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9條詞條名為太和村的結果 展開
- 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太和村
- 廣西玉林市容縣黎村鎮下轄村
- 雲南保山市施甸縣老麥鄉下轄村
- 湖北武漢市新洲區汪集街道太和村
- 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老廠鄉太和村
- 雲南省保山騰衝縣新華鄉太和村
- 雲南大理州大理市下關鎮下轄村
- 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古水鎮下轄村
- 峨山縣化念鎮黨寬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下轄村
- 瀏陽市集里街道辦事處下轄村
- 貴州遵義赤水市復興鎮太和村
- 山西省萬榮縣裴庄鄉下轄村
-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太平鄉太和村
- 雲南省楚雄州武定縣貓街鎮太和村
- 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化念鎮太和村
- 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段郢鄉下轄村
- 湖北省孝感市雲夢縣下辛店鎮太和村
-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烔煬鎮太和村
- 山西省吉縣東城鄉下轄村
-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丙麻鄉太和村
- 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拉市鎮太和村
-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浣東街道太和村
- 雲南省紅河彌勒縣虹溪鎮太和村
-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庄街道太和村
-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九街鎮太和村
- 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寶山鎮太和村
- 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白王鎮太和村
- 山西省陵川縣楊村鎮下轄村
- 雲南省普洱墨江縣景星鄉太和村委會
- 雲南省普洱鎮沅縣振太鄉太和村民委員會
- 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鳴音鄉太和村
- 雲南省麗江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鳴音鄉太和村
- 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鐵廠鄉太和村
- 重慶市江津市中山鎮太和村
- 湖北省鍾祥市豐樂鎮下轄村
-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河口鎮太和村
- 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岩腳鎮太和村
-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文峰鄉下轄村
太和村
雲南省保山騰衝縣新華鄉太和村
太和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8.00公里,國土面積17.33平方公里,海拔1355.00米,年平均氣溫0.00℃,年降水量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2191.00畝,其中人均耕地0.90畝;有林地18726.00畝。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04戶,有鄉村人口1689人,其中農業人口1616人,勞動力117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59人。201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37.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10.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
該村截止2014年底,全村有404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404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5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4戶。該進村道路為屬於彈石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8.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458.5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58.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8畝。該村到2014年底,有12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7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191.00畝(其中:田817.00畝,地1374.00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8726.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5.5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9畝,主要種植柑桔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3284.40畝。
該村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37.7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01.71萬元,畜牧業收入217.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860頭,肉牛90頭,肉羊820頭);林業收入115.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27.00萬元,工資性收入1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1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9.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35人,在省內務工200人,到省外務工35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07.0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柑桔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產業。
該村現有農戶404戶,共鄉村人口1689人,其中男性890人,女性799人。其中農業人口1616人,勞動力1177人。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6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2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4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3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161戶。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5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60.8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259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37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37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太和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新華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1.00公里,距離中學8.1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51人,中學生123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458.5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58.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8畝。該村到2014年底,有12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7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一是部分群眾住房困難;二是基礎設施嚴重滯后,還有6個小組村內道路沒有硬化;三是擺依地小組、長漢壩小組座落在滑坡地帶,屬於中型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四是部分溝渠水源差,溝基不穩;五是節能設施建設不完善;六是農業基礎脆弱,產業單一,群眾增收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一是申報項目,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二是進行科技培訓;三是鞏固傳統農業,加快二、三產業發展,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打造江邊休閑旅遊垂釣區。發展產業:一是發展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的產業;二是加大特色產業的開發與發展;三是發展一批小型茶葉、水果加工企業。。
該村設黨小組10個,黨員總數75人,黨員中男黨員66人,女黨員9人。團員9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