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話

湖南贛語的分支

平江話,標準稱呼為平江方言,廣義的平江話是指平江地區各種方言的統稱(包括湘方言和客家話的分支),狹義的平江話僅指贛方言在平江的分支語言。《爸爸去哪兒》第九期中,孩子們學說的是近乎城關片的平江話,是很標準的平江話。有學者認為,平江最為正宗的方言在平江加義。他們認為平江十里有三音,縣城方言只是最為易懂。

分佈範圍


編輯 語音
平江話屬於湖南贛語的一支,平江話中漢昌話是代表性語音。漢昌話是以漢昌街道(原漢昌鎮)語音為標準音,以漢昌至加義鎮一帶、瀏陽北鄉、長沙縣東北鄉為基礎方言,以平江漢昌鎮老城居民用語為語法規範的湘東北通用語。廣義的平江話分為漢昌片、西鄉片、東北鄉片、岑川片、平江客家話五個片區。平江方言分布圖
平江話
平江話
即漢昌話,屬於贛語昌都片南昌小片,分佈於漢昌街道、天岳街道、三陽鄉、安定鎮、加義鎮、童市鎮、梅仙鎮等鄉鎮,另外再加上瓮江地區的瓮江、雙江、河東和談岑地區的西江、談胥、張市的6個片區,使用的面積和人口佔50%以上;此外,漢昌話還分佈在長沙縣東北部(金井、雙江等地)和瀏陽市北部(龍伏、社港等地),是湘東北地區的通用語。漢昌話
西鄉片
屬於湘語長益片長株潭小片,受長沙話的影響較大,分佈於浯口鎮、伍市鎮向家鎮三個鄉鎮,使用的面積和人口只佔15%;西鄉片與湘陰、汨羅等地方言一脈相承,可以相互溝通,屬於岳陽南部洞庭湖濱的通用語。
東北鄉片
屬於贛語昌都片南昌小片,分佈於長壽、虹橋、南江等2個區,使用的面積和人口共佔30%。東北鄉片又分為南江小片與長壽小片,語音和用詞略有不同,但仍然可以溝通。
岑川片
屬於湘語長益片岳陽小片,與岳陽縣方言一脈相承,主要分佈在岑川盆地。岑川話與平江地區其他方言相差較大,無法直接溝通。
平江客家話
分佈在連雲山地區,屬於客語銅鼓片,是湖南客語典型代表。平江客家話使用人數較少,呈現消亡的趨勢。

區別


平江話和閩南語中的肉bah,同為南島語系中的語音底層遺留
平江話中的yi go(縣城)和韓語中一致,都代表“這個”的意思
平江話中的平字的白讀音與韓語中音讀音,均為piang,例:平江,平昌,臨近的汨羅為bbang
平江話位於濁音走廊,相對於其他的漢語族語言,存在較多的濁音

形成與文化


平江的語言與平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是密不可分的。
平江是山區,物產豐富,土地肥沃,冬暖夏涼,氣候溫和,雨量充足,民眾生活殷實,自然經濟比較發達。農作物從南嶺到山海關之內能夠生長的植物都可以在平江培植繁衍。歷史上平江民眾都說平江有座回頭山,來了的人不想走,走了的人只想回。生產生活較有規律,除了戰爭外,流動和流失的人口少,所以沉澱了不少的歷史,承傳了許多古老的文化。
所以我們說,平江話說出來就體現了一種歷史,一種獨特的文化。平江人稱太陽為“涅頭”(亦作:熱頭)。曬太陽為曬“涅頭”。“黃瓜才起蒂,涅頭才起山。”“懶婆娘,困晏床,天天困到涅頭黃。”那麼平江人為什麼不稱太陽而叫“涅頭”呢?涅:《淮南子》稱為磐石也;“飛禽伏卵未孚始化之時謂之涅。”佛教之人經過長期修道,達到最高境界為涅磐,新生。涅為大而堅的磐石;涅為開初始化;涅為新生。平江人認為涅為頭、為大、為父、為始、為生。世界之父,萬物之父,天為陽,地為陰;涅為陽,月為陰。而形成天地日月。而天地日月涅為頭、為大、為首,而稱為涅頭。祖祖輩輩幾千年就對太陽稱為涅頭而流傳至今,保留了遠古社會人類對太陽的崇拜稱謂,也是原始初生的稱謂。涅頭是太陽的始祖(該引用未經考證)。
外地人和平江人開玩笑,把窗戶叫“砍眼”。拿個碼貢(石頭)從喊眼中丟出去把只甏(缸)打爛了。按平江話入聲的讀法“砍眼”又可稱為“看眼”(亦作:龕眼,本字為㦿眼,㦿字為上戶下木)。原始社會以捕獵為主,那時的住房是很簡單的棲身之地。低矮的住房留一個洞,觀察屋外的動靜。觀察什麼動靜呢?因為那時以捕獵為生。原始社會的人類住房是分散的,低矮的棲身之地。人以捕獵為生,動物野獸也侵犯人。人在低矮的房中通過這個洞觀察外面。有時發現有大的獸群在屋前門后,就通過洞對外發布信息,有時是大喊大叫,左鄰右舍聽到了都跟著大喊大叫,以聲助威而驅趕企圖進攻人類的獸群。有時發現可以捕殺的獵物,而必須採取群體行動才能捕殺到獵物的,都是通過這個洞觀察和發出信號的,所以平江人將這個洞稱之為“喊眼”和“看眼”。
如今文明社會,“砍眼”和“看眼”的作用大大弱化了,代之而來的是採光與通風,而叫窗戶了。所以在窗戶面前,“砍眼”和“看眼”的資格比窗戶老多了。這是窗戶最原始的含義。而平江話就恰恰保留了這種古樸的原始語音。與“涅頭”、“喊眼”同時代的平江語言還很多。如平江人洗澡叫洗“紋身”。而叫洗紋身是有一定道理的。
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原始氏族成員有的是赤身裸體,有的是用樹皮、獸皮之類的東西作為遮羞物,根本就沒有衣服穿。根據宗族、信仰以及圖騰文化和裝飾的需要,都崇尚“紋身”,用涅石粉和黑土伴上各種顏色將各部落的信仰、圖騰文化等在人體身上圖畫出各種圖案,且永不脫落,人的身體表面都是“紋身”。洗澡實際上就是洗“紋身”。
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後,都有衣服穿了,進行紋身的也就很少了。現代青年人等又流行在身上些許部位進行“紋身”是這種文化沿用的結果。而平江稱洗澡而叫“洗紋身”,就保留了遠古文化的洗澡的含義。“洗紋身”是“洗澡”的鼻祖。象此類平江土語不勝枚舉。平江土語一音一言都是歷史的傳承,都是遠古文化的沿襲與保留。都是人類最古樸,最原始最形象的人類語言。

聲韻


聲母:平江方言有聲母22個,包括零聲母。
韻母:平江方言韻母62個。
單字調平江話有單字調7個,平江話入聲字正處於由喉塞音韻尾過渡到促音韻尾階段,慢讀,一般呈促音狀況,快讀,一般呈喉塞音。
文白異讀平江方言基本上沒有邊疆變調和兒化現象。輕聲也不明顯,多讀本調。但文白異讀卻十分明顯、普遍。所謂文白異讀,是指同一字既有讀書音,又有說話音。這兩種音不能互換也不能混讀。

古漢語


中國的語言音系分為三大流,一是雅言,二是中原正音,三是官話。
而據相關專家研究稱,平江話很可能是目前中國最古老的漢語言傳承者。

雅言與平江話


雅言,形成於西周,以其國都王畿一帶的方言即“夏語”為基礎。是最早的漢語書面語和共同語,是古代中國人 的普通話。春秋戰國,諸侯割據,雅言成為各諸侯國之間往來的官方語言,如果官員不會說或者說不好雅言,出使時就必須帶會講標準雅言的“象胥”。不僅官方交往如此,當時文人講學也都使用雅言。
孔子就對學生說:“詩書執禮皆雅言也。”(《論語》)。孔子日常使用魯語,而誦詩書和參加祭祀時則用雅言。教育的發展促進了雅言的推廣,使它逐步成為社會各界交際的共同語。
根據我國第一部音韻學專著《切韻》對雅言的記述,可以確認雅言音系的主要特點是:有一整套全濁塞音和全濁塞檫音,有舌叶音;沒有翹舌音;有一整套鼻音韻母和塞音韻母;有平、上、去、入聲調。
由於北方內戰多,災害多,北方少數民族統治時間長,特別是唐末避戰亂,漢人多南遷,雅言音系逐步南移至江西、湖南,南唐滅亡時遷移至韶關、珠江流域,又分別於兩宋末年不斷向珠江流域兩邊的兩廣遷移。
21世紀初,在普通話和北方各大方言中、在長江流域以北地區,已經找不到雅言的音韻特徵,而中國的七大方言中,粵語最多地承載了上述雅言中的關鍵元素。
語言界大家比較認同的結論是:雅言的繼承者是粵語,中原正音由客家話繼承;官話(國語、普通話)多來源於少數民族,湘吳語是真正南方漢語(由長沙話繼承)。贛、客、閩、粵語都是古代北方話南遷的變種。
對照上述關鍵元素,可以確認平江話和粵語同系,這也就是我們在生活中發現廣東人可以聽懂平江話的原因。它不同於湘本土的南方漢語(長沙話),平江話是隨著漢民族在南遷中保留在平江境內的古漢語言的一支,由於地理位置比粵語區北,根據我們祖先遷徙的規律,每遷徙到一個地方,適於生存就不再走,後來者則繼續遷徙,所以可以推定平江這支漢人遷徙的時間早於粵語的形成期,是較早南遷的一支,可以證明平江話是屬於比粵語更接近古老雅言的漢語言傳承。

特色發音辭彙


我 /ŋo /
你 /ŋɨ /
誒/ɐ /——他/她/它/沒有指定的人
複數形式的人稱代詞後面需要加個“哩 /li/”或“付 /fʉ /”
夾五夾六——傻乎乎
平往三四——往常
東箍儡圓——完完整整
不鐘不罄——不倫不類
蓮花活現——說得很象
聶頭(太陽光);星瀉屎(流星隕落);石頭厷(指鵝卵石,泛指形狀有一定規則的較小的石塊);碼厷頭(個頭較大,質地堅硬的石頭,可用做房屋的基石);閑素(平常);吃飯=恰飯;上下晝(上下午);斷暗(天剛黑);月光(月亮);打喜事(下霜);當晝(正午);遭干(天旱);忽閃(閃電);舊年(上一年);再見(善意:好走;惡意:甲哉) ;平素(平時)
生物類:
禾(水稻);楊桃子(獼猴桃);牸牛(母黃牛);架子豬(閹過而未肥的豬);
老鴉(烏鴉);禾跳子(蚱蜢);叫雞(雄雞);康雞(蜻蜓);泥捍(蚯蚓);
蠅貓公(蒼蠅);禾老蟲(螳螂);慈姑子(荸薺);石眼花(杜鵑);北瓜(南瓜);
班椒(辣椒);水沙(公水牛);牙豬(配種公豬);老蟲(虎);黃巴老鼠(黃鼠狼);
蠓蟲(蚊子);檐老鼠(蝙蝠);草豬(母豬);腳魚(鱉);大豌子(蠶豆);
小豌子(豌豆);樅樹(松樹)
衣食起居類:
襖(棉衣);蒲帽(草帽);椏口褲(開襠褲);祧(廳堂);羹(稀飯);小衣(內褲);檻眼(窗戶);衝天鑽(帶纓線織帽);襖袋(口袋);手籠子(手套);現飯菜(剩飯菜);洗文身(洗澡);廊場(房間、地方);茅斯(廁所);屋(整棟房子)
社交稱謂類:
婆婆bòbò(祖母);爹爹diādiā(祖父);爺yá(爸);娘nióng(媽);乾娘(老大娘);小娘(大姑娘);丈人婆‘公’(岳母‘父’);夫娘(妻子);爭頸(爭氣);打伙(姘居);男子家(大丈夫);後生家(青年);妗滴(舅媽);伢崽(男孩);經事(經久耐用);黃花郎‘女’(未婚男‘女’);家爺‘娘’(公公‘婆婆’);郎(女婿);結筋(吵架);逗散謊(開玩笑);找落殼(找麻煩);阿公‘婆’(外祖父‘母’);岔伙(合夥);歇伙(休息);本忠(老實)
注音部分只代表一家,舉個例子而已
人體與疾病類:
腦殼(頭);崽袋(胎盤);癆病(肺結核);歹病(痢疾);半日子(瘧疾);肩巴肱(肩膀);鼻肱(鼻子);膝頭肱(膝蓋);奶嘴(乳房);發氣滿(哮喘);黃腫(黃疸);發痧(中暑);自行痘(天花);完心(心臟);袋肚(懷孕);老茶(中藥)
文體娛樂類:
大戲(正台戲);打袍泅(游泳);插氽(潛水);洋碼子(阿拉伯字);捉摸子(掩目摸人遊戲);耍把戲(玩魔術)
紅白喜事類:
吃情席(赴宴);吃壽麵(赴壽酒宴);老嗒銀(死了人);打‘掛’祭(親友弔奠);出身(改嫁);上紙(兒女隨母改嫁);燒香(弔唁);吃盤子(追悼赴席)
罵人:睡覺=灘屍;出門=參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