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向家鎮的結果 展開

向家鎮

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轄鎮

向家鎮,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轄鎮,位於平江縣西南部,地處平江、汨羅、長沙三縣交界,鎮域總面積為41.32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6個行政村(2019年)。 

向徠家鎮特色產業主要有楠竹產業、制種產業、蘭花產業和旅遊產業等,其中溫泉旅遊業為先天條件最優、發展潛力最大的產業。 

2019年,向家鎮完成地方生產總值3.74億元以上。

2021年,平江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布,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向家鎮人口為14130人。

地理環境


向家鎮位於革命老區平江縣的西北部,總面積41平方公里。與汩羅市的沙溪鄉、長沙縣的開慧鄉接壤,有雞叫三縣之稱。全鎮設村委會11個,居委會1個,生產組122個共4695戶,人口近2萬,其中農村人口16065人,農民人平純收入2700元。

位置境域

向家鎮位於平江縣西南部,地處平江、汨羅、長沙三縣交界,東與浯口鎮交界,南接長沙縣白沙鄉,西與汨羅市沙溪鄉以及長沙縣開慧鄉相鄰,北與伍市鎮毗連,有“雞叫三縣”之稱。鎮域總面積為41.3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向家鎮屬低山崗丘陵地區,平均海拔301米,最高不超過400米。有遠近聞名的望湖尖、升米尖、桃花山。 

氣候特徵

向家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雨量1300毫米以上,較為充沛。日平均溫度17.6℃,年積溫5312℃,年日照1180小時,無霜期305天,相對濕度78%。
屬低山崗丘陵地區,平均海拔301米,最高不超過400米。年降雨量1300毫米以上,較為充沛。日平均溫度17.6℃,年積溫5312℃,年日照1180小時,無霜期305天,相對濕度78%,適合多種溫帶和亞熱帶植物生長。

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平江縣平西鄉。
解放后,境內增設小鄉四個。
1958年,合併為燈塔人民公社。
1060年,設向家人民公社。
1986年,經湖南省民政廳批准改鄉設鎮。

行政區劃


2009年至2015年,向家鎮下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南街社區、山陂村、新石村、琅石村、向家村、梅樹村、黃長村、長嶺村、金山村、仙龍村、金石村、黃金村。 
2016年,向家鎮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 
2019年,向家鎮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南街社區、北街社區、琅石村、黃長村、黃金村、望湖村、金嶺村、金龍新村。 向家鎮政府辦公地先後設在譚家灣、向家畲、上荊廟、桐子坡、南街社區。

人口民族


2010年,向家鎮鎮域總戶數4773戶,總人口1737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20人,農業人口16868人,城鎮總人口3492人,城鎮化水平為20.10%,近幾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平均為3.23‰,民族以漢族為主,境內無少數民族聚居。 
2017年,向家鎮常住人口16863人。 
2018年,向家鎮戶籍人口18746人。
人口與計劃生育]鎮、村、組網路健全,設服務所一個,干職8人。全鎮設有鎮計生協會1個和村計生協會12個,會員1838名。育齡婦女3306人,年出生率12‰,節育率91%,多胎率為0。計生獎勵對象17人。
2021年,平江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布,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向家鎮人口為14130人。

經濟


向家鎮可種早稻田面積18400畝,晚稻田21500畝,建立省級萬畝雙季稻良種良法高產栽培示範片一個,各村均建立100畝以上水稻栽培示範片一個。全鎮油茶基地500畝,桉樹基地200畝,中藥材吳茱萸基地8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200畝。 
向家鎮養殖業主要以良種豬、黑山羊、黃山雞、淡水魚、梅花鹿為主。2014年,向家鎮出欄牲豬8.3萬頭,家禽6萬羽,牛1500頭,共發展水面養殖達3800畝,年出產鮮魚達650噸。 
2010年,向家鎮有個體和私營企業120多家。 
2018年,向家鎮有工業企業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家。 
2019年,向家鎮完成地方生產總值3.74億元以上,財政收入增長到3375萬元,稅收收入增加到1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351元。

財政金融

年財政收入400多萬元。信用社鎮、村兩級金融網點2個,員工16人,各項存股2800萬元,各項存款2300萬元,各項貸款1960萬元,可辦理各種存、兌、匯業務。郵政儲蓄點1個,存款760萬元,全國連網,通存通兌,快捷方便。

社會


文化體育

據平江縣政府網2020年發布的資料,向家鎮有鎮文化中心一處,佔地660平方米,建築面積840平方米。固定資產30萬元,村級圖書室2個,藏書35000冊,體育場5處共4000平方米,電影放映隊1個,文化櫥窗10個,歌舞廳3處,能同時容納280人,網吧4處,裝機86台;民間樂隊5個,能進行小型演唱會。電視差轉檯一個,員工3人,能轉播27套節目和自辦節目,90%的家庭有電視機。 

醫療衛生

有中心衛生院1個,職工76人,設病床12張,開設了內、外、五官、婦產、小兒透視、皮膚等科,有藥品倉庫,全年治病近4萬人次。另有平江大藥房連鎖店一處,永和堂葯棧連鎖店一處,銷售多種中成藥和西藥,衛生防疫體系健全,初級衛生保健工作達標。
據平江縣政府網2020年發布的資料,向家鎮有中心衛生院1個,職工76人,設病床12張,開設了內、外、五官、婦產、小兒透視、皮膚等科,有藥品倉庫,全年治病近4萬人次。另有村衛生室一處,平江大藥房連鎖店一處,永和堂葯棧連鎖店一處,老百姓連鎖藥店一處,銷售多種中成藥和西藥,衛生防疫體系健全,初級衛生保健工作達標。

通信設施

境內有中國移動塔和聯通塔各一座。全鎮組組通有線電話,一九九六年被省授予電話鄉鎮。郵政支局一個,年投遞報刊雜誌62萬多份,信件60多萬封,兌付匯款總額3000萬元。通訊線路80多公里,固定裝機2400多部,設有6861、6862、6863、6864共四個門子,月話費10萬元左右。行動電話約1860部,設有繳費點三個。

供電設施

向家供電所屬電力局統一管理,共管轄12個村(居)委會生活用電和企業生產用電,用戶共4841戶,10千伏輸電線路38.4公里,電桿420基;380伏線路78.13公里,電桿1394基;220伏線路97.74公里,電桿2043基;配電變壓器33台,共3105千伏安(農排2台80KVA,居民生活用電22台1640KVA,企業生產9台1385KVA)。達到同網同價11個台區共2035戶,其它單位實行最低目錄價。連續十五年無安全事故,年用電量320萬KWh。供電所在爭創國家一流企業和市局創星級供電所活動中,一年上一個星,是全市局三個四星級供電所中的一個,2002年被國家電力公司評為“農電示範窗口”;2003年被岳陽電力局、局紀委評為“規範化達標供電所”;2004年被縣人民政府評為“文明單位”。

文化教育

鎮辦中學1所,村辦小學2所,教學點5個,教職員工113人,其中中學57人,小學56人。中學學生885人,小學學生1109人。學校校園面積中學有46658平方米,小學48702平方米,校舍面積6784平方米,中小學圖書26120冊,教學儀器價值28.6萬元,其中電腦70台。民辦教學有長平電腦班一個,學員40多人,兩所幼兒園,即紅葉幼兒園和藍精靈幼兒園,幼兒80多人,有專車接送幼兒。

城鎮建設

集鎮面積約2平方公里,已完成第一期規劃,正進行第二期規劃,人口7400人,店鋪1260家,服務功能齊全,購銷兩旺,有萬佳惠連鎖超市、摩托家電超市、4家南雜批發,街道生活配套設施齊全。現有農貿市場店鋪18份出售,南門橋、西門橋、譚家灣三處規劃內地皮待建,鼓勵農民進鎮建房,優惠經商辦廠用地。

交通


向家鎮有京珠高速南北穿境而過,緊臨107國道和京廣鐵路,境內設有京珠高速湖南段的最大生活服務區。X013、X022南北貫穿而過,直通伍市鎮(平江縣)、開慧鄉(長沙縣)。
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緊臨107國道和京廣鐵路,設有京珠高速湖南段的最大生活服務區。到長沙40公里,每天始發往返客車四趟;到岳陽市70公里,每天始發客車兩趟;到平江縣城74公里,每天始發車三趟;到汩羅市城28公里,每天始發車兩趟;到伍市鎮的往返車每天半小時一趟;到株洲市每天一趟,交通十分方便。集鎮有計程車計面的五輛,小車三輛。境內公路四通八達,所有村、組均通砂石路,其中從鎮政府到伍市、到平江、到長沙、到汩羅均為水泥路面,自修的水泥路經過六個村。

自然資源


林業資源

設有向家林業站,干職工8人,連續3年為目標管理先進單位。開展森林資源保護、林業技術推廣,野生動植物資源管理、退耕還林、公益林領導等業務。全鎮林地面積1840.8公頃,覆蓋率46%,主要林種有杉、松、楠竹,保護植物有香樟羅漢松、銀杏等。退耕還林168公頃,生態公益林488.1公頃,其中國家級40.3公頃,省級277.3公頃,縣級170.5公頃。

農業經濟

耕地面積14681畝,其中水田13240畝。全年糧食總產1120萬公斤,一九九六年達到噸糧田水平。全鎮有小一型水庫一座,小二型水庫9座,大山塘38口,旱澇保收面積12650畝。農產品以糧食、牲豬、水果、優質稻為主。向家農技站共干職9人,其中高級農藝師1人、農藝師1人,助理農藝5人,承擔全鎮“種、養、加、食”的農業技術服務工作,年年被評為縣先進,3次被評為市先進,2次被省農業廳評為農業技術推廣示範站。

文化


特產美食

向家鎮境內特產有土雞、土豬、土牛、茴皮。

歷史文化

紀念性建築
向鈞烈士故居——磚屋是湖湘文化傳承地之一,是毛澤東、楊開慧、向鈞等同志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該建築群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由向曾賢老人買地所建,取名“福來庄”,居家兼教學,當地人則稱為“磚屋”,建築面積1580平米,保存房屋48間。毛澤東、楊開慧、楊開明、向鈞、向自冶、李元簇等人均在此度過了學習生涯。2011年,向鈞烈士故居——磚屋被批准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岳陽市愛國主義教育、統戰教育、紅色旅遊基地,湖南省女子學院將其定為該校德育教育基地。 
向鈞烈士紀念園位於平江縣向家鎮望湖村,佔地總面積20多畝,園內分為:紀念廣場、遊客集散與紀念園管理中心、向鈞故居—磚屋、向鈞烈士墓地四個部分。向鈞烈士紀念園於2011年對外免費開放。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幹事長易小准,中國與紐西蘭友好協會會長史密德先生,毛澤東同志兒媳劉思琪、嫡孫毛新宇等人均前往過紀念園。 

古建築

光明寺,位於向家鎮山陂村(與新石村合併為望湖村)升米尖下,已有300多年歷史。 
向家鎮
向家鎮
上荊寺徠,原名國風寺,寓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位於向家畲梅樹嶺。建於明朝末年,創建人乃湖北荊州一位和尚,該和尚法名空凈。隨後,空凈應祖師邀請東渡日本講學,未歸,寺廟無人看管,被孫家佔為家宅,有辱佛之尊嚴,眾信士極為不滿,遂將佛像臨時安置在上荊廟,佛神同壇供奉風雨滄桑,年深月久,廟宇頹廢,無人問津,神佛之像淹沒在歲月的塵埃之中。1994年,向家地區及毗鄰汨羅、長沙等佛教信士同心協力,籌措資金,將國風寺易名為上荊寺,移址建造。新址位於向家鎮南街東側撒米沖,佔地面積一千八百平方米。 
古墓葬
2011年,平江縣向家鎮新石村村民劉松林、劉建平等在一處坡地取土時挖出兩座墓,並出土了青銅鼎、壺、劍、戈等文物。此次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銅器13件,另有玉飾件和石斧各1件。13件青銅器包括鼎、劍各2件,敦、壺、匜等各1件,其中青銅小鼎、提梁壺、短劍、斧、鑿以及玉飾件等6件文物保存相對完整,應該可定為三級以上珍貴文物。湖南省著名青銅器專家熊傳薪在查看這些文物的圖片后認為,13件青銅器中,斧、鉞、鑿、刮削器是生產用具;鼎、敦、提梁壺、匜是生活用具;劍、矛、戈則是兵器。當時能用青銅器作為陪葬品,說明墓主有一定身份,而且和軍隊關係密切。東周時期,平江縣屬於楚國範圍,出土的器具大多帶有楚國青銅器的明顯特徵,刮削器是當地原著民越人的生活用具。熊傳薪表示,這些隨葬品體現了楚國文化和越人文化的交融。

娛樂文化

鎮文化中心一處,佔地660平方米,建築面積840平方米。固定資產30萬元,村級圖書室2個,藏書35000冊,體育場5處共4000m2,電影放映隊1個,文化櫥窗10個,歌舞廳3處,能同時容納280人,網吧4處,裝機86台;民間樂隊5個,能進行小型演唱會。春節期間以舞龍玩獅為主。舞龍分為火龍、板龍、黃龍,以黃龍為主。黃龍為九把,通過互相穿插,能組成多種圖案,元宵晚上到所經之處放燈;火龍祈求平安,板龍以豪華氣派為主,只能作很簡單的圖案。獅分文獅和武獅,武獅需槍械同行,展示武術套路,演練拳腳,跳桌子等;文獅僅需3至4人,配鼓和鑼,僅搖頭擺尾,打滾等動作,稱為拜年獅,用吉祥話伴唱。村民愛看湖南花鼓戲和大戲(即湘劇)。全鎮有瑞雲烈士紀念館一處,縣級文物保護兩處(寬堆上清代古窯址和馬糞嘴清代古墓葬),佛教會所三處。有電視差轉檯一個,員工3人,能轉播27套節目和自辦節目,90%的家庭有電視機。

現代人文

向筠烈士故居,座落平江縣向家鎮新石村一處山青水秀的地方,原名磚屋裡,土木結構,青龍瓦屋,佔地800m2。向筠是楊開慧外祖母家的表弟,在毛澤東、楊開慧的影響下,15歲參加革命。犧牲之前是湖南學生運動和工農運動領袖。1928年犧牲在長沙教育會坪,年僅22歲。向筠烈士墳墓建在其故居對面山崗上。 

平江縣上荊寺

平江縣上荊寺
平江縣上荊寺
平江縣上荊寺
平江縣上荊寺
欣璧法師,俗名譚高夫,1934年出生於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向家鎮琅石村。欣璧法師自幼信奉佛教熟讀經
傳,孜孜以求,對佛門教義領悟深刻精微。未出家時,欣璧法師曾以理髮為業,他堅持素齋,空閑時時常前往當地各個寺院求經學佛,參拜名師,學佛的道路從未間斷過。早年師從上寶下曇法師剃度出家,1980——1990年期間欣璧法師虔心修學,廣修功德,先後在佛興寺、光明寺等處負責興建道場,弘揚佛法,聲譽日隆,四方信眾慕名紛至沓來。2002年,欣璧法師入南華禪寺繼續研修佛法經典。同年受聘為上荊寺住持至今。
上荊寺原名國皇寺,后易名為上荊寺,原址位於向家鎮梅樹村。上荊寺歷史久遠,1510年,明正德皇帝私訪江南時,曾為該寺題書“佛法大殿”的匾額,使得國皇寺聞名遐邇。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上荊寺經歷風雨滄桑,寺廟曾幾度興廢,文物古迹也早已不復存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鎮政府將上荊寺的所在地改建為糧倉和糧管站辦公用地。
直到1993年,為了弘揚佛法,經由平江、汨羅、長沙三縣信眾的商議,決定自籌資金另選新址建造一個全新的上荊寺。新建的上荊寺位於向家鎮南街左側撒米沖,佔地3000平方米,共造價約600萬元。與位於長沙縣開慧鄉開慧村板倉沖的楊開慧烈士陵園以及汨羅江畔的屈子祠對峙相望。上荊寺緊靠京珠高速路,交通便利。寺內現有教職工共8人,共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送子觀音殿、藏經樓、鼓樓六大殿堂建築。寢堂、賓客室、餐廳、廚房、衛生間等設施一應俱全,各項設施十分完善。上荊寺寺內綠樹蔥蘢,環境優雅,寺內管理井然有序,一派興隆景象。
欣璧法師在主持上荊寺的十多年中,堅持“以寺養寺”的原則,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帶領弟子信眾自食其力。在弘法方面,欣璧法師除開展正常的念佛禪修活動之外,並邀請名師開辦過5期講座,為廣大信眾灌輸佛教的基本理念,信眾日益增多,在當地營造了良好的學佛氛圍。法師鑒於自己年事已高,為紹隆佛種、續佛慧命,確保佛教後繼有人,2011年4月,欣璧法師委派了一名年輕和尚到長沙開福寺讀書研習,以培養後繼人才。欣璧法師一心弘揚佛法,可謂盡心儘力。為了壯大上荊寺,欣璧法師每年都將小兒子寄給他的贍養費1萬元,全部投用於上荊寺的建設中去,不求任何回報,寺內的一切收入開支,欣璧法師都做到專款專用,克己奉公。個人零星開支(衣衫鞋襪、醫藥費)則由大兒子和平等兒女負擔。
欣璧法師慈悲濟世,扶貧濟困,多年來他救助孤寡老人和失學兒童,開支救助經費共12000餘元,欣璧法師以身作則充分體現著慈悲為懷的佛家本性。欣璧法師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一顆佛心堅定不退,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永不間斷,誓往西方極樂,普度眾生。近年來,欣璧法師帶領眾弟子舉行各種弘法利生活動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更為促進地方佛教文化素質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藉助十方信眾的大力支持與關注,在欣璧法師的主持下,上荊寺一定會有更加輝煌的未來!
欣璧法師現任上荊寺住持。 

旅遊


風景名勝

望湖尖
望湖尖位於平江縣向家鎮新石村(與山陂並村稱為望湖村),因站在山尖能遙望洞庭湖而得名,海拔494.8米,是向家鎮標誌性風景之一。 
升米尖
升米尖位於平江縣向家鎮山陂村(與新石並村稱為望湖村),海拔396.3米。 
桃花山
桃花山,真名岱華山,坐落在金龍村的東部,海拔860米,山頂的一坐古寺修建於清咸豐年間,名通慧寺,從岱青水庫沿路往上走,有一個古井塝,每逢山泉流下來都會發出敲鼓一樣的響聲。在桃花山的北麓,有一個龍井坡。龍井坡有一口終年不枯的古井。在桃花山的西邊,還有兩個山頭,一個叫飼馬坡,另一個叫做關公坡。 
雨壇神尖
雨壇神尖位於向家鎮黃長村東部,海拔890米。當地百姓自發組織于山頂建雨壇神廟,並每逢久晴無雨時節于山頂殺豬殺羊進行供奉。

代表人物


向曾賢
向曾賢(1753—1801),號魯齋公,,乾隆五十四年鄉試中舉,乾隆六十年中進士,系平江縣向家籍傑出文人,著有《魯齋制藝》、《愛古堂全集》等傳世。曾任嘉慶帝師,其“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訓言,對後世影響頗大。 
向鈞
向鈞(1904.4.25—1928.1.24),革命烈士,出生於向家磚屋,1921年在表姐夫毛澤東和表姐楊開慧的引導下投身革命,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長沙市學聯主席,湖南省學聯主席,中共湘潭衡山縣委書記,江西安源市委書記,湖南農運部長、組織部長,湖南省省委委員兼湘鄂贛軍委委員,中共五大代表,曾參加並領導秋收起義、株萍暴動。1928年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經過嚴刑拷打后英勇就義。毛澤東同志稱讚他是個“忠實的、能幹的同志”,蔡和森、李維漢、曾三等中共各個時期的領導都對他給予崇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