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
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
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Le grand prix de littérature de l'Académie française ),法國最重要的文學獎,創立於1912年,自成立至1979年為年度獎,此後改為雙年獎。由勒美帶-拉利維埃爾基金會(La Fondation Le Métais-Larivière)贊助。
此獎是根據作家的全部作品而評選,屬於作家的終身成就獎。自成立至1979年為年度獎,此後改為雙年獎。在其不發獎的年份,保羅•毛杭文學大獎(Le grand prix de littérature Paul Morand)開始頒發,這兩個交替獎的性質、質量完全相同。
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獲獎者名單如下:
1912 : André lafon
1913 : Romain Rolland
1914 : 未頒發
1915 : Émile Nolly
1916 : M. Masson
1917 : Francis James
1918 : Gérard d'Houville
1919 : J. et J. Tharaud
1920 : Edmond Jaloux
1921 : Anna de Noailles
1922 : Pierre Lasserre
1948 : Gabriel Marcel
1952 : Marcel Arland
1967 : Emmanuel Berl
1970 : Julien Green
1971 : Georges-Emmanuel Clancier
1972 : Jean-Louis Curtis
1973 : Louis Guilloux
1974 : André Dhôtel
1975 : Henri Queffélec
1976 : José Cabanis
1977 : Marguerite Yourcenar
1978 : Paul Guth
1979 : Antoine Blondin
1981 : Jacques Laurent
1983 : Michel Mohrt
1985 : Roger Grenier
1987 : Jacques Brosse
1989 : Roger Vrigny
1991 : Jacques Lacarrière
1993 : Louis Nucera
1995 : Jacques Brenner
1997 : Béatrix Beck
1999 : André Brincourt
2001 : Milan Kundera
2003 : Jean Raspail
2005 : Danièle Sallenave
2007 : Michel Chaillou
2003
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日前在巴黎揭曉,獲獎者是老作家讓·拉斯帕伊。法蘭西學院是法國最權威的學術機構,每年頒發60多種各類獎項,在文學方面,最著名的是小說大獎和文學大獎,所不同的是,前者頒給某部具體的作品,而後者則嘉獎某位作家,以表彰其全部作品。拉斯帕伊至今已出版了30多部作品,主要有《撈月者》、《被遺忘的村莊》、《誰能記得人類?》等,其中《總統》最受歡迎,這部作品初版於1985年,去年修訂重版。小說寫的是一對孿生兄弟的恩仇故事:安托萬被亞歷山大告發,被德國納粹關入集中營,后越獄逃亡南美,隱姓埋名。亞歷山大以為安托萬已死,便冒名頂替,娶了他的未婚妻,冒充他在抵抗戰線組織的歷史,戰後被選為法國總統。數年後,權威顯赫的亞歷山大在一次周末度假中,在他們童年時代常去的農場與“死去的”安托萬相遇……
2007
63歲的希臘/法國作家瓦西里斯·阿列克扎基思(Vassilis Alexakis)上周以其小說《Ap.J.C》,獲得了法國最重要的年度文學獎之一——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Grand prix du romande?Aca d?mie francaise)。
據報道,阿列克扎基思1943年12月生於雅典,1961年,他17歲時,得到赴法學習的獎學金,到里爾學新聞,立下當作家的大志。1964年,他返回祖國服兵役,不料3年後,希臘發生政變,阿列克扎基思被迫流亡到巴黎。他的第一本法語小說《三明治》(Le sandwich)出版於1974年,1982年又出版了第一本希臘語小說《塔爾戈》(Talgo)。此後,他一直以希臘語和法語兩種語言寫作,1995年曾以小說《母語》(La langue maternelle)獲頒美第奇獎。2004年,又以《外語》獲得希臘國家文學獎的最佳小說獎。此外,他還以《爸爸》得到法蘭西學院獎的最佳短篇小說集獎,以《從前》獲得過阿爾貝?加繆獎。他還是2003年度愛德華?格利桑獎的得主。《Ap.J.C》講的是一位年輕學者前往希臘北部的聖山(Mont Athos)尋找修士歷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