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鏘雲

原中共九龍地委書記

林鏘雲(1894-1970),廣東新會羅坑下沙鄉大來里人。1925年參加省港大罷工,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九龍地委書記,全國海員總工會、全國總工會香港特派員。抗日戰爭時期,任珠江縱隊司令員。建國后,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委員兼職工委員會第二書記、廣東省總工會主席、中國海員工會華南區委主席、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廣東省副省長。是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

人物生平


林鏘雲,又名錕池、昌文。家貧,13歲隨父往香港謀生。
14歲當學徒,后當海員和洋務工人。
1914年參加中華革命黨,投身民主革命運動。
1922 年1月,參加香港海員大罷工。
1925年6月,省港大罷工爆發,被選為罷工工人代表。回廣州后,參加宣傳學校學習,後任罷工委員會宣傳部演講分隊長,到農村進行宣傳。
1926年夏,任南海縣黨部農民部幹事。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冬,南海縣九江鎮建市,任國民黨九江市黨部籌備主任,組織一批農民協會。
1927年12 月,參加廣州起義,在工人赤衛隊做政治工作。起義失敗后,先後任香港中共洋務支部書記、中共南海縣委書記、佛山市委常委、香港“廣東省濟難會”救濟部部長、香港工代會黨團書記、中共九龍地委書記兼洋務工會支部書記。
1931 年5月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駐香港特派員兼海員總工會駐香港特派員。因叛徒出賣,被港英當局逮捕,驅逐出境。他到上海,被海員總工會分配負責太平洋航線的海員工作。
1933年5月,又被叛徒出賣而被捕,押解到南京,經受嚴刑拷打,始終沒有暴露身份和泄露黨的秘密,被判無期徒刑,關押在蘇州陸軍軍人監獄。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國民政府大遺退。11 月下旬蘇州軍人監獄將“要犯”向西轉移,途中遇日機轟炸,看守逃命,林砸開腳鐐得以逃脫。
1938年1月林鏘雲輾轉到達武漢,找到八路軍辦事處,被派回廣東工作。在廣州淪陷前後,先後任中共廣東省委職工部副部長、南順工委職工部部長、中共順德組織負責人、南順工委書記。他在南海大欖、順德西海等地建立黨支部,又在順德大良鎮蓬萊小學組織一支10多人參加的抗日游擊隊,以後不斷擴大,成為珠江三角洲敵後游擊戰爭的骨幹力量。
1939年夏,他率領游擊隊三次襲擊順德大良的日偽軍。
1940年夏,林鏘雲任中共南番中順中心縣委成員,分工負責抓武裝,同時將他領導的游擊隊編入廣州市區游擊隊第二支隊(簡稱“廣游二支”)獨立第一中隊,任中隊長。他熟練動用游擊戰術的“伏擊戰”、“麻雀戰”、“夜間戰”,率領游擊健兒打擊日偽軍。在西海兩次戰鬥中,以少勝多,打退了日偽軍的進攻,打死偽軍“前線總指揮”祁寶林,斃傷、俘虜日偽軍300餘人,聲威大振,游擊隊擴大到500多人,鞏固了西海抗日游擊根據地。
1942年5月,吳勤被喑殺,林被委派繼吳勤任“廣游二支”隊司令員。
1943年2月,成立南番中順游擊區指揮部,任指揮。是年秋,指揮游擊隊粉碎日偽對五桂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十路圍攻。
1944年10月,林任中區縱隊司令員,率領主力部隊近500人,由五桂山經中山新會邊橫渡西江,挺進粵中,建立新鶴敵後抗日游擊根據地。
1945年1月,林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司令員。同年7月,參加在羅浮山召開的廣東黨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共廣東區黨委委員。會後奉命率部到南雄開闢粵北根據地。
抗日戰爭勝利后,林鏘雲的部隊奉命北撤煙台。後到華東軍區,曾被調到中央城市工作部工作及任兩廣縱隊副政委。
1948年8月,林鏘雲參加在哈爾濱召開的全國第六次勞動大會,被選為全國總工會執委會常務委員兼組織部部長。次年4月,出席在義大利召開的世界工聯代表會以及亞澳工會會議。
1949年10月廣州解放。林鏘雲於年底調回廣東,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常務委員、華南分局職工委員會第二書記、中共廣東省委常務委員、廣東省勞動局長、廣東省總工會主席、省老根據地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主任。
1958年9月任廣東省副省長,主管民政工作。他先後被選為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曾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務委員。
林鏘云為黨的事業奮鬥了一生,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卻遭到林彪反黨集團的殘酷迫害。1967年11月22日,他被"隔離審查氣愛人張仕娥也被抓走。他被關押期間,對強加給他的罪名和誣陷,始終據理解釋、駁斥,堅持黨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他由於身心受到嚴重的摧殘,於1970年10月2日含冤去世。 1979年12月12日,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在廣州隆重舉行追悼會,對他革命的一生作出了正確的評價。

革命經歷


省港大罷工

1907年,十三歲的林鏘雲因家境困難而退學,隨父到香港謀生,當了十八年的海員和洋務工人。1922年以後,他相繼參加舉世聞名的香港海員大罷工和省港大罷工,擔任省港大罷工委員會演講隊員,接觸了蘇兆征、鄧中夏、鄧發、龔昌榮等工運領袖,思想覺悟得以迅速提高。1926年,被派任國民黨南海縣黨部農民部幹事,繼而由鄧發、龔昌榮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二年,參加廣州起義,在工人赤衛隊中做政治鼓動工作。起義失敗后,轉到香港,任洋務工會支部書記。1928年4月,奉命潛回南海縣,擔任縣委書記,致力於恢復各級黨組織,但由於白色恐怖嚴重,無法開展工作,隨即撤回香港。以後幾年,歷任香港工代會黨團書記、九龍地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駐香港特派員兼海員總工會香港特派員。1931年冬,因叛徒出賣,下獄五十天,被驅逐出境。隨後,他化裝到上海找到海員總工會,獲派負責太平洋航線海員的政治工作。一年後,又因叛徒出賣,押送南京,被判無期徒刑,關押在蘇州監獄。在過了四年多鐵窗歲月之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民政府大潰退,蘇州監獄把一批“要犯”轉移內地,途中遭日機轟炸,押送人員丟下“犯人”狼狽逃命,林叔與難友們砸開鐐銬,重獲自由,歷盡艱辛,抵達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回到黨的懷抱。

組建游擊隊

1938年夏,林叔奉調回廣東,參加駐順德理滘的南(海)順(德)工委領導班子。為了便於開展工作,他在這年冬天住到大革命時期的戰友、西海農民陳九家中。在基層群眾的鼎力協助下,他根據省委的組織材料,在大良、龍眼、新隆、勞村、西海路尾圍等地,找到大革命后失去聯繫的共產黨員,重新建立大良、龍眼和新隆支部,積極籌備開展敵後武裝鬥爭。1939年春節前後,他通過大良北門蓬萊小學教員羅永基,在其叔父、國民黨廣東第一游擊區第二支隊某大隊隊長羅炳名下取得“特務中隊”的番號,然後在路尾圍和龍眼村物色了十多人,由南順工委派來的老紅軍鄧貴林充當指揮員,建立起共產黨在順德的第一支抗日武裝隊伍。不久,日寇第二次侵佔大良,“特務中隊”退守龍眼,改稱“順德人民抗日游擊隊”,兩度出擊大良,截擊日寇軍車,殺掉一名軍曹。林叔就在這個時候接替奉調東江的南順工委書記范志遠的職務。同年9月,鄧貴林鬧分裂,與眾涌土匪盧四斤另立隊伍,林叔勸告無效,只好率隊離開龍眼,移駐路圍圍。鄧離隊后,生活作風日益腐化墮落,最後死於內訌。
1940年1月,日寇第二次退出大良,林叔命令順德游擊隊進城,與吳勤的廣游二支隊共同維持縣城秩序。不久,日寇又從容奇殺到,兩支游擊隊並肩作戰後,隨即撤出。3月中,順德游擊隊由路尾圍移駐禺南大石鄉,以“俊傑社基幹隊”的名義開展抗日活動,隊伍發展到二十多人。同年夏天,南順工委撤銷,中共南、番、中、順中心縣委在西海正式成立,統一領導珠江三角洲地方和部隊的黨組織。中心縣委書記是羅范群,林叔和劉向東、陳翔南、嚴尚民、謝立全、謝斌當選為委員。為了創建一支由共產黨絕對領導的抗日武裝隊伍,中心縣委經過商議,決定以順德游擊隊為基礎,加上一批從中山、番禺抽調來的黨員和進步青年,組成廣游二支隊獨立第一中隊。10月,中隊在番禺石涌成立,全隊五十多人,由林叔擔任中隊長,黃友涯任支部書記、黃柳言任指導員,長征幹部謝立全、謝斌負責軍事訓練和指揮工作。年底,移駐西海,著手建設西海抗日根據地。

西海大捷

獨立中隊的行動,很快引起敵人的注意,必欲除之而後快。1941年3月,駐容奇的日寇警備隊三百多人向西海根據地發動首次進攻,林叔在富於作戰經驗的謝立全的協助下,動員軍民迎頭痛擊,敵軍死傷枕藉,狼狽撤回。但過了不久,國民黨反共逆流掀起,廣游二支隊主力大隊長劉登受拉攏,密謀拉隊投靠“挺三”縱隊國民兵團,被中心縣委及時發現,命令吳勤和主力大隊的黨員幹部馮揚武、林鋒採取果斷措施,把兩個主力中隊拉回西海。於是,林叔的獨立第一中隊一下子擴充至二百多人,戰鬥力大大加強。7月中,他們進攻番禺沙灣偽軍何健部,殲敵一個連,並端掉偽警察所,敵人惱羞成怒,決意報復,10月17日,中秋節后十天,偽軍四十三師長“市橋皇帝”李塱雞(輔群)出動了三個團,加上補充營、護沙大隊,以及八艘炮艇,合共三千兵力,從大涌口、路尾圍、碧江三面分五路大舉進犯西海。獨立第一中隊和當地的基幹民兵,總共才三百多人,人數僅為敵方的十分之一,但林叔毫無畏懼,與謝立全等同志一起,沉著指揮部隊,利用河涌魚塘、蔗林桑基的複雜地形,分頭抗擊來犯之敵。駐陳村的吳勤大隊和統戰武裝力量,如國民黨“挺三”部隊、廣游二支隊屬下的何成大隊、曾岳部隊,也派出人員參戰,從側翼和外圍襲擊敵人。經過一天激戰之後,偽軍死傷五百多人,被俘三百多人,連擔任總指揮的偽團長祁寶林也喪身陣中。傍晚時分,其餘人馬倉皇奪路逃回番禺。這場戰役,被稱為“西海大捷”,是華南抗日游擊戰中的出色戰例。由於獨立第一中隊在戰鬥中擔當了主力角色,表現得特別英勇頑強,連堅持反共的“挺三”副司令林小亞,也不得不親自到西海慰問,稱讚二支隊“抗戰有功”。

擴大武裝

西海大捷后,獨立第一中隊又在1942年春節期間夜襲番禺韋涌偽軍據點,殲敵九十餘人。接二連三的勝利,大大提高了獨立第一中隊的威望,一些統戰武裝如番禺沙灣的何成,欖核的楊忠,順德五區的曾岳等,都主動向共產黨游擊隊靠攏,請求派人幫助他們訓練人員,以提高隊伍戰鬥力。
共產黨武裝力量的發展壯大,引起國民黨方面的猜忌,繼皖南事變之後,又在全國各地發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二支隊也面臨嚴峻考驗,先是司令員吳勤被暗殺,接著,敵偽頑又默契聯手,集結五千多兵力於林頭、西海、廣教一帶,準備與共產黨游擊隊決戰。在這種情形下,林叔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在新形勢下,我之鬥爭方針是堅持長期分散的游擊戰”的指示精神,決定主動撤離西海根據地,把人員分散到中山、禺南及南海、三水各地,去開闢新的游擊隊。上級黨委批准了這一行動,命令在欖核成立南番順游擊區指揮部,委任林叔為司令員。此後,在他的領導下,建立起中山五桂山、番禺大谷圍兩個革命根據地,隊伍繼續發展壯大,為珠江三角洲游擊區民主建政廓清道路,勝利捷報頻傳。僅番、順方面,1944年3月,在廣州市郊瀝滘一舉殲滅漢奸“八老虎”、“五豺狼”;5月,打新造,活捉偽區長冼堯甫;6月,攻市橋,夜襲李塱雞老巢。繼而,順德分隊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乘勝回師,殲滅烏洲偽聯防大隊,活捉大隊長鬍須葵(梁葵),並分兵進駐一區舊寨和八區麥村。與此同時,中山、番禺、順德各級民主政權開始建立。同年秋天,上級黨委撤銷南番順游擊區指揮部,成立廣東中區游擊縱隊司令部,仍由林叔任司令員,抽調主力挺進粵中,與新會鶴山、高明的兄弟部隊會合,把該地區的敵後游擊戰推向高潮。
1945年初,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珠江縱隊公開宣布成立。林叔從粵中調回,擔任司令員。隨後,揮師挺進西江,北上五嶺,為迎接八路軍南下支隊掃清障礙。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林叔奉命率隊北上山東煙台。解放戰爭時期,她他擔任兩廣縱隊副政委,與其他領導通知一齊率隊南下,配合野戰軍解放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