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塔

廣東省羅城鎮古塔

文塔位於廣東省雲浮市羅定市羅城鎮。建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該塔為八角形,外7層內分13層,是仿樓閣式磚木結構塔,塔內磚階為“穿壁繞平座”結構,總高47米,坐落在紅粉石砌須彌座台基之上,無副階,各層均以角磚和線磚相間砌出腰檐平座,並以磚砌出角柱、闌額,頂層豎帶銘刻的蓮花座塔剎柱。

簡介


1985年羅定縣政府公布為羅定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縣政府重修,1989年廣東省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重新核定公布。
文塔
文塔
羅定文塔原名為三元寶塔,“三元”的意思是希望羅定的考生在當時的科舉考試中能連“三元”。三元寶塔原為文人而建,自古為文人所重視,塔身高而尖,嚴似一支文人所用的尖筆,又稱筆塔,人便把它改叫為文塔。建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高47米,外觀七層,內分十三層,整個塔身如七朵盛開的鮮花疊成,頂層的蓮花座鐵柱、塔剎九霄盤、寶珠等鑄件總重逾七噸,為廣東古塔之最。
徠鐵柱上鐫刻有造塔時的建塔銘,也是迄今廣東省已發現和保留最完好的有絕對年代的鐵鑄塔柱,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塔之初在塔的右側建成當時羅定州的最高學府維心堂。為了彰顯文塔和維心堂的風采和地位,還請當朝狀元黃士俊撰寫了《創建文塔維心堂記》。
文塔
文塔

附近景點


國恩寺

國恩寺
國恩寺
國恩寺位於新興縣集成鎮的龍山腳下,距城13公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是六祖惠能的舊居和園寂之所。是惠能為報父母養育之恩,於唐玄宗弘道元年(683年)建,名“報恩寺”。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下詔賜名為“國恩寺”(今門額上書“敕賜國恩寺”)。此寺至今已有1308年的歷史了。國恩寺背枕龍山,故又名“龍山寺”。一塊“敕賜國恩寺”金光閃閃的大牌高懸在寺門之上。國恩寺的山門西向。寺正門廣場前,一條10米長的巨龍橫亘騰躍,氣勢逼人,一對巨龍奪寶的立體雕飾,則雄踞於近百米長的寺前高牆之上,氣勢恢宏。經歷朝修建,院宇精嚴,布局壯觀,建築面積廣達9200多平方米。

鄧發故地

鄧發(1906年3月7日-1946年4月8日)生於雲浮市(今雲城區)附城鄉石塘村。只受過初小教育。十五歲隨五哥鄧芳外出廣州、香港等地謀生,1925年參加領導省港大罷工,併當選為工人代表。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國發黨廣東省黨部北伐青年工作隊隊長。協助陳延年、鄧中夏、蘇兆征等組織宣傳隊、運輸隊和救護隊,且隨北伐軍出征中原。廣州起義失敗後轉赴香港搞地下工作。經過長期革命鬥爭鍛煉,鄧發已成為中國工運領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