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

漢語成語

三足鼎立,漢語成語,拼音是sān zú dǐng lì。意思是指像鼎的三隻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叄分天下,鼎足而居。”

詳細釋義


象鼎的三隻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成語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叄分天下,鼎足而居。”
柳青創業史》一部十章:“他平生的理想,是和下堡村的楊大剝皮、呂二細鬼,三足鼎立。”

成語辨析


近義詞:鼎足三分、鼎足之勢、三分鼎足、鼎足而立
反義詞:不打自敗

用法搭配


運用:作謂語、賓語、定語。
徠例句:古時的魏、蜀、吳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劉備被迫南撤,孫權魯肅去聯絡劉備,諸葛亮認為可以聯吳抗曹。孫權多謀善斷,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於是與蜀軍在赤壁大破曹操號稱80萬大軍,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