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適中鄉的結果 展開

適中鄉

姚安縣轄鄉

適中鄉位於姚安縣東部,距縣城46公里,東與牟定縣蟠貓鄉相連,北與大姚縣龍街鄉接壤,西與姚安縣前場鎮相連,是一個集山區、邊遠、高寒為一體的典型少數民族聚集鄉。全鄉轄適中、三木、月明、菖河4個村民委員會,27個自然村,47個村民小組。全鄉國土總面積109.13平方千米。鄉政府駐地海拔1870米。

人口民族


全鄉國土總面積114.81平方公里。是州委、州人民政府審定批准的全州40個少數民族聚集鄉之一。

自然資源


全鄉國土總面積109.13平方千米。礦產資源主要有銅礦、藍石棉礦等。
適中鄉地處姚安東部,距縣城46公里,民族和睦,主要聚居彝族和漢族。自然資源保護完好,極品菖河蜂蜜乃出於此,現存有的野生動物主要有獐、麂、兔、錦雞石蚌、黃石鰍、蝦等。

經濟


種植業
種植業
2009年,適中鄉農村經濟總收入2557.2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89.6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38.7%,畜牧業收入748.56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29.27%,漁業收入2.1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0.08%,林業收入76.96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3.01%,第二、三產業收入402.32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15.73%,工資性收入234.65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9.18%,農民人均純收入1804.00元;鄉財政自收收入123萬元,比上年減少12萬元;鄉鎮企業170個,年末從業人員1020人,鄉鎮企業和非公經濟營業總收入達8042萬元,比上年增長1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09.2萬元,比上年增長48.18%。2009年,全鄉農作物播種面積10406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655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751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烤煙、蔬菜、油料等農作物。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種植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品種結構不斷優化,2009年,糧食總產量162.7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296.6公斤。
2009年末,全鄉經濟林木主要種植蠶桑、核桃、板栗、花椒及鮮果類林木。主要林產品產量151噸、其中:核桃38噸;板栗1噸;花椒2噸,水果產量113噸。
2009年末,全鄉大牲畜出欄肉豬5408頭,出欄肉羊3198頭,出欄肉牛1327頭,出欄家禽21399隻。
2009年末,全鄉外出務工人數857人,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57人,占勞動力的26.89%,在省內務工689人,到省外務工168人。務工收入224.25萬元。
全年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現價)4008萬元,同比增長8.7%;農民人均純收入6231元,同比增長12.2%;地方財政總收入515萬元;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13970萬元,同比增長11%。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14720萬元,同比增長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53‰。

農村市場

集貿市場
集貿市場
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適中鄉小集鎮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個體工商戶店鋪林立,貨物琳琅滿目,可充分滿足人們群眾生產生活的需要,每到趕集日,外地客商紛至沓來。到2009年底,全鄉非公經濟企業發展達168家,與上年同比增展6家,增長率3.71%,年末從業人員1020人,同比增長128人,增長率14.35%。實現營業收入8042.0萬元,同比增長1610萬元,增長率25.03%。實現現價產值5328萬元,同比增長1318萬元,增長率32.87%。實現稅收101萬元,同比增長19萬元,增長率35.48%。

歷史沿革


適中,亦名石者,意為河邊的村莊,解放前屬文龍鄉,解放后1950年劃歸前場區,1958年為大姚龍街公社管轄,1961年復姚安縣前場公社,於1984年成立適中鄉。適中鄉歷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會,彝族祖先便在文龍河、石者河畔居住生活,從事狩獵和種植水稻。彝族先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青銅文化,解放以來先後出土了銅鑿、銅斧、銅鋤等青銅文物,是適中悠久歷史的史物見證。

文化


民間樂器
民間樂器
適中鄉地處姚安東部,距縣城46公里,民族和睦,主要聚居彝族和漢族。這裡生態良好,環境優美,四季鳥語花香,山澗溪水長流,古樹林木鬱鬱蔥蔥,實為獐、麂、兔、錦雞、豪豬、石蚌、黃石鰍、蝦等的棲息地。居民民風古樸,且存著原汁原味的彝語山歌,房屋建築獨具風格,極品菖河蜂蜜乃出於此。菖蒲塘小黑龍、石者瓦迷鮓山中有水,箐中瀑布飛濺,河中流水悠悠,是聚朋遊玩避暑的好去處。
正月十六開街節,石者大村歡迎四方佳客,六月六高峰寺趕會,老表小妹齊相會,佳節喜慶,男女老少都穿節日的盛裝,端著親手釀製的土酒,彈月弦,吹竹簫,老表小妹手挽手,左腳舞通宵達旦。民間藝人與雕工畫匠,技藝精湛,所制服飾器樂與雕刻,栩栩如生,麒麟表演與唱舞令人嘆服,此時,人們才會覺得適中雖無人間仙境,卻有心曠神怡的感覺。

社會


基礎設施

到2009年底,前適公路已經實現柏油化;全鄉60%的村民小組村莊道路實現了水泥路硬化,交通條件大大改善。全鄉1113戶農戶完成了“一戶一表”改造工程,開通了移動、聯通基站,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群眾的生活。2009年底,全鄉建有集貿市場1個,共有汽車21輛,農用運輸車3輛,拖拉機28輛,摩托車193輛。
到2009年底,全鄉共有水庫3座,小水窖2174口(其中:10立方米水窖1600口,20立方米水窖574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3368.5畝,有效灌溉率為76.91%;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戶312戶,建設沼氣池312口,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240戶;裝有太陽能的農戶412戶,全鄉有2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6個自然村已通公路,有2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全鄉農戶住房主要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243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全鄉境內無人畜混居的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