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許總的結果 展開
  • 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
  • 許雋

許總

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

許總,自號抱一,江蘇南京人。祖籍安徽桐城。現任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廈門大學、東南大學兼職教授,西北大學國際唐代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學術研究成果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除多次獲省部級獎勵外,發表的論文半數以上被有關報刊轉載,國內外數十家重要報刊發表過對其著作的書評或對其研究成果的重點評介文章。這其中,國內的主要有《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海外的主要有日本的《文部省國際學術成果報告書》、《集刊東洋學》、《中國社會與文化》、《東方》等,台灣的《漢學研究》,香港的《大公報》、《人文中國學報》等權威報刊。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刊載的許多學術綜述,多有引述或予以高度評價者。有關學術著作及權威教材亦多有引用者,代表性的如:(1)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面向21世紀高校教材”)第3卷第21頁“關於宋詩的特色和發展情況,可參看許總《宋詩史》等”。(2)傅璇琮、羅聯添主編《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三秦出版社2004年出版)引述其有關論文及專著多種,予以高度評價,如第5卷第72頁評價《唐詩史》“作為一部斷代文學史著作,本書的最大特點是並未局限於這一斷代本身,而是構建了獨具個性的文學史觀念,形成自身的文學史理論體系”。(3)董乃斌、陳伯海、劉揚忠主編《中國文學史學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3卷第59—63頁在評介20世紀“九十年代”出現的“超逾八十年代”的文學史時認為,這些“新成果”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前一類史著中範式較新、學術含量較大的作品是許總的《唐詩史》和《宋詩史》”,在對這兩部詩史進行大篇幅引述和評論后指出:“《唐詩史》一書的詩史序列建構宏大而精美”,“大致達到了著者的預期境界”;《宋詩史》“同樣是著者以新的文學史觀視野對特定時代詩歌發展歷程進行新的觀照與描述的力作”。
此外,學術成果被日本愛媛大學教授加藤國安作為他自己的研究對象,並得到該大學的立項資助。加藤先生及其他日本學者曾多次將其著作、論文譯成日文並加以箋注在日本出版、發表,同時還撰寫多篇專文介紹其學術研究業績。關於此事,中國新華社曾於1996年12月24日播發專電加以報道。
主要學術研究成果可以概括為四方面:(1)在國內最早從事“杜詩學”研究,曾在中國大陸出版《杜詩學發微》,在台灣出版《杜詩學通論》,在日本出版《杜甫論的新構想》,均在海內外學術界產生強烈反響。(2)在文學史研究方面及唐宋文學研究方面有多項開拓性貢獻,所著《唐詩史》(上、下卷)、《宋詩史》均為國內第一部大型唐宋詩歌斷代史,分別獲得省部級二等獎,《唐詩體派論》也是首部關於唐詩流派研究的專著。(3)對中國思想文化史與文學史的交叉研究,出版有《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學》、《理學文藝史綱》、《理學與中國近古詩潮》等。(4)唐宋詩整合研究,出版有《唐宋詩宏觀結構論》、《唐宋詩體派論》等。
許總
許總
研究方向
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唐宋文學、中國思想史與文學史。是國內“杜詩學”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在文學史學研究方面有獨特的貢獻,在唐宋文學研究方面有多項開拓性成果。迄今已在中國大陸、台灣地區以及日本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十六種,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二百餘篇,總計近一千萬字。曾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項目。
著作
1.《宋詩史》,53萬字,重慶出版社1992年出版
2.《唐詩史》(上、下卷),95萬字,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3.《唐詩體派論》,50萬字,台灣文津出版社1994年出版
4.《杜甫論的新構想》(日文版),50萬字,日本研文出版社1996年出版
5.《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學》,31萬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年出版
6.《古史詩針注析》,12萬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
7.《杜甫律詩攬勝》,18萬字,台灣聖環圖書公司1997年出版。
8.《杜詩學通論》,35萬字,台灣聖環圖書公司1997年出版。
9.《唐詩精品集》,77萬字,團結出版社1998年出版。
10.《民族心靈的絕唱》,20萬字,團結出版社1998年出版。
11.《宋詩:以新變再造輝煌》,22萬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
12.《理學文藝史綱》,104萬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13.《理學與中國近古詩潮》,25萬字,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年出版。
14.《元稹與崔鶯鶯合傳》,16萬字,中華書局即將出版。
15.《中國古代山水詩》,25萬字,天地出版社即將出版。
論文
1.《論〈瀛奎律髓〉與江西詩派》,載《學術月刊》1982年第6期。
2.《論吳見思〈杜詩論文〉的特色及其對杜詩學的貢獻》,載香港《抖擻》第51期,1982年9月出版。
3.《論宋學對杜詩的曲解和誤解》,載《文學評論叢刊》第22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11月出版。
4.《沈德潛“溫柔敦厚”說辨》,載《文史哲》1985年第1期。
5.《杜甫以文為詩論》,載《學術月刊》1983年第11期。
6.《論戴名世在桐城派中的地位》,載《江淮論壇》1984年第2期。
7.《宋代杜詩輯注源流述略》,載《文獻》1986年第2期。
8.《〈杜甫研究〉得失探》,載《學術月刊》1986年第1期。
9.《桐城派杜詩學概略》,載《中國古典文學論叢》第4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10月出版。
10.《杜詩學大勢鳥瞰》,載《光明日報》1986年8月12日“文學遺產”第712期。
11.《古典文學研究的回顧與與構想》,載《學術月刊》1987年第2期“紀念創刊30周年專號”。
12.《戴名世與桐城詩派》,載《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第12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
13.《古典詩論總結期的透視與概觀》,載《中國社會科學》1988年第3期。
14.《中國古代文論整體美思想初探》,載《文學評論》1988年第4期。
15.《明清杜詩學概觀》,載《文學遺產》1988年第6期。
16.《江西詩派杜詩學發微》,載《中國古典文學論叢》第7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
17.《黃庭堅詩影響成因論》,載《文學遺產》1991年第4期。
18.《論楊萬里與南宋詩風》,載《社會科學戰線》1991年第4期。
19.《宋學中的杜詩論》(日文,加滕國安譯),載日本《愛媛大學教育學部紀要》第24卷第1號,1991年9月出版。
20.《江西詩派杜詩論(上)》(日文,加滕國安譯),載日本《愛媛大學教育學部紀要》第25卷第2號,1993年2月出版。
21.《江西詩派杜詩論(下)》(日文,加滕國安譯),載日本《愛媛大學教育學部紀要》第26卷第1號,1993年10月出版。
22.《唐前期宮廷詩研究》,載《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第1期。
23.《文學史觀的反思與重構》,載《文學評論》1995年第2期。
24.《論“四傑”與唐詩體式規範》,載《學術研究》1995年第2期。
25.《從歐陽修詩看宋詩的興盛及其特徵的形成》,載台灣《宋代文學研究叢刊》創刊號,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3月出版。
26.《唐詩體派論》,載《文學遺產》1995年第3期。
27.《中國古代哲理詩的文化內涵與表現形態》,載《學術月刊》1995年12期。
28.《宗經與辨體——四傑文學思想二重特性與唐前期詩史演進》,載《天津社會科學》1996年第3期。
29.《宋詩特徵論》,載台灣《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2輯,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9月出版。
30.《論唐末社會心理與詩風走向》,載《社會科學戰線》1997年第1期。
31.《中國古代哲理詩三階段特徵及發展軌跡》,載《晉陽學刊》1998年第1期。
32.《文化與心理坐標上的王維詩》(上),載《東南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33.《文化與心理坐標上的王維詩》(下),載《東南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34.《宋明理學的性質及其演變》,載《中州學刊》1999年第5期。
35.《理學弛張與文學盛衰》,載《天津社會科學》1999年第5期。
36.《理學演化與宋金元文學思潮變遷》,載《求索》1999年第6期。
37.《明代反理學思潮與小說戲曲的興盛》,載《人文雜誌》1999年第6期。
38.《論理學與宋代詩學中的情理關係》,載《社會科學研究》2000年第1期。
39.《論理學與宋代詞學觀念》,載《青海社會科學》2000年第1期。
40.《王學分化與明代文學思潮》,載《雲南社會科學》2000年第1期。
41.《對中國文化本質的探尋》,載《人民日報》2000年4月8日。
42.《論理學文化觀念與宋代詩學》,載《學術月刊》2000年第6期。
43.《論理學與宋代古文的興盛》,載《學習與探索》2000年第3期。
44.《論宋代理學家的古文創作》,載《鄭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
45.《論宋明理學的形成及其歷史必然性》,載《齊魯學刊》2000年第5期。
46.《論理學極盛與宋詩中興的關聯》,載《社會科學戰線》2000年第6期。
47.《文學史學: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反思》,載《社會科學》(上海)2000年第11期。
48.《論南宋理學分化與宋調變異式微》,載《社會科學輯刊》2000年第6期。
49.《論陳子昂人生心態與詩風演變》,載《四川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50.《論晚唐詩歌唯美傾向的心理內涵與文化淵源》,載《東南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51.《中國詩學主潮:古代文人詩的形成過程》,載《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52.《盛唐詩繁榮的人學視野》,載《中州學刊》2002年第2期。
53.《論韓孟詩派的組合條件及其文化史意義》,載《齊魯學刊》2002年第3期。
54.《沈宋體形式與內涵新論》,載《江西師大學報》2002年第3期。
55.《從理學孕生過程看宋調的確立》,載《文史哲》2002年第5期。
56.《論孟浩然的文化性格與詩藝結構》,載《人文雜誌》2002年第6期。
57.《論唐詩發展與賦體的內在關聯》,載《文史知識》2002年第11期。
58.《理學宋詩同構論》,載《儒家文化》(新加坡)第2期(2003年1月)。
59.《崔鶯鶯家世及行蹤辨正》,載《光明日報》2003年6月25日《文學遺產》專版。
60.《明清之際學術思想的性質、特徵與意義》,載《揚州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61.《論張王樂府與唐中期詩學思潮轉向》,載《華僑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62.《論理學與唐宋古文主流體系建構》,載《文學評論》2005年第4期。
63.《社會、心理與傳統的文化整合——論宋代理學與文學的聯結基礎》,載《齊魯學刊》2005年第4期。
64.《論陳子昂的風雅觀》,載《光明日報》2006年5月12日《文學遺產》專版。
65.《論宋詩興盛與理學文化思潮》,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66.《文化轉型時代的思想革新與文風變遷——論元和詩變與元和體》,載《齊魯學刊》2007年第3期。
67.《“國學”的定位與文化選擇的“度”》,載《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
68.《論宋詩的宗派意識》,載《人文雜誌》2008年第6期。
69.《也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女性觀》,載《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
70.《唐圭璋〈夢桐詞〉品讀》,載《詞學》第25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71.《經典閱讀與人文精神重建》,載《江淮論壇》2011年第4期。
72.《中國古代身體觀念的文化內涵與現代意義》,載《江淮論壇》2012年第3期。

獲得榮譽


1988年獲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江蘇省第二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990年獲江蘇省首屆文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缺一等)
1994年獲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江蘇省第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7年獲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江蘇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7年首批入選為“江蘇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
1998年被評為首批“江蘇省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
2001年獲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江蘇省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3年獲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福建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4年獲華僑大學教學優秀特別獎--
2004年獲華僑大學師德標兵稱號--
2008年獲華僑大學教學名師稱號--

個人作品


《理學文藝史綱》
作者名稱:許總
作品時間:2001年01月
《理學文藝史綱》是2001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恆夫。
《明理學與中國文學》
作者名稱:許總
作品時間:2010年05月01日
《明理學與中國文學》是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唐詩體派論》
作者名稱:許總
《唐詩體派論》是1994年文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總。
《宋詩史》
作者名稱:許總
許總
許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