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刷鍍

電刷鍍

電刷徠鍍是用電解方法在工件表面獲取鍍層的過程。其中的在於強化、提高工件表面性能,取得工件的裝飾性外觀、耐腐蝕、抗磨損和特殊光、電、磁、熱性能;也可以改變工件尺寸,改善機械配合,修復因超差或因磨損而報廢的工件等,因而在工業上有廣泛的應用。電刷鍍技術(簡稱刷鍍技術)是電鍍技術中的一個重要分支,除了有上述的共同作用外,它更偏重於工件的修復應用和中小批量工件的功能性表面強化。因此在實踐上更要求現場或在線施鍍,在保證鍍層品質的基礎上,更強調鍍層的快速高效沉積。

簡介


刷鍍的基本過程是用裹有包套浸漬特種鍍液的鍍筆(陽極)貼合在工件(陰極)的被鍍部位並做相對運動形成鍍層,刷鍍電源串接於兩級之間。為了穩定地向工件表面液層提供足夠的被鍍金屬離子,高濃度的刷鍍液直接泵送或自然迴流陰陽極之間。

電刷鍍設備與溶液


專用電源為電刷鍍主要設備,採用無級調節電壓的直流電源,常用電壓範圍為0~50V。
鍍筆是電刷鍍的主要工具,是由手柄和陽極組成。陽極是鍍筆的工作部分,石墨和鉑合金是理想的不溶性陽極材料,但石墨應用最多,只在陽極尺寸極小無法用石墨時才用鉑銥合金。在石墨陽極上包紮脫脂棉包套,其作用是儲存電鍍液,防止兩極接觸產生電弧燒傷零件表面和防止陽極石墨粒子脫落污染電鍍液。石墨陽極的形狀依被鍍零件表面形狀而定。
電鍍溶液,根據用途不同有表面預處理溶液、沉積金屬溶液、退鍍溶液等。
(1)表面預處理溶液:為了提高鍍層與基體的結合強度,被鍍表面必須預先進行嚴格的預處理,包括電凈處理和活化處理,所以有電凈液和活化液。
電凈液:用電解的方法清除零件金屬表面上的油污和雜質稱為電凈處理。電凈液為無色透明的鹼性溶液,-10℃不結冰,可長期存放,腐蝕性小。零件電凈處理後用清水沖洗。
活化液:用電解的方法除去零件金屬表面的氧化膜稱為活化處理,目的是使零件表面露出金屬光澤,為鍍層與基體金屬結合創造條件。活化液有兩種:無色的2號活化液和草綠色的3號活化液,均有腐蝕性。
(2)沉積金屬溶液:電刷鍍溶液一般分為酸性和鹼性兩大類。酸性溶液比鹼性溶液沉積速度快1.5~3倍,但絕大部分酸性溶液不適用於材質疏鬆的金屬材料,如鑄鐵,也不適用於不耐酸腐蝕的金屬材料,如錫、鋅等。鹼性和中性電鍍溶液有很好的使用性能,可獲得晶粒細小的鍍層,在邊角、狹縫和盲孔等處有很好的均鍍能力,無腐蝕性,適於在各種材質的零件上鍍覆。
(3)退鍍溶液:用於除去不需鍍覆表面上的鍍層,主要退除鉻、銅、鐵、鈷、鎳、鋅等鍍層。

電刷鍍工藝


(1)零件表面的準備:零件表面的預處理是保證鍍層與零件表面結合強度的關鍵工序。零件表面應光滑平整,無油污、無銹斑和氧化膜等。為此先用鋼絲刷或砂紙、丙酮(或酒精)清潔,然後進行電凈處理和活化處理。
(2)打底層(過渡層):為了進一步提高工作鍍層與零件金屬基體的結合力,選用特殊鎳、鹼銅等作為底層,厚度一般為2μm~5μm。然後再於其上鍍覆要求的金屬鍍層,即工作鍍層。
(3)鍍工作鍍層:電刷鍍工作鍍層的厚度(半徑方向上)為0.3mm~0.5mm,鍍層厚度增加內應力加大,容易引起裂紋和使結合強度下降,乃至鍍層脫落。但用於補償零件磨損尺寸時,需要較大厚度,則應採用組合鍍層。在零件表面上先鍍打底層,再鍍補償尺寸的尺寸鍍層。為避免因厚度過大使應力增加、晶粒粗大和沉積速度下降,在尺寸鍍層間鍍夾心鍍層(不超過0.05mm),最後再鍍上工作鍍層。
3.特點
(1)無電鍍槽,設備簡單,不受零件尺寸的限制;
(2)電鍍工藝簡化,如:不需要包紮絕緣等;
(3)鍍層種類多:均勻、不均勻鍍層等;
(4)沉積速度快,是有槽電鍍的10~15倍,由此而得名。節約能源與工時。
(5)鍍后一般不要加工,鍍層厚度可控制。
4.應用
目前徠我國修船行業已普遍使用電刷鍍修復船機零件。可修復磨損和機械加工超差的船機零件,如活塞桿、增壓器轉子軸、電機轉子軸、水泵軸、尾軸襯套等。
(1)軸頸磨損的修復。
(2)孔類零件的修理。
(3)滾動軸承的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