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敵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敵,漢字常用字,讀作di,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此字本義為仇敵,引申指相對抗的,相當、同等,還用作動詞,指抵抗、對抗。又通“嫡”,指嫡親,正宗;通“謫”,意為爽失,過錯。

敵的基本組詞是敵人、敵對、匹敵。

基本釋義


(敵)
dí ㄉㄧˊ
● ● 有利害衝突不能相容的:~人。~方。~寇。
● ● 指敵人:~后。~情。~酋。~特。輕~。克~制勝。
● ● 抵擋:寡不~眾。
● ● 相當:勢均力~。匹~。~手(能力相等的對手)。
● ● 仇視:~意。“諸侯~王所愾”。

詳細釋義


敵 dí
〈動〉
● ● (形聲。從攴( pū),啇( dí )聲。本義:匹敵;對等)
● ● 同本義 [match]
敵,仇也。——《說文》
敵,匹也。——《爾雅》
四國之兵敵。——《戰國策·秦策》。注:“強弱等也。”
且夫自敵以下。——《國語·楚語》
敵國賓至。——《國語·周語》
敵則能戰之。——《孫子·謀攻》
● ● 又如:試看天下誰能敵;敵體(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敵禮(平等的禮節);匹敵(謂才藝相當);勢均力敵
● ● 抵抗;抵擋 [fight;resist;withstand]
(司馬懿)乃 魏之名將,恐汝不能敵之。——《三國演義》
● ● 又如:敵不住;寡不敵眾
● ● 攻擊 [attack]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聊齋志異·狼三則》
詞性變化
敵 dí
〈名〉
● ● 仇敵;敵人 [enemy]
秦人開關延敵。—— 漢· 賈誼《過秦論
● ● 又如:政敵;天敵;敵不可假(不可寬容敵人);敵壘(敵人的營壘);敵特;敵探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仇也。從攴啻聲。徒歴切
敵
敵
說文解字注
仇也。
仇,讎也。《左傳》曰:怨耦曰仇。仇者,兼好惡之詞。相等為敵,因之相角為敵。古多假借適為敵。襍記。計於適者。《史記》:適人開戶。適不及拒。荀卿子:天子四海之內無客禮,告無適也。文子曰:一也者,無敵之道也。按後人取文子注《論語》曰:敬者,主一無適之謂。適讀如字。夫主一則有適矣,乃雲無適乎。敬者持事振敬,非謂主一也。《淮南書》曰:一者,萬物之本也,無適之道也。與文子同。正作敵。
從攴。啻聲。
徒歷切。十六部。

康熙字典

《集韻》乎刮切,音頢。盡也。
《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音狄。《說文》:仇也。《書·微子》:相為敵讎。
又《爾雅·釋詁》:敵,當也。疏:仇匹相當也。《易·同人》:伏戎於莽,敵剛也。《左傳·文六年》:敵惠敵怨,不在後嗣。
又《爾雅·釋詁》:敵,匹也。《博雅》:輩也。《玉篇》:對也。《禮·曲禮》:雖貴賤不敵。
又《增韻》:拒抵也。《管子·兵法篇》:明理而勝敵。
又《博雅》:上也。《廣韻》:主也。

字源演變


敵[漢字]
敵[漢字]
形聲字。從攴,啻(chì)聲。形旁攴為手持器械治事狀,表示敵之本義與治事、擊打有關,聲旁啻為從口帝聲的形聲字,於敵表聲。古初以啻為敵,后乃為造專字。敵字最早見於戰國文字。時形旁有變攴為人者(字形2),表示仇敵是人;聲旁啻作“A”或“B”,與前代金文或後代小篆的字形都有一定距離;訛變嚴重的,甚至寫成籀文“C”。小篆對字形釐定后,隸變時形旁猶有訛作戈(字形8、9)與殳(字形7)者,楷書是筆意與筆勢變化的結果,簡化后寫作敵。《說文》本義為仇敵。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敵不可縱。”引申指相對抗的,又引申指相當,同等,力量不相上下。用作動詞,指抵擋,對抗,又引申指相對著,宋沈會宗《小重山》:“閑欹枕,敵面芰荷風。”又通“嫡”,指嫡系,正宗,馬王堆漢墓帛書《稱》:“立正敵者,不使庶孽疑焉。”又指主,主人。又通“謫”,爽失,過錯。《史記·韓非列傳》:“自用其斷,則毋以其敵怒之。”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天敵、敵人、敵情、論敵、敵特、受敵、敵陣、輕敵、殘敵、強敵

相關成語

敵不可縱、敵王所愾、出敵不意

音韻集匯


韻書字頭小韻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入聲合口呼全濁下刮切ɣuat
集韻入聲合口呼全濁乎刮切ɣuɐt
中州音韻入聲作平聲家麻呼佳切
韻略入聲亭歷切
增韻入聲亭歷切
中原音韻入平齊微全清ti
洪武正韻入聲七陌全濁杜歴切d‘iək
分韻撮要陽入第七英影應益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