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

鑒江支流

羅江,發源於廣西北流市的丫髻頂北麓,全長143公里。

基本信息


羅江,又稱羅水或陵羅水,因處南朝宋元嘉羅州縣境,故名。廣東沿海河流鑒江最大的一級支流,源出廣西北流縣的丫髻頂北麓,流經化州縣文樓、平定鎮,在合江墟與陵江匯合,再經江湖、林塵鎮至化州縣城匯入鑒江,全長143公里,集水面積2618平方公里,總落差54.6米,平均坡降0.644‰,其中境內長110公里,集水面積155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5.5億立方米。上游屬丘陵區,中下游屬緩坡地和平原,兩岸有0.34萬公頃農田常受洪澇威脅。民國4年(1915)7月的一次洪水,最高洪峰流量3670立方米秒。1976年9月22日出現60年一遇的洪水,最高洪峰流量2400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平定水,源於廣西北流縣柴頭嶺,向南流入廣東化州縣平定,於化州縣合江注入羅江。長85公里。
陵江 鑒江二級支流,是羅江最大的支流,發源於信宜縣高坡鎮大河肚村的勾髻頂南麓,流經廣西北流縣,進入市境后,經高州縣的荷花鎮石板鎮,化州縣的寶圩鎮那務鎮、合江等地,於合江墟邊匯入羅江。全長143公里,平均坡降0.64‰,總落差270米,在境內長109公里,流域面積1781平方公里,人口11.12萬人,耕地6106多公頃,其中水田5393多公頃。境內集水面積378平方公里。沿江兩岸地勢較高,山洪易發易退,易受山洪災害的耕地2653多公頃。
解放后,在境內陵江河段建梯級攔河壩3座和其他水利設施,可抵禦5年一遇的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