南耿村 | 北耿村 | 磨庄村 | 崗頭村 | 新李庄村 | 喬庄村 | 樓下村 | 朱村 | 沁陽村 | 渠下村 | 南王村 |
小董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鄉。鄉黨委、政府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效農業,食用菌、洋蔥、韭菜、西瓜種植和長毛兔飼養已初步形成特色。2003年3月,小董鄉成立了食用菌研究推廣中心,培植擴展了白靈菇、靈芝等優質高價食用菌品種;2005年3月,成立了磨庄食用菌合作社,並多方籌資新上一條白靈菇制罐生產線。以磨庄村黨員幹部食用菌示範基地為龍頭,輻射到12個行政村從事高檔食用菌種植,佔全鄉行政村總數的60%,總量達到5000噸,1000萬袋,被焦作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特色農業鄉鎮”,被省農業廳評為“河南省食用菌生產基地鄉”和“河南省食用菌先進基地鄉”。以渠下、朱村為中心的洋蔥基地頗具規模,畝產量達8000斤,畝均收入1500元以上,並打入江蘇、福建市場。以北王、喬庄、沁陽等村為中心的長毛兔飼養已發展到6000餘戶,戶均收入1萬元以上。小董鄉20個行政村全部擁有自己的農業特色品種,特色農業的收入已經佔到農民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百村百業的生產格局。
改革開放以來,小董鄉鄉鎮企業和私營經濟開始發展壯大, 已形成了造紙、機械、建材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小董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鄉。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效農業,食用菌、洋蔥、韭菜、西瓜種植和長毛兔飼養已初步形成特色。2003年3月,小董鄉成立了食用菌研究推廣中心,培植擴展了白靈菇、靈芝等優質高價食用菌品種;2005年3月,成立了磨庄食用菌合作社,並多方籌資新上一條白靈菇制罐生產線。以磨庄村黨員幹部食用菌示範基地為龍頭,輻射到12個行政村從事高檔食用菌種植,佔全鄉行政村總數的60%,總量達到5000噸,1000萬袋,被焦作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特色農業鄉鎮”,被省農業廳評為“河南省食用菌生產基地鄉”和“河南省食用菌先進基地鄉”。以渠下、朱村為中心的洋蔥基地頗具規模,畝產量達8000斤,畝均收入1500元以上,並打入江蘇、福建市場。以北王、喬庄、沁陽等村為中心的長毛兔飼養已發展到6000餘戶,戶均收入1萬元以上。由於地理環境原因,市場上有“天兔毛萬萬千千,唯有懷川毛最好”之說,引得國內最大的安徽省穎上縣兔毛交易市場的100多位經濟人長期在各村收購兔毛。目前,小董鄉20個行政村全部擁有自己的農業特色品種,特色農業的收入已經佔到農民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百村百業的生產格局。
小董鄉境內有不少人文景觀:位於朱村境內的普照寺,始建於明朝崇禎時期,2002年重修,截止至2009年有佛龕6座,明朝銅鼎一尊。
改革開放以來,小董鄉鄉鎮企業和私營經濟開始發展壯大,已形成了造紙、機械、建材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七星服裝工貿公服加工企業,位於小董鄉人民政府對面,於2004年5月正式投產,2005年又在焦作成立一家子公司,生產的服裝全部銷往鄭州地區。位於陶村境內的武陟縣罐頭廠,研製開發出保健滋補珍品“中華珍寶’’系列罐頭,榮獲全國首屆食品博覽金杯獎,近年來又新上白靈菇制罐設備2台,產品全部通過空運銷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北王龍鳳紡織有限公司新增織布機60台,產品全部銷往河北省。鴻盛紡織實業有限公司位於高村,由廣州李建新投資,總投資1400萬元,有2條絳紗生產線,200台織布機,目前已開工生產。恆星紙業有限公司利用原有場地,積極對外招商,成功地實現了轉產,生產的珠峰牌系列衛生紙在焦作地區供不應求。此外,北王的雨打、喬庄的軋花、小董的傢具等加工業紛紛通過內引外聯,規模不斷壯大。小董鄉始終把教育文化工作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幾年來,鄉、村先後投資300餘萬元,用於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一所高標準的鄉中,完善了中小學體育設施,優化了教書育人環境,改善了辦學條件。鄉中心醫院加大投入,增設醫療設備,達到了有發熱門診、有留驗病室、有專職醫師等“八有”,各村衛生室進一步上檔升級,全部實現了衛生一體化,改改善醫療環境。鄉政府機關被命名為市級“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從文化中心建設入手,按照“集體拿一點,個人捐一點,在外人員幫一點,義務工省一點”的籌資辦法,因村制宜,分類指導,按照典型、示範、達標等不同要求,20個村全部建成了高標準、規範化的農村文化活動中心,被評為焦作市文化中心建設先進單位。小董鄉歷史悠久,是革命老區,1935年縣立第四小董完全小學校就建立有黨的地下組織,並向解放區輸送了大批人才。1944年,修陟縣委設在小董村,並成立了農會,領導群眾開展減租減息和抗日鬥爭。小董鄉境內有不少人文景觀:位於朱村境內的普照寺,始建於明朝崇禎時期,2002年重修,現有佛龕6座,明朝銅鼎一尊;美麗動聽的“董永與七仙女”傳說也源自小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