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藍

埃及藍

埃及藍一種硅酸銅的混合物;著名的古埃及玻璃料或陶釉,並逐漸發展為顏料。埃及藍是已知最早的人造顏料之一,用於繪製古埃及壁畫的水溶性藍、綠色顏料。這種顏料被流傳到美索不達米亞、克里特和其他地中海地區,之後在義大利以龐貝藍(POMPEIAN BLUE)的名稱製造。根據維特魯威(Vitruvius,公元前1世紀)的說法,埃及藍是從亞歷山大城傳到義大利波佐利(Pozzuoli Poteoli)的,並且由威斯托里人負責生產(波佐利藍)。要製造出軟顏料形式的純正埃及藍極為困難,因此,埃及藍只有在20世紀初才被一家巴黎公司所利用;近年來人們對它需求量已經很少了。既然大量現代顏料都可以取代真正的埃及藍,人們對它的興趣便僅限於古物研究方面。除非特別表明是埃及藍,否則任何呈現出埃及藍或龐貝藍的現代顏料可能是在耐久性方面令人懷疑的合成色淀顏料。埃及藍的別名還包括亞歷山大藍或亞歷山大(人)藍、藍琉璃、波佐利藍、費斯托里恩藍、義大利藍(ITALIAN BLUE)、威尼斯人藍和石青拉丁語中的“天藍色”,caernleum)。略呈綠色調的埃及藍稱為埃及綠,不過多數在古代繪畫里使用的埃及綠和地中海綠都是藍色和赭石黃混合而成的。

簡介


埃及藍,最早是1814年在義大利壁畫中發現的藍色顏料,其成分為硅酸鈣銅(CaCuSi2O6),曾被認為是最早的合成顏料;但後來考古學家發現,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即以其繪製裝飾物,作為青金石的仿製品。非天然顏料在古代並不多見,特別是藍紫色,堪稱稀罕。迄今為止只有埃及藍、中國紫瑪雅藍被確認為是出現於工業社會以前的三種人造藍紫色。

相關


埃及藍的形成溫度在800~900℃,是在正常的固態煅燒中或者使用鹼金屬化合物作為助熔劑得到的。這項顏料製作技術約於公元700年在原產地失傳了,卻被傳到地中海國家后在義大利被製造出來,也被命名為龐貝藍,另有亞歷山大藍、波佐利藍、義大利藍、威尼斯藍等多種別名。與埃及藍同時出現的,還有呈孔雀石青綠色調的埃及綠,它有相同元素組成,通常用來裝飾葉片。法國盧浮宮研究實驗室的S. Pagès-Camagna、I.Reiche等研究人員曾採用X光吸收精細結構分析揭示出埃及藍、埃及綠和現代埃及綠之所以呈色有異,主要原因在於銅離子的化學環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