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els Bohr

丹麥著名物理學家

尼爾斯·波爾(1885~1962),丹麥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獲得者。

量子理論原子結構方面作出卓越貢獻。根據其原子結構準確的預測氫光譜愛因斯坦到死都不相信波爾的理論。

人物經歷


885年 10月5日,在 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誕生。
1912年 幾乎整年都待在拉塞福的研究室。
1913年 根據拉塞福的核型原子模型加上量子條件,提出波耳原子理論,成功地解釋了原子線光譜。
因此人們把1913年看成「現代原子理論誕生日」。
1918年 提出量子理論和古典理論之間的對應原理。
1921年 在丹麥一個財團的贊助下,波耳創立了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
1922年 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1927年 提出「互補原理」,認為在不同實驗情況下,有關原子系統所得到的證據,不能從單一模型來
理解,電子的波動模型是與它的粒子模型互補的。
1936年 提出原子核結構的液滴模型。
1938年 費米領取諾貝爾物理獎以後,能夠順利逃往美國,就是波耳所的畫畫。
1939年 和W.M. 惠勒(William Morton Wheeler,1865~1937)提出重核裂變液滴模型理論。
1944年 分會晉見英國首相邱吉爾,和美國總統 羅斯福,向他們建議成立一個 原子能的國際管理組織。
1950年 寫了一封公開信給聯合國,希望世界各國共同合作,把原子能運用在和平方面。
1956年 聯合國才成立國際原子能管理委員會,可惜效果不大,波耳十分的失望。
波耳晚年為了這件事,不斷地奔走各地,向科學家們提出呼籲。
1957年 第一屆原子能和平用途獎頒給了波耳,以酬謝他的辛勞。
1962年 11月18日在哥本哈根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