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雞街鄉的結果 展開

雞街鄉

文山市西疇縣下轄鄉

雞街鄉位於雲南文山市西疇縣西部,縣內水稻雜交制種基地。1952年設雞街鄉,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區,1987年復設鄉。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8公里。面積248.51平方公里,人口29302人(2020年)。通公路。轄雞街、太平、大寨、海子、那馬、牛場壩、王家塘、龍老、中寨9個行政村。有錳、銻、汞礦藏。農產玉米、稻穀。盛產甘蔗。

雞街鄉東南1公里有龍老仙人洞,為縣內最大溶洞群。距文山縣城115公里,距昆明445公里,屬三縣五鄉(鎮)的結合部(東與本縣的倘甸鎮柯渡鎮為鄰,南與富民縣的東村鄉接壤,西北與祿勸縣翠華鄉九龍鄉為界)。

全鄉土壤主要為紅土、沙壤土等。境內最高山峰為四哨以干山,海拔為2680m。主要河流有雞街河、湯浪河、北屏河等;擁有大小水庫13座,壩塘61個,年畜水量730萬立方米;區域內年均氣溫在13.6℃,最高氣溫30℃,最低氣溫4℃。年降雨量11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烤煙、白芸豆、蔬菜、花卉等農作物。

歷史沿革


雞街鄉歷史上曾有“九灣九層域”之名,公元1286年立俏俸縣,元至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改為歸厚縣,隸屬仁德府,縣址在今古城村。明洪武十五年(1383年)廢歸厚縣入尋甸府,明清時為亦郎。
澤和及古城村委內有紅軍長征紀念亭。1936年4月八日,紅六軍團根據命令擬渡普渡河,至款庄小松園遇滇軍部隊阻擊,轉移到雞街宿營,九月經大古城后又遇滇軍尾追,並遭敵機轟炸,在新村露宿的兩位紅軍被敵機奪去了寶貴的生命,為了慰藉烈士的英烈,特在紅軍犧牲的地方敬立紀念碑,永作紀念。
紅軍在渡普渡河受阻,從雞街向柯渡轉移時,一受傷的小號兵被極樂村的諸仕光收留養傷,紅軍走後,滇軍前來搜查,諸家將小號兵藏在房后的竹園裡,並用一口大鍋將洞口蓋住,滇軍走後,小號兵將號留給諸家就出發了,解放后,諸家將軍號獻出,現收藏在革命軍事博物館。雞街環境優美,四哨村委會有風景迤邐的萬畝草山,南海村委會大海嘎村內有號稱“滇中核桃王”的百年核桃樹,生機勃勃

地理環境


全鄉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有耕地總面積40126畝(其中:水田17740畝,旱地22386畝),人均耕地1.29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烤煙等作物;擁有林地209872.85畝,森林覆蓋率達49.6%;其中:經濟林果5725.27畝,人均經濟林果0.18畝,主要種植板栗、核桃、蘋果、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達到2761畝,其中:水產養殖面積1206畝;其他面積63984.35畝。主要礦產資源有鐵礦、石灰石、鈦礦,錳礦等。
雞街鄉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鄉內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較好。通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以烤煙、白芸豆、蔬菜、花卉、板栗、核桃等為主的特色產業,2006年共種植烤煙11000畝,白芸豆4500畝、蔬菜1000畝、花卉224畝、板栗24000畝;全鄉養殖大小牲畜54114頭(匹、只),規劃引導扶持發展烤煙,白芸豆、蔬菜、花卉、小春洋芋等特色產業。
鄉內保催大箐海拔1962.9米,是全縣最高峰,最低海拔830米。年平均氣溫18℃,立體氣候明顯,資源豐富,適宜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是西疇山地烏骨雞的發源地。
耕地以坡地、岩溶山地為主,截至2007年,總耕地面積27818畝,其中田5647畝,人均耕地0.78畝。

行政區劃


全鄉轄11個村民委員會87個自然村99個村民小組。
村民委員會雞街
澤和
恥格
極樂
黑山
南海
拖姑
古城
彩己
北屏
四哨

人口民族


全鄉下轄11個村民委員會,99個村民小組。2006年,全鄉總戶數7999戶,人口31946人,其中:農業戶共計7684戶,農業人口31033人;非農戶數315戶,非農業人口913人。農業人口中,鄉村勞動力資源總數20092個;勞動年齡內人口數18082人;從事農林牧漁業人數16306人;從事第二、三產業人數為3786人,分別占農村勞動力資源總數的81%和19%。
2021年6月29日,西疇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雞街鄉的人口數為29302人。

經濟


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12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62萬元,佔總收入的49%;畜牧業收入2358萬元,佔總收入的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7760頭,肉牛3480頭,肉羊7790頭,商品家禽46000隻);漁業收入37萬元,佔總收入的0.5%;林業收入496萬元,佔總收入的6.1%;第二、三產業收入699萬元,佔總收入的8.6%。農民人均純收入144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和林業為主。全鄉外出務工收入為9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72人,在省內務工1690人,到省外務工182人。
雞街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鄉,農民主要經濟收入靠種植業、養殖業和林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洋芋,經濟作物主要是烤煙、白芸豆。2006年種植烤煙11000畝,實現產值1870萬元,完成烤煙稅收150.7萬元,白芸豆全鄉種植4500畝,產值365萬元。經濟林果主要以板栗,核桃為主,全鄉種植板栗24000畝,實現產值350萬元,雞街板栗以口感好、不宜生蟲而聞名,是有名的板栗之鄉。花卉到2006年發展較快,全鄉共有240畝百合花,是全縣種植規模較大的鄉鎮之一。畜牧業主要以養殖豬、牛、羊為主,2006年實現畜牧業產值2358萬元。

社會


基礎建設

全鄉3個村委會已實施村村通工程,行政村通達率為98%,87個自然村中4個已經實現通電、通路、通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五通,83個自然村尚未通通有線電視,11個行政村已有客車定時往返運輸(經過),村民出行主要乘坐客車,出行交通方便;通有線電視508戶,入網率6.6%;有固定電話1365戶,佔總戶數的17.8%。全鄉有1948戶通自來水,佔總戶數的25.4%,有3967戶飲用井水。擁有電視機農戶6129戶,佔總戶數的79.8%;安裝有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702戶,佔總戶數的61%;其中: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337戶,佔總戶數的43%。
全鄉有集貿市場1個。共擁有汽車101輛,農用運輸車137輛,拖拉機531輛,摩托車2631輛。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4481畝,有效灌溉率為36%,其中: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17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面積0.44畝。截止2006年末,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戶103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99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94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472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6826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有36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其他結構住房的農戶25戶。
截至2007年,全鄉公路總里程達405.4公里,村委會、村小組通簡易公路率分別達100%和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