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雙杠
男子競技體操項目之一
男子雙杠(parallel bars)是男子競技體操項目之一。金屬的架子支撐兩條平行的木頭、塑膠或合成金屬製成的杠。一套典型的雙杠動作包括在支撐位置、倒立位置和掛臂位置的轉換;運動員要在這些位置做擺動,擺越、屈伸、弧形擺動、迴環、空翻和靜止等動作。最後,整套動作的下法要求必須站在杠的一側。雙杠於189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在以後的奧運會上,體操比賽先後增設了火棒操(后改為輕器械體操)、瑞典式體操、歐洲式體操等體操比賽。1932年洛杉磯第10屆奧運會上,增設了自由體操,使競技體操初具規模。1936年的柏林第11屆奧運會上,體操比賽才真正形成目前的男子6項比賽;輕器械體操、瑞典式、歐洲式等體操比賽則從男子體操比賽中取消。這次奧運會還開設了女子體操比賽項目,但女子比賽項目的完善與定型是在1960年的第17屆羅馬奧運會才完成的。
男子雙杠
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藝術體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2000年,第27屆悉尼奧運會,蹦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雙杠起源於德國。1811年德國體操家揚在柏林郊外的哈森海德體操場首次安裝這種體操器械。最初為體操訓練手段,19世紀40年代成為獨立的比賽項目。雙杠由4根立柱架設兩根平行的木製橫杠構成。橫杠長3.50米,兩杠間距及高度可調節。雙杠決賽時每隊最多兩名運動員參賽,只有在團體賽中雙杠成績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才有參賽資格。只比自選動作。將運動員在團體賽中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總得分的二分之一,加上雙杠決賽中自選動作的得分,作為最後得分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滿分為20分。從1992年奧運會起,團體分不帶入單項賽,僅以自選動作的比賽成績確定名次。189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從2006年使用體操新規則起,得分不設上限。由A分和B分兩部分組成。A分為難度分,不設上限。B分是完成分,滿分10分。團體預賽前八名獲得決賽資格。每隊最多有兩人蔘賽。
男子競技體操項目之一。19世紀初,雙杠已成為歐洲流行較廣的一種健身器械,後來被德國體操家F.L.楊定型為體操器械。1812年後成為德國體操學派傳統的鍛煉項目。19世紀中葉,瑞典體操學派的學說流入德國,在瑞典學習過體操的柏林皇家中央體育學校校長H.羅特施泰因認為單杠、雙杠對青少年的生理有害,把德國傳統的單、雙杠排除於體操教學之外。1860年前後發生了一場爭論,柏林體操聯盟的3個人寫了反對取消單、雙杠的抗議書,醫務參事官等19名醫生進行了專門的研究,認為雙杠運動符合人的生理特點。德國最高醫務機關接受了後者的論點,從此雙杠在體操運動中才站穩了腳跟。從第1屆奧運會起,雙杠被列為體操競賽項目。
雙杠的成套動作按規則規定應該有擺動、擺越、屈伸、弧形擺動、迴環、空翻和靜止用力等。運動員做成套動作時,必須以擺動和騰空動作為主,也可以有適當的靜止和用力動作。20世紀初期,雙杠動作中靜力性動作較多,以後,擺動動作的比重逐漸增加,在30年代,已有了前擺轉體180°成支撐、後空翻成支撐等動作。在1936年奧運會上,德國運動員K.弗賴的自選動作中包括一個後空翻分腿擺越成支撐。50年代和60年代,雙杠技術動作又有了新的改進,如幅度加大,前擺轉體180°成手倒立、後空翻成手倒立等擺動接靜止姿勢的動作增多;前擺轉體360°成手倒立出現;空翻轉體類型下法增加等等。70年代中期,空翻兩周下被普遍採用,空翻兩周加轉體類型的下法也已出現,杠上杠下動作聯接幅度也加大了。
50年代以後,日本、義大利、蘇聯、美國和中國的一些優秀體操運動員,在雙杠技術動作上都有不少創新。中國運動員亦擅長雙杠的支撐擺動動作,在懸垂類動作上也有提高。在1980年哈特福德國際體操邀請賽上,中國運動員蔡煥宗以後擺經倒立轉體360°前翻成支撐為核心的成套動作,獲得19.75分,奪得雙杠冠軍;同年在世界盃體操賽中,中國運動員李月久表演了前空翻分腿向後擺越成掛臂撐的獨創動作,奪得了雙杠冠軍。
規格要求
正式比賽用的雙杠有具體規格要求。用於教學訓練的雙杠可採用不同的裝置與規格,其中有可移動的低雙杠,高200~500毫米;固定式低雙杠,高500~1000毫米;半自動調節雙杠,高1000~1500毫米。
雙杠動作可由支撐或懸垂做,也可由側撐或正撐做。練習雙杠動作對發展人體上肢和腹背肌肉的力量有良好的作用。
雙杠高1.5~1.90米杠寬0.45~0.80米。
雙杠是由眾多結構組中選出的擺動和飛行動作組成,通過各種支撐和懸垂動作來過渡完成。在雙杠項目上做上法時,要求必須從並腿站立姿勢開始,不得有預先動作,一套動作中最多允許有三個停頓動作或靜止動作,其他大於或等於1秒的停頓將不被允許。
男子雙杠
雙杠可能不是觀眾最喜歡的體操項目,但它的確是運動員最喜歡的。在所有的項目中,雙杠提供給運動員最大的做動作的空間,自由體操、吊環、鞍馬的許多動作都可以在雙杠中運用。雙杠讓運動員表現他們的力量和平衡。
多數雙杠動作要求運動員雙手或單手脫杠,這使運動員的平衡及時間感顯得特別重要。雙杠動作允許最多三次一秒鐘以上的停頓。動作要求有迴環、騰空、以及力量支撐,(通常迴環與騰空應多於支撐動作)。在所有的雙杠動作中,運動員的肩臂肌肉應保持緊張。
運動員上杠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包括助跑后通過跳板上杠。下杠可以包括前、後空翻及轉體等。
一套雙杠動作結束落地前,運動員不能觸到地面,身體(手臂除外)也不能接觸雙杠。握杠可以正握或反握。
雙杠是器械體操項目之一。雙杠可以在一杠或兩杠的正向、側向上通過各種支撐、掛臂、懸垂做各種擺動、擺越、屈伸、弧形、轉體、迴環、滾翻、空翻和各種靜止姿勢與用力動作。其動作內容豐富,類型全面,有簡有繁,有易有難,可在杠中、杠端、杠上、杠下變換各種動作,主要是由靜力性和動力性動作組成。對鍛煉身體,發展力量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雙杠練習主要是學生在負擔自身體重情況下,發展支撐和支撐擺動的典型動作練習。對彌補上肢和軀幹力量發展的不平衡有重要作用。通過雙杠教學,能有效地發展學生上肢、肩帶、軀幹肌肉群力量,特別對三角肌、胸大肌、腹、背肌的發展有顯著效果,使肘、肩、腰關節、韌帶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得到增強。
雙杠教學中,通過形式多樣的支撐擺動、分腿、轉體、推手等動作練習,提高人體在時間和空間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對學生平衡能力、支撐力和協調性發展,都有積極的作用。
在雙杠教學中,通過做杠上支撐、移動比賽和杠端跳起越杠跳下追逐遊戲,可以滿足學生歡快、活潑嬉戲的心理要求。由於動作的變化,有時會因分腿坐或轉體180度而碰杠、擦杠,以及整套練習對連續性和完整性要求較高,不僅需要學生勇於克服困難、頑強、果斷,而且還需要學生掌握自我保護和相互保護幫助的技能,以確保活動安全。因此,雙杠練習對學生團結互助,合作學習等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和意志品質的培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通過雙杠練習,學生的支撐能力、支撐超越障礙的能力以及空間感知定向能力和平衡能力等均會有很大提高,對日常生活、勞動,及軍事訓練中實用技能的形成和提高,也都有良好的效果。
上杠時,收腹舉腿翻臀,前上打腿展髖,壓杠急振跟肩分腿坐杠。
(1)滾翻時,屈臂用力提臀起,及時換握大分腿。
(2)彈杠時,小腿屈伸彈壓杠,用力撐杠早並腿。
(3)轉體時,后擺過杠分腿,縱軸轉體換握撐。
(4)下杠時,踢腿遠伸展髖,腳尖帶動轉體,依次推杠換握。
(1)抓好成套組合中的各組動作,主要包括上法、滾翻、后擺轉體180度成分腿坐,支撐前擺轉體180度挺身下
(2)在基本姿勢上,重點注意腿的要求,除彈杠動作外,在雙杠上腿要始終保持伸直姿勢。這是提高動作質量最主要的因素。
(3)在身體和心理素質上,重點提高上肢、肩帶和腹背肌力量,增強耐力,克服學生的害怕心理。
(4)在能力上,使學生重點掌握主要動作的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增強安全意識。
(1)要抓好單個動作的教學,提高單個動作的質量和熟練性,為掌握組合動作打好基礎。
(2)要重點抓好難點動作和新學動作,在此基礎上複習、鞏固、提高其他動作質量。
(3)要抓好素質練習,特別是要提高學生成套動作的耐力和協調性。
(4)要進行安全教育,加強安全措施,同時要使學生掌握成套動作的保護與幫助方法,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5)培養團結互助,助人為樂,認真負責的精神和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
(6)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完成組合練習的信心和勇氣。
現代雙杠動作主要由擺動動作和飛行動作組成,並通過支撐和懸垂動作的變化來反映運動員在該項目上的能力。
運動員做雙杠上法或動作開始前的助跑,必須從雙腿併攏站立姿勢開始。運動員單手或雙手一接觸杠子,則表示動作開始,雙腳離地開始評分。做上法時擺動一條腿、邁一步是不允許的,即雙腳必須同時離地。做上法時,允許在常規落地墊上放置踏跳板。
歷屆世界盃體操賽男子雙杠冠軍
年份屆次地點冠軍(國籍)
2008十四馬德里庫切拉(法國)&馮喆(中國)
2006十三聖保羅李小鵬(中國)
2004十二伯明翰佩特科伏塞克(斯洛維尼亞)
2002十一斯圖加特李小鵬(中國)
2000十格拉斯哥佩特科夫塞克(斯洛維尼亞)
1998九日本鯖江張津京(中國)&李小鵬(中國)&德米特里安科(哈薩克)
1990八布魯塞爾貝倫基(蘇聯)
1986七北京莫吉里尼(蘇聯)&許志強(中國)
1982六薩格勒布科羅廖夫(蘇聯)
1980五多倫多李月久(中國)
1979四東京監物永三(日本)
1978三聖保羅阿扎良(蘇聯)
1977二奧維多安德里亞諾夫(蘇聯)
1975一倫敦安德里亞諾夫(蘇聯)
註:從1998年起改為世界盃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