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倫理
科研人員與合作者間的行為準則
科研倫理是指科研人員與合作者、受試者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倫理規範和行為準則。
科學研究活動本身涉及到倫理道德,身處象牙塔的科研人員也會成為道德主體,科研活動也會成為道德研究之對象。科研人員應遵循科學共同體公認的的行為準則或規範,及時調整自身與合作者(包括其他科研人員、資助者、受試者、社會公眾/消費者)、科研人員與物(包括試驗動物、生態環境等)之間的關係,合乎倫理地開展研究工作。這就引出了“科研倫理”和“科研道德”兩個新的概念。鑒於“倫理”與“道德”的細微區別,“科學倫理”和“科學道德”的含義也各有側重。
科學研究是一種涉及到科研人員、科技輔助人員、課題資助者、受試者/病人、社會公眾/消費者、政策制定者等諸多活動主體的社會活動。身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的複雜社會人際網路中的科研人員,在科研活動中要獲取受試者的知情同意,尊重隱私、公正地分配負擔和收益,研究方案要有可接受的“風險-受益比”,規避潛在的經濟利益衝突,合乎倫理地開展科學研究活動。
“科研倫理”和“科研道德”之間的區別如下
內容 科研道德 科研倫理
1、關注重點
科研人員的道德品質、道德修養、機構的利益衝突及其後果
科研行為本身的動機、行為過程、後果
2、科研課題設計、申報中的問題
弄虛作假,違反誠實、客觀等原則,騙取科研資源
課題研究潛在的生態風險、人身傷害、有無研究價值
3、科學研究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剽竊他人成果、篡改實驗數據或杜撰。濫用科研經費
在涉及到人的科研中,違反了尊重、不傷害、有利和公正等倫理原則;或在科研活動對生態環境及人群造成較大的風險或災難
4、科研結果及運用中常見的問題
署名不當、隱瞞不利結果、一稿多投、侵犯或損害他人著作權,有意不準確報告結果
泄露個人或群體可識別的信息、侵犯隱私權、利益分享不公、沒有按承諾保守機密
5、底線的界定
背離了基本的學術規範,出現嚴重的科研不端行為
嚴重違反了一個或多個基本倫理原則並導致惡劣的影響
6、社會責任
對納稅人、資助者和政府負責
保障受試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和集體利益
7、建設重點
科研誠信建設
倫理審查能力建設
克隆研究分“治療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兩種。前者是要克隆並培育人體所需要的器官,因而受到的倫理質疑較小;後者就是俗稱的克隆人,得不到倫理辯護。各國政府和學術界均表明立場要禁止有違人類尊嚴的任何形式的克隆人。中國政府也明令禁止進行生殖性克隆人的任何研究。
國際社會反對生殖性克隆的論證可歸納為如下6種:
①克隆性生殖是一種較低級的無性生殖,它要求基因程序在短期內重編,萬一發生程序上的差錯和缺失,會對克隆人造成難以逆轉的傷害。
②克隆人在遺傳基因上幾乎完全相同,從而導致不同克隆人的個性喪失。
③克隆人將可能擾亂正常的倫理定位,危及家庭幸福。
④如果像產品那樣批量克隆人,那將是對人的權利和人的生命尊嚴的褻瀆;
⑤生殖性克隆技術的應用會滑向優生運動;
⑥科學家不應“扮演上帝”。在上述反對生殖性克隆的倫理論證中,“不傷害”和“尊嚴”最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