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樂鄉
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播樂鄉
播樂鄉位於沾益區駐地東北部,鄉政府駐地距沾益區城58公里,到倒石岩公路為柏油路,與天宣高等級公路相接,交通方便。東與富源縣毗鄰,北與宣威市接壤,是省級革命老區。
播樂鄉位於沾益區駐地東北部58千米處,平均海拔2100米,最高海拔在奴革村委會的白石腦包,為2484米,最低海拔在奴革村委會大坡村大河邊,為1977米。轄區面積285.02平方千米。
全鄉轄羅木、樂利、奴革、小海、大海、沙高、水田、偏山、鴨團、沙石嶺10個村委會,65個村民小組,69個自然村,居住著漢族、回族、彝族。
村委會 | ||||
羅木 | 樂利 | 奴革 | 小海 | 大海 |
沙高 | 水田 | 偏山 | 鴨團 | 沙石嶺 |
2007年末,全鄉總戶數8678戶,總人口34032人,同比增1.2‰。其中,農業人口32896人,佔總人口的96.6%;非農業人口1136人,佔總人口的3.4%;少數民族652人,佔總人口的1.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1人。
2007年農村社會總產值達到44868萬元,比2003年25910萬元增18958增長73.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107元,比2003年1560元增547增長35.1%;糧食總產量達2530萬公斤,比2003年1749萬公斤增長44.6%,人均有糧740公斤,比2003年的542公斤增198公斤;畜牧業產值達9615萬元,比2003年4780萬元增4835增長101.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剔出政策性減少因素)達883萬元,比2003年520萬元增363萬元,增長69.8%。
播樂鄉
2007年底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484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75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9%;林業收入7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5%;牧業收入403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9.5%;第二、三產業收入44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9.6%;外出務工收入48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2%;漁業收入3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0.2%。農民人均純收入210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
全鄉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居住為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播樂鄉已有175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的農戶228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4119戶。2007年底全鄉擁有汽車322輛,拖拉機327輛,摩托車1680輛。
播樂中學是滇東北地區革命鬥爭的策源地。播樂中學的創始人溫培群。1937年夏,中共黨員樊子誠帶著建立革命據點的重任來到學校,與溫培群共同努力,先後辦起了初中,簡易師範和農業職業學校。在中共雲南省工委領導下,先後在沾益、宣威、平彝(今富源)、曲靖等縣建立了40餘個革命據點。1948年9月5日,播樂中學與附近農民武裝一起,在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三支隊的接應下,成功的舉行了武裝起義。之後,起義部隊轉戰雲南,為雲南特別是為滇東北地區的解放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1949年9月6日播樂中學被國民黨89軍燒毀。1982年恢復重建了播樂中學。為了更好的發揚當年播樂中學的優良傳統,建設德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培養人才起到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在“九.五”起義50周年和播中恢復重建16周年之際,建立紀念館。
播樂鄉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7年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全鄉總收入為9793萬元,佔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6%。發展種植中藥材、養山雞、養野豬等特色產業,規劃大力發展種植中藥材特色產業,2007年全鄉共種植中藥材9000餘畝,實現總產值1500多萬元,2008年種植中藥材面積達10000多畝,預計總產值將超過2000萬元。擁有縣級龍頭企業1個;專業合作組織2個。
全鄉在農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時共有耕地38377畝(其中:水田7858畝、旱地30519畝),後來由於荒坡、荒山、荒地等的開發利用,現有耕地6萬餘畝,人均佔有耕地1.8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烤煙、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27338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419畝,主要種植花椒、核桃、蘋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133畝,其中養殖面積195畝;草地21084畝;荒山荒地67825畝。有煤、鐵礦、硼潤土等礦產資源。
播樂鄉政府駐地到沾益縣城公路為柏油路、水泥路,路面已很差,村鄉公路多為土石路。2007年底,全鄉61個自然村中,通公路的59個、通電的61個、通水的54個(其中自來水入戶5823戶)、通電話的60個(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698戶)、通廣播的37個、通有線電視的57個(已接通有線電視的農戶數2503戶)。建設有沼氣池的農戶數3259戶,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數2223戶,裝有太陽能的農戶數397戶,建有小水窖412口,人畜分居的4450戶,村內主幹道已完成硬化22個自然村。
全鄉還有7個自然村沒有通自來水,有120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4個自然村沒有通有線電視。全鄉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178畝,高穩產農田僅有1014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1畝。
播樂鄉共有初級中學2所,完小10所、幼兒園3所。校舍建築面積20431平方米。在校學生5685人,其中:中學生2213人、小學生3472人。教職工408人。中學升學率93.9%,小學升學率100%,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播樂中學創建了省級文明單位,中心學校創建了市級文明單位。已有多媒體教室,可進行遠程教育。全鄉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全鄉建有文化活動室15個、圖書室12個、業餘文娛宣傳隊5個,創建農村文化活動戶6戶,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
各級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改善辦學條件,排除中小學危房7246平方米,新建、擴建校舍9792平方米。按省定一類標準配齊了中小學校理化生、科學、體育等教學設施,建設好多媒體教室2個、計算機教室2個,校園教育網2個,衛星接收點12個,光碟播放點25個。設備日臻完善。立足發展的理念,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課程改革,突出以教為本的校本教研,推進“一三五八”名師工程,加強教學研究,實施教師專業發展強校戰略,不斷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創新德育工作思路,積極開展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建設,豐富大課間活動,以創建書香校園、安全文明校園為契機,推進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營造良好育人環境,構建和諧校園。學校辦學水平逐步提高,播樂中學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和文明學校,羅木中學等3所學校被評為市級文明學校,奴革小學等8所學校被評為縣級文明學校。樂利小學等3所學校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播樂中學被評為省級綠色學校,羅木中學等3所學校被評為市級綠色學校。
建有農民技術學校10個,加大科普工作力度,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培養了大批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播樂鄉現有農戶8433戶,鄉村人口33698人,其中男性17690人,女性16008人。其中農業人口32883人,勞動力21738人。本鄉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32986人,彝族602人,回族89人,其他民族21人。到2007年底,全鄉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1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685人,參合率84%;享受低保945人。全鄉有衛生院1所,醫護人員21名,村級衛生所9所,醫護人員24名,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還設立計劃生育服務所1個,醫護人員4人。全鄉建有公廁15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0個,全鄉人畜混居的農戶數3459戶,占農戶總數的41%。
2009年3月26日,市檢查驗收組對播樂鄉創建“無文盲鄉”工作進行檢查驗收,通過查看基地建設、查閱資料,受到驗收組同志的一致好評,順利通過驗收。
自開展創“無文盲鄉”工作以來,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有力措施,明確各部門職責,簽訂目標責任書。各部門齊心協力,相互配合,各項工作成效顯著。全鄉累計脫盲753人,提高班結業498人,成人班結業423人,15—24周歲非文盲率達100%,15—50周歲非文盲率達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