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鋼琴
自動鋼琴
自動鋼琴在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曾廣為流行於家庭娛樂,有過兩年內生產50萬台的紀錄;至30年代由於無線電及唱機的興起,才漸被淘汰。但因為紙卷打孔在數量上不受人手十指的局限,鋼琴上的音數和音域都可盡量發揮運用,故自動鋼琴仍受現代作曲家的青睞。拉赫瑪尼諾夫、德彪西、馬勒、格什溫、R·施特勞斯都曾為這一樂器寫作樂曲,製成紙帶,供演奏使用。
最初形式(出現在19世紀末)是在普通鋼琴前加用一部可移動的“演奏器”(player),外形極似一架小型足踏簧風琴,有一排65-88個“木手指”置於普通鋼琴鍵盤上方。
演奏器用打孔紙卷(打孔位置與鋼琴譜相符)操縱;用足踏風箱鼓風,風通過紙卷緩緩轉動的紙卷上的孔位,驅動機械連動相應的“木手指”擊琴鍵奏出音樂。此後又有設計將外附的演奏器直接裝置於鋼琴內部,並可控制速度、力度、踏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