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葉蘭

蘭科蘭屬植物

硬葉蘭(CymbidiumbicolorLindl.),為微子目蘭科下屬植物,產於中國,尼泊爾、不丹、印度等國家也有分佈,常生於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樹上。

硬葉蘭全草含黃酮甙、氨基酸,以全草入葯,為蘭科藥用植物,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瘀止血等功效,硬葉蘭喜陰,怕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此外,硬葉蘭還跟其它蘭科植物一樣極具觀賞價值。

物種簡介


硬葉蘭
硬葉蘭
命名來源:(原亞種)[]
中國植物志:18:196
組中文名:硬葉組
組拉丁名:Sect.Cymbidium
亞屬中文名:蘭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Cymbidium
屬中文名:蘭屬
屬拉丁名:Cymbidium
亞族中文名:萼足蘭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CyrtopodiinaeBenth.
族中文名:樹蘭族
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Humb,Bonpl.etKunth
亞科中文名:蘭亞科
亞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蘭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綱中文名:單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ORCHIDACEAE
硬葉蘭為蘭科藥用植物,以全草入葯。葉4-7枚,帶形,厚革質,長20-80厘米,寬1-l.8厘米。

分佈範圍


產地分佈:產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雲南西南部至南部。生於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樹上,海拔可上升到16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也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泰國。

生長環境


硬葉蘭喜陰,怕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宜空氣流通的環境。

形態特徵


硬葉蘭
硬葉蘭
附生植物;假鱗莖狹卵球形,長2.5—5厘米,寬2—3厘米,稍壓扁,包藏於葉基之內。葉(4--)5--7枚,帶形,厚革質,長22—80厘米,寬1—1.8厘米,先端為不等的2圓裂或2尖裂,有時微缺,基部的鞘有寬1—1.5毫米的黑色膜質邊緣。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穿鞘而出,長17--28厘米,下垂或下彎。
總狀花序通常具10--20朵花;花苞片近三角形,長1.5--4.5毫米;花梗和子房長1—1.5厘米;花略小,直徑3---4厘米;萼片與花瓣淡黃色至奶油黃色,中央有1條寬闊的栗褐色縱帶,帶寬達34毫米,唇瓣白色至奶油黃色,有栗褐色斑;萼片狹長圓形,長1.4—1.7(--2)厘米,寬3—5毫米;花瓣近狹橢圓形,長1.2—1.4(--1.7)厘米,寬3---4毫米;唇瓣近卵形,長1.2—1.4厘米,3裂,基部多少囊狀。
上面有小乳突或微柔毛;側裂片短於蕊柱;中裂片外彎;唇盤上有2條縱褶片,不間斷,兩端略膨大,上面有小乳突或微柔毛;蕊柱長8—12毫米,略向前彎曲,有很短的蕊柱足;花粉團2個。蒴果近橢圓形,長3.5—5厘米,寬2.5—3厘米。花期3—4月。

主要變種


本組

Sect.Cymbidium——EucymbidiumLindl,Gen.Sp.Orch.Pl.162.1833.葉厚革質,先端不等的2裂或微缺;花葶通常下垂或下彎。本組模式種:Cymbidiumaloifolium(L.)Sw.全組約5種,產亞洲熱帶地區;中國有1種及1亞種。

亞屬

附生蘭;花較小;唇瓣與蕊柱離生;花粉團2個,後方有深裂隙,三角形至橢圓形,略壓扁,極罕花粉團4個(我國不產)。本亞屬模式種:Cymbidiumalofolium(L.)Sw.全亞屬有6組約16種,產亞洲熱帶至亞熱帶地區;中國有3組4種。

本屬

硬葉蘭
硬葉蘭
Sw.inNov.ActaSoc.Sci.Upsal.6:70.1799;P.F.HuntinKewBull.24:93.1970;SethetCribbinArditti(ed.),Orch.Bi-ol,Rev.Persp.3:283.1984;DuPuyetCribb,GenusCymbidi—um54.1988.——JensoaRafin,F1.Tellur.4:38.1836.——CyperorchisBl,Rumphia4:47.1848.--IridorchisBl,Orch.Arch.Ind.1:92.1858.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球形、橢圓形或梭形,較少不存在或延長成莖狀,通常包藏於葉基部的鞘之內。
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花葶側生或發自假鱗莖基部,直立、外彎或下垂;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較少減退為單花;花苞片長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較大或中等大;萼片與花瓣離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時與蕊柱合生達3—6毫米;側裂片直立,常多少圍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彎;唇盤上有2條縱褶片,通常從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時末端膨大或中部斷開,較少合而為一;蕊柱較長,常多少向前彎曲,兩側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時具短毛,花粉團2個,有深裂隙,或4個而形成不等大的2對,蠟質,以很短的、彈性的花粉團柄連接於近三角形的粘盤上。
本屬后選模式種:Cymbidiumaloifolium(L.)Sw.(EpidendrumaloifoliumL.)全屬約48種,分佈於亞洲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向南到達新幾內亞島和澳大利亞。中國有29種,廣泛分佈於秦嶺山脈以南地區。本屬的地生種類,如春蘭蕙蘭寒蘭建蘭墨蘭等,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世界上最早的兩部蘭花專著,即《金漳蘭譜》(1233)和《蘭譜》(1247),就是專門論述蘭屬地生種類及其栽培經驗的。近年來,大花附生種類,如虎頭蘭黃蟬蘭獨佔春等也受到很大的重視。主要以大花種類為親本,雜交培育出來的大花蕙蘭品種系列,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當今花卉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

亞族

Benth.InJ.Linn.Soc.Bot.18:288.1881,"Cyrtopodieae".附生、地生或罕有腐生草本,具假鱗莖或球莖狀塊莖;假鱗莖與塊莖具節。葉螺旋狀排列或二列,常散生於假鱗莖上,摺扇狀或對摺,基部有關節。花序側生或偶見頂生,不分枝或分枝,具數花至多花;花小至大,扭轉;萼片與花瓣離生;唇瓣具或不具囊或距;蕊柱具或不具蕊柱足;花藥俯傾,有葯帽;花粉團2或4個,蠟質,具或不具粘盤柄,通常有粘盤;柱頭凹陷。本亞族模式屬:CyrtopodiumR.Br.共含12屬,全球熱帶地區均有分佈,但主要產亞洲與非洲。中國有1屬。

本族

Humb,Bonpl.EtKunth,Nov.Gen.Sp.Pl.1:269.1815.附生或較少地生或腐生草本,偶見攀援藤本;附生種類常有假鱗莖或肉質莖。葉基生或莖生,常為革質、紙質或肉質,罕有草質,少數無葉(腐生種類)。花變化較大;萼片合生或離生;唇瓣有距或無距;花藥以狹窄基部或花絲連接於蕊柱,常俯傾,兩葯室一般密接並藏於葯帽之內,花后常枯萎或脫落;花粉團一般4—8個,較少2個,蠟質或有時粒粉質,具或不具花粉團柄或粘盤,偶見粘盤柄;蕊喙一般位於柱頭上方。本族模式屬:EpidendrumL.共約340屬,全球均有分佈,主要見於熱帶。中國有29個亞族含72屬。

亞科

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狀莖、塊莖或假鱗莖。葉莖生或基生,摺扇狀、對摺或具網狀脈,草質至革質。花序(或花葶)頂生或側生;花通常兩側對稱,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轉,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團塊,稱花粉團;花粉團2--8個,粒粉質或蠟質,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團柄並連接於粘盤,也有直接連接於粘盤或通過粘盤柄連接於粘盤的,較少既無花粉團柄又無粘盤柄與粘盤的;柱頭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實通常為蒴果;較少呈莢果狀。種子通常兩端有延長的翅,較少無翅並有厚的外種皮。本亞科模式屬:OrchisL.共約690餘屬,全球均有分佈。中國有4個族,42個亞族共167屬。

本科

硬葉蘭
硬葉蘭
地生、附生或較少為腐生草本,極罕為攀援藤本;地生與腐生種類常有塊莖或肥厚的根狀莖,附生種類常有由莖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質假鱗莖。葉基生或莖生,後者通常互生或生於假鱗莖頂端或近頂端處,扁平或有時圓柱形或兩側壓扁,基部具或不具關節。花葶或花序頂生或側生;花常排列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少有為縮短的頭狀花序或減退為單花,兩性,通常兩側對稱;花被片6,2輪;萼片離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態常有較大的特化,明顯不同於2枚側生花瓣,稱唇瓣,唇瓣由於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轉或90°彎曲,常處於下方(遠軸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側膜胎座,較少3室而具中軸胎座;除子房外整個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狀體,稱蕊柱;蕊柱頂端一般具葯床和1個花藥,腹面有1個柱頭穴,柱頭與花藥之間有1個舌狀器官,稱蕊喙(源自柱頭上裂片),極罕具2—3枚花藥(雄蕊)、2個隆起的柱頭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時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狀,稱蕊柱足,此時2枚側萼片基部常著生於蕊柱足上,形成囊狀結構,稱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團塊,稱花粉團,花粉團的一端常變成柄狀物,稱花粉團柄;花粉團柄連接於由蕊喙的一部分變成固態粘塊即粘盤上,有時粘盤還有柄狀附屬物,稱粘盤柄;花粉團、花粉團柄、粘盤柄和粘盤連接在一起,稱花粉塊,但有的花粉塊不具花粉團柄或粘盤柄,有的不具粘盤而只有粘質團。
果實通常為蒴果,較少呈莢果狀,具極多種子。種子細小,無胚乳,種皮常在兩端延長成翅狀。科的模式屬:OrchisL.全科約有700屬20000種,產全球熱帶地區和亞熱帶地區,少數種類也見於溫帶地區。我國有171屬1247種以及許多亞種、變種和變型。蘭科是一個進化而複雜的科,至今對科內各類群間親緣關係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發表的許多蘭科系統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統較為全面,但該系統對鳥巢蘭族(ridb.Neottieae)的處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較合理的處理。本書基本上採用了後者的框架,但將等級作了調整,而對亞族的組成則更多地參考Dressler系統(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
將蘭科分為3個亞科,蘭亞科之下分4個族。其中蘭族(Orchideae)與萬代蘭族(Vandeae)是比較自然的類群,而鳥巢蘭族(Neottieae)與樹蘭族(Epidendreae)則尚存在不少問題。在許多近代蘭科系統中,上述的4個族均被作為亞科,在亞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則是亞族。應當說,大多數亞族的建立是比較客觀的。但族的組合則含有相當多的主觀性,甚至是勉強的拼湊。因此,避繁就簡,在蘭亞科之下只承認4個族,族之下則包含較多的亞族。這樣不僅簡化了層次,而且更為客觀和實用。當然,這也只是權宜之計,有些問題仍然未能解決,如鳥巢蘭族與樹蘭族的特徵交叉過多,有些亞族較為龐雜等。這裡就不作詳細討論了。這裡要說明的是,所提供的“亞科與族的檢索表”和“蘭亞科分亞族檢索表”均系根據國產種類編寫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與亞族的全面特徵,在使用時務請加以注意。

栽培技術


栽種硬葉蘭時植料必須是濕潤的,忌用乾料栽培,同時必須舒展其根系,以便使根系充分地發揮其作用,那種將根系團抱在一起上盆的方法是極端錯誤的。為避免這類情況的發生,可以在上盆前在靠得較緊的根系之間插入一兩片樹葉以分隔根系。栽種過程中忌用力壓植料在添加植料的過程中,搖動盆體使植料自然下落即可,這樣做既確保了植料充分落根,又能保持盆體內植料寬鬆,利於蘭根儘快恢復正常生長。定根水一般來說在栽培后的次日給水較好,但第一次給水必須使用大水一次性澆透,以避免細土沉積現象的發生同時保證盆內根系環境的通透性。
繁殖技術
分株繁殖: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干。
栽培方法
花盆:硬葉蘭有粗壯且長的蘭根,根系發良需要充分的疏鬆透氣,所以盆栽少葉硬葉蘭要用中型的花盆,這樣可以為蘭根提供適當的生長空間。
光照:蘭花是半陰性植物,原生在山的背陽處,所以在盆栽養護要注意,不要使其曝晒於陽光下,選擇光線充足的陰涼處最好。
水分: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為原則。夏季於清晨或傍晚澆水,不宜太多,秋天澆水量可以酌增。冬季澆水雖可大減,但不是不澆,注意不能讓盆土干透。乾旱季節,每天傍晚噴霧,有時一日最好噴數次。澆水要從盆邊澆水,不可當頭傾注。當你輕輕刮開表層土時,可見半乾的土,這就是最適合蘭花生長的濕度了。
施肥:除了葉面施肥以外,基肥會給蘭菌提供一個優越的、富含營養的小環境。
鬆土:必要的鬆土,可以改善土壤的空氣含量,改善土壤溫度。
通風:在養護蘭花的過程中要保持其通風性,通風稍濕潤的環境不但有利於蘭葉的色度,還能減少其病蟲害。

日常管理


硬葉蘭
硬葉蘭
一是空根問題的出現,過干導致蘭根水分不足,細胞不可避免地發生脫水,稍有加重,則造成不可逆的根系細胞損害,這個時候給水,恰恰造成了細胞水腫,加快了根系細胞的死亡,形成空根。
二是假性滲透,在植料過乾的情況下,水往往順盆壁或者在植料之間形成的幾個空隙間流出,從外表看似乎已經澆透,實則還是干土一盆。針對這種情況的出現,有些蘭友“聰明”地採取了“泡盆”的方法,將整個蘭盆浸泡入水中,然後對照時鐘按時取出,雖說其樂也融融,實則苦不堪言,更為可怕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水或者乘水的容器不可避免地將成為某種疾病的傳染源!這種方法,為初學養蘭者戒!
三是糊葉、少芽,生物的孕育、生長都離不開水,芽點的孕育需要充足的水分,這個道理不言而喻,在一個類似“沙漠”的環境下,小草、小樹如何能夠存活呢?糊葉的出現也往往是過度控水造成的後果,包腳葉焦糊雖然不會直接影響到整株蘭花的生命,但畢竟在觀賞價值上受到嚴重的影響。

誤區


關於根系的處理通常在養植硬葉蘭的過程中存在兩個誤區:
1、錯誤的“消毒”概念。
硬葉蘭是根菌共生的植物,只有在根系周圍的蘭菌給根系提供營養,硬葉蘭才能獲得充足的生長必須的物質。不論健康與否,在栽培前均使用殺菌葯“消毒”,實際上就是破壞了這種自然平衡的生長條件,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使蘭花不得不重新繁殖蘭菌,較長的伏盆時間導致了苗、根、芽等的生長遲緩。嚴重者產生比病害更為嚴重的藥害。
蘭菌分有益菌(需氧菌)和有害菌(厭氧菌)之分。只要在一個富含氧氣的環境中,有害菌,也就是產生黑斑病等的病菌很難存活和繁殖。這是一個必須充分認識的一個概念。
2、錯誤的“營養”概念。
首先必須明白,硬葉蘭的種植與蔬菜的種植存在本質的區別,給蘭花提供的營養,除了葉面施肥以外,基肥實質上是給蘭菌提供一個優越的、富含營養的小環境,而不是直接作用於根系的。
3、硬葉蘭與紋瓣蘭(C.aloifolium)在一些標本館中常被混淆。而實際上兩者的區別十分明顯:硬葉蘭的葉革質,一般寬1.5~2.5(~3)cm,先端近於不裂或微凹,唇瓣上的2條褶片不在中部斷開,而紋瓣蘭的葉厚革質,極堅挺,一般寬2~3(~3.5)cm,先端常為明顯的不等2圓裂,唇瓣上的褶片多在中部斷開。此外,紋瓣蘭通常花序較長,具有較多的花,易於區別。
硬葉蘭
硬葉蘭
紋瓣蘭
紋瓣蘭

防治方法


硬葉蘭
硬葉蘭
進入盛夏,濕度和溫度都大幅上升,硬葉蘭進入生殖旺季。每天看著蘭芽怒長,多少有點收穫的喜悅。相信蘭友們每天都會看上幾遍。仔仔細細的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出現病害,難免會影響心情。
事實上,高溫高濕的氣象條件有利於病害的發生,高溫改變了原生質的理化特性,使生物膠體的分散性下降,電解質與非電解質大量外滲,酯類化合物變成層狀,有時還會導致細胞結構的破壞,使細胞核膨大、鬆散、崩裂。高溫還改變其呼吸強度,使植物體內合成受阻,原生質的分解大於合成,尤其在光照不足而氣溫又過高的情況下,受到的破壞尤為嚴重。我們在管理時,時時留心,加強防禦。本著重防於治的植保方針,治早、治小、治了。以免一年辛勞毀於疏忽。
為防止蘭花病害,除了保持環境清潔濕潤,通風,澆水施肥清淡調勻,用藥適時適度,基質乾淨通透,光照適宜等措施外,更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抓住主要矛盾,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治。盛夏季節氣候濕熱,空氣濕度高,是蘭草一年當中生長的黃金季節,也是各種病害的盛發期。為避免病害,我們注意做到兩點:一是控制澆水;二是及時施藥。
如果基質濕悶不潔和過干,基質濕悶不潔,空氣受到排擠,病菌大量繁殖,蘭根受損,各種病害由此而發,危害蘭株。在生死線上掙扎的蘭株,為維持生命就會張大氣孔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各種病菌乘虛而入,病害隨後發生。硬葉蘭度酷暑,消耗較大,抵抗力相對減弱,有的認為高溫季節,由於溫度過高,病害並不明顯,只須做好通風、遮陰就可以了。其實不是。目前正處於高濕高濕季節,正是花卉病害的高發時期。

主要價值


硬葉蘭全草含黃酮甙、氨基酸,以全草入葯,為蘭科藥用植物,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瘀止血等功效。此外,硬葉蘭還跟其它蘭科植物一樣極具觀賞價值,由於具有極高的藥用和觀賞價值,深受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