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主
點主
漢字“主”字有多義,其一為“神主”。所謂“神主”,又稱木主、牌位,即寫有死者姓諱、身份、官職、封謚等供人們祭奠的靈牌。在傳統文化的語境里,為故去的長輩製作靈牌的過程稱“作主”,而請人用硃筆補上靈牌上“主”字一點的儀式則稱為“點主”。“作主”、“點主”之俗流布廣、影響大、講究多、成為國人踐行“慎終追遠”孝道觀的重要載體。
目錄
點主在穆靈上堂時舉行,事先寫就死者神位牌(柱),即×X X之“王位”。然後請縣令或當地紳耆上堂,用殊筆在“王”字加一點,成為。主位”,象徵紅到頭頂。預示子孫昌盛,故必擇亡者吉日,全家穿吉服,鳴炮奏樂,燈煥然,近似喜慶。
點主
直至現在,中國的許多地方、許多民族都保留著“點主”的習俗。只是“點主”儀式大同小異。
如民國十年四川《合川縣誌 風俗》記載:“作木主,請親友善書(者)題之,曰‘題主’。刺孝家指血,請貴者和朱點神主字,曰‘點主’。”
至今,湖南省武岡市仍保留點主儀式。
“點主”儀式也是武岡喪禮中極其隆重的一項。武岡喪俗,在死者出殯的前一夜,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稱之為“家祭”。即請人寫出死者生前的苦情與功德,由領祭人宣讀,眾孝子跪在靈柩前聆聽,親友旁聽。家祭儀式中最重要的一個儀式就是“點主”儀式。現將武岡仙逝老人的點主儀式實錄如下:
點主儀式開始前,大門外設立點主案。點主案就地取材,搭建簡易,用八仙桌搭成,下層兩張桌子,上層一張桌子。下層燃三對白蠟,三枝香,設立香帛所、酒樽羹饌所、加冠更衣所、迎神送神所等。擺放五副碗筷,並供奉三牲,即全雞、全魚、全豬。此三樣祭品均由出嫁的女兒備辦,故稱“女辦三牲”。點主案上層為點主台,點一對白蠟、一枝香。點主儀式開始后,眾孝子身著麻衣,腰纏麻繩,頭戴“綉龍”(即孝冠),手拿“孝堂棍”(即孝棍)面向大門外俯伏跪在點主案前。點主官沐手、凈面過後,便登台準備點主。
點主官登上點主台後,首先由孝子跪行三拜九叩大禮,然後陪祭人將主牌捧上,請出“神主”。
“神主”是一塊高約一尺、寬約三寸、厚約半寸的木牌,安在一個長方體的木座上。點主儀式中又蒙以紅綢,系七綵線。木製牌位從中間剖開,分為內外兩層,外層寫著“故父X公諱(寫得很小)XX老大人之神主位”或“X門X氏諱(寫得很小)XX老孺人之神主位”;內層同樣寫上“故父X公諱(寫得很小)XX老大人之神主位”或“X門X氏諱(寫得很小)XX老孺人之神主位”,“神”字少寫“最後一豎”,“主”字少寫“最前一點”。牌位右邊寫生期:“生於XX年X月X日X時 受生”或“東來 XX年X月X日X時”,牌位右邊寫著卒時:“卒於XX年X月X日X時 壽終”或“西去 XX年X月X日X時。其中,“年”字少寫“最後一豎”,“月”字少寫“最後一橫”,“日”字少寫“中間一橫”,“時”字少寫“最後一點”。
“點主”儀式一般由兩人主持。領祭人當地稱為“家祭老師”,陪祭人稱為“禮生”。
兩人唱和對答,領祭人首先用似唱非唱的語調念道:
麻衣似雪千年恨,血淚如珠兩眼傷。孝家舉行告靈告祖出紙禮、點主禮時候正當,有事者各執其事,無事者站立兩旁,里門外聽設。
領祭人:設立香帛所。陪祭人:香帛所已設。
領祭人:設立酒樽羹饌所。陪祭人:酒樽羹饌所已設。
領祭人:設立加冠更衣所。陪祭人:加冠更衣所已設。
領祭人:設立迎神送神所。陪祭人:迎神送神所已設。
領祭人:設立點主案。陪祭人:點主案已設。
領祭人:設立左右八牌所。陪祭人:左右八牌所已設。
領祭人:設立金鼓樓。陪祭人:金鼓樓已設。
領祭人:設立奏樂亭。陪祭人:奏樂亭已設。
領祭人:諸所概設。廊下司鼓者擊鼓三通,三通鼓止,司金者鳴金數點,奏壽筵開大樂一曲,孝男、孝女、孝眷人等躬對於“故父X公諱(寫得很小)XX老大人之神主位”或“X門X氏諱(寫得很小)XX老孺人之神主位”靈位前鞠躬。
領祭人:請點主官凈巾、沐手、凈面。
領祭人:點主官登位,眾孝子行安位四大禮,鞠躬初跪、初起,鞠躬亞跪、亞起,鞠躬三跪、三起,鞠躬四跪,俯伏長跪。執事者舉手面靈上香,進香以香歸於靈爐,司樽者舉杯奠爵,進爵以爵滴於茅沙,司帛者傳帛、獻財帛,進財帛以帛焚於望燎。
點主官沐手、凈面后登上點主台。
領祭人:請孝長君俯伏長跪,請點主官去紅絲。陪祭人:紅絲去。
領祭人:請點主官去蒙頭。陪祭人:蒙頭去。
領祭人:請點主官握主。陪祭人:主握。
領祭人:請點主官排主。陪祭人:主排。
領祭人:請點主官延主。陪祭人:主延。
點主儀式開始后,點主官除去“神主”上蒙系著的紅紗與七綵線,並將之從木座上拆開平放在點主案上。
領祭人:請點主官執管。陪祭人:管執。
領祭人:請點主官去巾。陪祭人:巾去。
領祭人:請點主官開毫。陪祭人:毫開。
領祭人:請點主官染毫。陪祭人:毫染。
領祭人:請點主官受生氣。陪祭人:生氣受。
舊禮點主時,領祭人刺眾孝子中指血和(huò)硃砂以為墨,點主官染毫后,對毛筆吹三口氣,謂之受生氣。
領祭人:請點主官點生年。陪祭人:生年點。
領祭人:請點主官點生月。陪祭人:生月點。
領祭人:請點主官點生日。陪祭人:生日點。
領祭人:請點主官點生時。陪祭人:生時點。
領祭人:請點主官再染毫。陪祭人:毫再染。
領祭人:再受生氣。陪祭人:生氣再受。
領祭人:請點主官點卒年。陪祭人:卒年點。
領祭人:請點主官點卒月。陪祭人:卒月點。
領祭人:請點主官點卒日。陪祭人:卒日點。
領祭人:請點主官點卒時。陪祭人:卒時點。
領祭人:請點主官穿內神。陪祭人:內神穿。
領祭人:請點主官點內主。陪祭人:內主點。
領祭人:請點主官合主。陪祭人:主合。
點主官分別補足“神主”內層“年月日時”的缺筆,並把拆開的神主合起來。
領祭人:請點主官穿外神。陪祭人:外神穿。
領祭人:請點主官點外主。陪祭人:外主點。
領祭人:請點主官豎主。陪祭人:主豎。
點主官分別補足“ ”“王”的缺筆,然後將神主安放在木座上。
領祭人:請點主官左貫耳。陪祭人:左思聰。
領祭人:請點主官右貫耳。陪祭人:右耳明。
領祭人:請點主官通天庭。陪祭人:天增福壽。
點主官在“神主”的左側面、右側面、正上方分別畫一個圓圈。
領祭人:請點主官三染毫。陪祭人:毫三染。
領祭人:請點主官貫地府。陪祭人:地發貞祥。
領祭人:請點主官光前。陪祭人:前光百代。
領祭人:請點主官裕后。陪祭人:后裕萬年。
點主官在“神主”木座的底部畫一個圓圈,並在“神主”正面的上方寫一個“光”字,在神主的背面寫上一個“裕”字。
領祭人:請點主官隨書四字。
點主官在“神主”的背面“裕”字之下寫“榮華富貴”四字。
領祭人:請點主官蓋蒙頭。
領祭人:請點主官封龍口。
點主官將紅綢蒙在“神主”上,繫上紅絲。在整個“點主”儀式當中,點主官都不擱筆,俗以為這樣點主的硃筆帶有神力,點在有疾病的部位即可痊癒。此時,有疾病的人紛紛上前請求點主官用硃筆點患病的部位。
點主官:古帝以來有三王,王字加點有主張,今日神主由我點,後代兒孫得榮昌。
領祭人:請孝長君接主,孝男孝眷人等謝點主官四大禮,鞠躬初跪、初起,鞠躬亞跪、亞起,鞠躬三跪、三起,鞠躬四跪,四起。廊下樂師作將軍令一調以送點主官祿位高升,孝男隨賓回位。懷抱神主上高堂,對一靈前三叩首四季早晚一爐香,孝男俯伏長跪,孝長君開巾出主。
謝禮完畢,孝長子懷抱“神主”,將“神主”安放在神龕上,至此“點主”儀式完成。
“點主”儀式是武岡喪俗中最隆重的一項。它反映了儒家在喪葬問題上的基本主張——“慎終追遠”,它體現了武岡人傳承千年的孝道。
武岡的“點主”儀式的另一功能是澤佑後代。“點主”儀式中領祭人封贈死者後人“前光百代、后裕萬年”;臨近結束,點主官不忘封贈死者後人“榮華富貴、長發其祥”,這些都體現了生者希望通過隆重的紀念儀式禱告亡靈,祈求吉祥如意的願望。幾千年來人們形成的喪葬禮儀,是既要讓死去的人在天之靈得到告慰,也要讓活著的人平安順意。在整個“點主”過程中,是生者與死者的對話,也是生者與生者的對話。生者與死者之間存在著一個堅韌的結——追思先人;生者與生者之間也存在一個結——教育後代。這兩個結,表現在他們的實體聯繫中,也表現在他們的精神聯繫之中。武岡喪禮折射出人們從精神上慰藉亡靈,關心死者到另一世界的安危、境遇,以及教育後代,祈求其對後代子孫的庇佑,充分反映了後代子孫對亡者的追思之情和良好祝願。
武岡喪禮功能的外在顯現,便是注重宗族關係。通過“點主”等喪葬中儀式來加強族人對共同祖宗的認同感,是喪俗保留至今的一個功能。舊時死者的牌位是要安放在祠堂裡面,接受供奉和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