桲欏葉

殼斗科櫟屬植物

桲欏葉即桲欏樹的葉子。桲欏,學名槲(hú)樹,殼斗科落葉喬木,別名柞櫟、橡樹青崗、金雞樹、大葉桲欏等,抗風性較強。

槲徠樹的葉、皮和種子都有藥用價值,具有活血,利小便,除面上齇赤,菝子淋疾的作用;木材為環孔材,材質堅硬,耐磨損,易翹裂,供坑木、地板等用材;葉含蛋白質14.9%,可飼柞蠶;種子含澱粉58.7%,含單寧5.0%,可釀酒或作飼料;樹皮、種子入葯作收斂劑;樹皮、殼斗可提取栲膠。

物種簡介


相傳在古代,明築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古為榆關。作為長城東端的一座關隘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據說抗倭名將戚繼光曾率部駐守山海關長城徠,並在這裡設寶了軍火庫、草料場、軍糧庫、後勤補給站、武器修造所等一系列設施。
可當時,邊關形勢越來越吃緊,經常有關外的姦細和小股部隊騷擾邊關,有時,守軍剛剛坐到飯桌前,敵人又來了,土兵們不得不餓著肚子去打仗。話說有一日,敵軍騎馬偷襲,由於長城高城牆厚,加之防守嚴密,敵人攻了多次,也無法得手,他們便後撤一里地,在河灘中埋鍋造飯,喂馬,山海關戚家軍的守軍也鬆了一口氣,都在城頭上就地野餐。
然而負責做飯的老伙夫把人數記差了,結果少了幾個士兵的碗筷,恰巧山海關一帶的長城邊處長著好多的桲欏樹,樹葉清香且肥大,土兵就地取材掰來幾片大桲欏葉用來盛飯誇今天的飯做得特別好吃,有淡淡的清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伙夫下山的路上,順手采了新鮮桲欏葉,回到廚房便開始了研究,經過多次實驗,最終研製成功了一種用玉米面、高糧米面做皮。用各種菜做餡,然後,用洗凈的桲欏葉合起來蒸熟的食品。士兵們吃了,無不交口稱讚,這東西不但好吃,而且攜帶十分方便,平時來不及吃飯揣兜里幾個,有空了就可以吃,此物由軍中傳到當地百姓家這便是桲欏葉餅。形態特徵
冠體高大,枝叉外展,葉繁茂大,表面滑韌而背多絨毛,富有彈性。

功用

沂蒙人民常用於包粽子、製作桲欏葉餅,具有獨特的香味,清香開胃。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特色美食。日照、膠南,諸城都用於包粽子。

產地

槲樹主產中國北部地區,以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省山地多見。遼寧、陝西、湖南、四川等省也有分佈。

生長繁殖


整地

⒈整地作床從9月中旬開始,整地深翻30cm,揀出草根、石塊,春播在秋翻後於翌年春耙地,每公頃施有機肥22.5t。翻地時進行土壤消毒每每公頃施600kg硫酸亞鐵,防治地下害蟲,每公頃施37.5kg辛硫磷。然後每平方米施入熟好的農家肥5kg,作床高10cm,床面寬1.0m,步道25~30cm。
為防治苗木病害,每平方米用5g溶液噴灑床面,用藥5d后播種。
⒉育苗地要選擇在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土質肥沃、pH值5.5~7.0,土層厚度50cm以上的沙壤土和壤土。

選種

⒈採種母樹,選擇結種盛期、密度大、樹榦通直、林齡一致、無病蟲害林分作為採種的優良林分。
⒉九月中旬待種子完全成熟時進行採種,在已經定為優良的母樹上採種,蒙古櫟種子成熟一般自然脫落到地面,對未脫落的種子採取震擊樹榦,讓其脫落,然後地面收集,收集的同時去發育不飽滿、有蟲眼的種子。
種子收集后立即用50~55℃溫水浸泡種子半小時,一是殺死橡實中的橡鼻蟲,二是精選種子,提高種子純度,三是用溫水浸泡進行催芽處理。
⒊種子採收後用50℃~55℃溫水浸種15min或用冷水浸種24h,同時將漂浮的不成熟、蟲蛀種子撈出,也可以用敵敵畏熏蒸一晝夜進行殺蟲處理。秋播種子消毒處理后即可直接播種,效果良好;春播種子在冷室內混沙(種沙比為1∶3)催芽,每周翻動一次,隨時檢出感病種子並燒掉,翌年春播種前一周將種子篩出,在陽光下翻曬,種子裂嘴達30%以上可播種。
⒋種子調製及播種種子精選后,放到涼爽濕潤的庫里貯藏。種子貯藏要因地制宜,通常有下列三種貯藏方法。
室內沙藏選通風乾燥的室內或棚內,先鋪一層沙,接著鋪一層種子,厚度8-10厘米,如此一層沙,一層種子堆上去,堆的高度不超過0.7米。也可將沙和種子拌在一塊堆藏。但無論那種,堆中間都必須間隔豎立草把,以利通氣,防止種子發熱霉爛。
室內窖藏此法使用於冬季少雨,氣候寒冷的北方即在露天選乾燥的地方挖地窖,寬與深各1米,長短根據種子多少確定,同上法一樣一層沙一層種子,堆至距窖口20-30厘米的地方為止,上面再用干沙蓋滿。堆的同時,在窖中間同樣並列豎立許多草吧,然後用土堆在上面,成饅頭形的土丘,丘上再蓋草或席子等,四周挖溝排水。
流水貯藏法用竹簍,柳筐盛種子,放在流速不大的河邊,溪流中,用木樁固定簍,筐,防止被流水沖走。
桲欏葉
桲欏葉

播種

催芽后,將催芽的種子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種子消毒,然後於9月中下旬進行播種。播種量在0.7kg/平方米,地徑、苗高和出苗量最為適宜。播種床面幅為1m,播種后覆土4cm,進行輕度鎮壓。進入10月下旬,採用樹葉和草覆蓋床面,厚度為5cm,然後在樹葉上覆蓋1cm—2cm厚的土作為冬季防寒處理,翌年4月中旬將床面的覆蓋物去掉,以使苗木正常生長。
⒈播種時間秋播10月上旬~11月上旬;春播4月中旬~5月上旬。
⒉播種方法有撒播、條播、點播三種。撒播將種子均勻撒在床面上覆土4~5cm鎮壓;條播幅距10cm,開溝深5~6cm,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覆土4~5cm鎮壓;點播株行距8cm×10cm,深度5~6cm,每穴放一粒種子,種臍向下,覆土4~5cm鎮壓。播種前澆足底水。
⒊播種量撒播、條播的播種量為130~200kg/667平方米,點播為100~130kg/667平方米。⒈灌水:因種實大,覆土厚,就需要一定的濕度,濕度一般保持地表下1cm處土壤濕潤即可,不是特別乾旱的不必天天灌水,苗木出土前不必澆水,防止土壤板結,造成頂土困難或種子腐爛而失敗。
⒉切根播種后15~20d出苗,當真葉出土4片時,切斷主根,留主根長6cm,可促進鬚根生長,切根后應將土壓實並澆水。
⒊間苗在苗高進入高生長速生期定苗,間去病苗、弱苗,疏開過密苗,同時補植缺苗斷條之處,間苗和補苗后要灌水,以防漏風吹傷苗根。留苗密度60~80株/平方米。
⒋鬆土、除草按著“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及時清除,採用人工除草,保持床面無雜草,除草結合鬆土,鬆土深度2~8cm,以利苗木的正常生長。
⒌桲欏葉苗木,當年有3次生長的習性,採用兩次追肥,即第一次封頂後進行追肥,約6月20日左右,硝酸銨每平方米5g;第二次追肥在苗木第二次封頂後進行,約7月下旬左右,硝銨每平方米7g。
⒍起苗:秋季起苗,進行控溝越冬假植;春季起苗,可原壟越冬,不必另加防寒措施。栗實象鼻蟲:成蟲體長7-9毫米,赤褐色或黑色而有灰黃色鱗毛嘴細長,腿節棍棒壯下面有一齒突。幼蟲在種子內蛀蝕,種子在外面看不到柱孔,僅有一小黑點,受害種子不成熟往往早落,如有三頭以上幼蟲為害,一般都失去芽力。特別在種子堆積期間,溫度升高,幼蟲蛀蝕嚴重。

防治方法

⒈溫水浸種將種子放進55度溫水中浸泡10分鐘,或在50度的溫水種浸泡15分鐘,無影響。也可用於溴化甲蒸熏,當氣溫在23度時每立方用藥37.4克。熏蒸40小時,殺蟲率可達100%。
⒉二氧化碳熏蒸:將種子放秘室內或密封容器內,在溫度25度以下每立方用二氧化碳30毫升處理20小時,殺蟲率在95%以上,對種子發芽無影響。也可用於溴化甲蒸熏,當氣溫在23度時每立方用藥37.4克,熏蒸40小時,殺蟲率可達100%。
⒊成蟲盛發期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
⒋幼蟲未爬出櫟實前,收集並清除早期脫落的櫟實。殺蟲率很高,且不影響種子發芽,浸種后2天陰乾后才能貯藏。喜溫暖濕潤氣候,也能耐一定寒冷和乾旱。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中性或石灰岩的鹼性土壤上都能生長,耐瘠薄,不耐水濕。根系發達,有很強的萌櫱性。
桲欏葉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25~30℃,15℃時發芽緩慢,30~35℃時發芽最快,但幼芽細弱。莖葉生長適宜的白天溫度為23~30℃,夜間溫度為15~18℃;溫度高於35℃或低於15℃生長緩慢。幼瓜生長適宜溫度白天為25~30℃,夜間為15℃左右。
桲欏葉屬於短日照作物,對光照的要求不太嚴格,最適宜中等強度的光照條件,生長良好;在每天12小時以內的短日照條件下有利於雌花提早形成及數目增加,並且節位降低。晚春和夏季過強的光照也不利於生長發育,容易引起植株萎蔫和發生病毒病。蒙古櫟具有發達的根系,抗旱能力較強,但由於葉片較大,蒸騰作用旺盛,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可以在幼瓜膨大期間應及時澆水,以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
桲欏葉
桲欏葉
桲欏葉
桲欏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