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聯詩
紅岩雙槍老太婆的原型
陳聯詩(1900年~1960年7月22日),女,又名陳玉屏,四川廣安岳池縣人,川東華鎣山游擊縱隊的主要創建者與領導者之一,多次參與並領導華鎣山武裝起義,為中國近代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陳聯詩善使雙槍,故被世人稱為“雙槍老太婆”。據著名小說《紅岩》的作者楊益言先生講述,陳聯詩為《紅岩》中“雙槍老太婆”的原型之一。
1900年出生於川北道順慶府岳池縣資馬鄉羅渡溪場(今四川省岳池縣羅渡鎮)的一個書香世家,其父母都來自明清時期出過翰林的大家族。陳聯詩五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不久后被母親送到岳池縣城舅舅家,和幾個表姐妹一起讀書。雖然一直受到正統教育,但在童年時代,陳聯詩叛逆、獨立的個性就已經顯現出來。1921年,岳池女子師範學校留校任教。
青年時期的陳聯詩
1923年,陳聯詩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縛與當過放牛娃的革命青年廖玉璧自由戀愛,並自作主張定下了婚事。婚後陳聯詩、廖玉璧夫婦一同考入南京東南大學,在東南大學讀書時參與了五卅運動,“五卅”慘案后,廖玉璧由社會主義青年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不久,廖玉璧被選為東南大學學生聯合會的領導人,在南京組織和發動學生開展反帝、反封建鬥爭,陳聯詩負責做後勤工作。后因特務追捕回到家鄉岳池縣,參與了華鎣山區從1926年到1948年的多次武裝鬥爭,其傳奇的經歷在華鎣山地區和重慶地下黨中廣為傳揚。
1926年,中國共產黨還處在幼年時期,對於武裝鬥爭還處於摸索階段,接受了馬列主義的青年知識分子、共產黨員廖玉壁毅然接受了黨組織的派遣,帶著妻子陳聯詩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川東北華鎣山下的岳池縣。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一攬當地的民團武裝大權,和當地同志們一起抓住群眾和中小地主痛恨反動軍閥的心理,參與了以抗丁抗糧、地方自治為旗幟的“川北民軍”。後來,“川北民軍”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革命武裝,在極其險惡困難的條件下堅持了二十多年游擊戰爭。
1926年,隨丈夫一同返回四川岳池縣秘密發展地下黨政組織。
192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2年,根據中共“八七”會議精神,中共岳池特支委派廖玉璧、陳聯詩夫婦在魏家溝組建游擊縱隊,開展武裝鬥爭。這隻隊伍后更名為“川北赤衛軍”,長期在華鎣山和資馬鄉一帶組織農民開展鬥爭。同年10月,四川軍閥楊森的第一、第四混成旅去資陽參與劉湘和劉文輝的交戰,廖玉璧夫婦決定乘楊森後方空虛之機舉行暴動,奪取岳池縣城。
后因失密,陳聯詩被捕入獄,1933年經黨組織營救獲釋,出獄后即投入新的武裝鬥爭。
1935年2月21日廖玉璧被四川軍閥楊森誘捕,2月23日英勇就義。廖玉璧犧牲后,陳聯詩趕回華鎣山,忍受著失去愛人的的劇痛,安慰群龍無首,士氣低落,人心離散的游擊隊員們。帶著兩個失去了父親的孩子,陳聯詩斬香發誓,要繼承廖玉璧的遺志,孤兒寡母鬧革命,永遠不再嫁人。
1936年,陳聯詩在通遠門的一個茶館里,秘密受到上級(車耀先)指示到蘇聯去學軍事。陳聯詩剛出發不久,就在萬縣以“涉嫌販賣鴉片”的罪名被捕,十五個月之後,由於沒有掌握任何證據,陳聯詩無罪釋放。出獄后,陳聯詩化悲痛為力量,帶著孩子鬧革命,步丈夫的足跡,任川東北臨工委赤衛隊三支隊支隊長,轉戰於岳池、武勝、合川、營山、大竹、渠縣、西充和墊江八縣的深山老林。她領導的由四十多人組成的雙槍隊,左右開弓,出奇制勝,使敵人聞風喪膽,因此“雙槍老太婆”的赫赫威名,就這樣傳遍了西南各省。抗戰開始國共二次合作,被調做統戰工作。
重慶解放后,陳聯詩全家就在臨江門的一家公寓里建立了脫險同志聯絡處,專門接待從渣滓洞白公館大屠殺中逃出來的同志和犧牲烈士的家屬。這個工作結束后,陳聯詩被分配到重慶市婦聯工作,任生產部副部長。在此之間,陳聯詩帶領婦聯同志積極開展工作,為許多烈屬與工人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在烈屬與工人中贏得了尊敬,也招致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嫉妒。在這個時候,有人找上門來,要把自己經營的農場捐獻給婦聯。而很多年以前,陳聯詩就想要辦個農場了。她在和廖玉璧自由戀愛期間,對於蘇聯的集體農莊,抱著美麗的嚮往。她把未來的農場命名為建華,取建設新中華之意。於是陳聯詩開始策劃此事,並將事情向婦聯生產部提出,生產部長勸說,陳大姐你要考慮自己的身份,如果農場做不好,不但會影響到你自己,還會影響到婦聯,損失黨的威信,何況這很有可能是地主在玩什麼花招。不久,重慶市委正式布置了農村的減租、退押和反惡霸鬥爭。某天,十幾個農民兄弟拿著市裡農民協會的介紹信找到了婦聯,要找生產部的陳部長,說是他們村裡的一個地主在“減租退押”的時候,聲明自己的土地已經捐給婦聯辦農場了,他們來查看是不是地主在逃避運動,耍花招。陳聯詩當場向農民弟兄們否認了這件事情。事情鬧大后,陳聯詩的“錯誤”由“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可能影響黨的威信”,一下子升級為“幫助地主逃避減租退押”。陳聯詩的處境一下子就起了戲劇性的變化。在很短的時間裡,婦聯開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會議,對陳聯詩進行“批評幫助”,為了證明她的政策水平真的像領導同志所說的那樣低,平時那些很敬重她的年輕同事們搜腸刮肚,“檢舉”出她的許多不合乎黨性原則的舉動。
陳聯詩(左一)
1952年,陳聯詩被迫接受勸退出黨的結果。離開重慶市婦聯之後,陳聯詩被發配到民政局,不久后再被發配到重慶市郊小南海金戒山的第二婦女教養院。
1954年1月離開教養院的時候,她被當地群眾選為白沙沱區人民代表。之後,由時任西南文聯副主席邵子南同志奔走呼籲,被調到了重慶市文聯美術家協會工作。
1960年7月21日,陳聯詩讓人代她寫下了最後一份《入黨申請書》,也是她的第42份入黨申請書。次日,她在安靜的蟬鳴中,乘鶴遠去。
1982年8月16日,《重慶日報》在頭版頭條的一篇重要文章中鄭重宣布,為地下黨老黨員陳聯詩同志平反,並恢復黨籍。此時離她“退黨”的時間,整整30年零兩個月。
正在作畫的陳聯詩
陳聯詩在地下鬥爭中曾幾次被捕,而她的革命鬥爭意志像愈來愈旺的火焰,沒有停熄過一刻。1935年丈夫廖玉璧在岳池英勇就義,頭顱被懸掛在岳池縣城門洞的高牆上;她的婆婆也因支持兒子的革命活動幾次坐牢,受盡酷刑的折磨。接連不斷的不幸,更令她抑制著內心的仇恨,化悲痛為力量,輾轉北碚、綿陽、成都等地積極進行黨的地下革命工作。解放前夕,上川東地下黨組織武裝起義,陳聯詩回岳池做了大量統戰工作,並積極支持兒子廖亞彬在中和鄉組建武工隊,參加華鎣山武裝起義。這一系列發生在重慶後花園華鎣山地區的武裝起義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國民黨反動派在後方的統治地位,為牽制和削弱國民黨反動力量、配合人民解放軍反攻起到了積極作用。陳聯詩為華鎣山地區這一系列武裝鬥爭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