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

原內蒙古自治區統戰部部長

趙英徠(1906.6—1968.3),又名趙子俊,殺虎口村人。

目錄

正文


1917年2月,入殺虎口公立小學讀書;1920年2月,入右玉縣立第一高級小學讀書;1922年2月,考入省立第七中學校;1925年2月,在殺虎口公立小學任教。1925年8月,考入省府汽車隊,學習汽車專業,后入閻錫山創辦的山西軍官學校騎兵科學習。1931年,學習結業分配到晉綏軍騎兵第二旅部任副官。同年4月調任四團任中尉排長。1933年11月,調任六團三連連長,駐防於雁北,綏南一帶。1934年2月,因支持士兵反對軍官的貪污腐化行為,被革職回家。1937年1月,加入山西省犧牲救國同盟會,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的活動。6月,經傅生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學員,3個月後轉為正式黨員。
1937年9月20日,日軍佔領了右玉城,趙英同共產黨員吳秉周及黨可均等在殺虎口組建了右玉縣第一支抗日游擊隊。同年農曆10月初,他按照吳秉周指示,與馮學才(即馮雪才)徒步赴偏關、五寨一帶找尋黨組織和八路軍。一路上歷經艱險,終於在偏關找到了傅生麟。在傅生麟的引薦下,他們向中共晉綏邊工委書記趙忠池、警備六團政委張達志,詳細彙報了右玉縣的情況。爾後,他倆為部隊帶路,北上收復了右玉城。右玉縣抗日救國委員會成立時,趙英任縣武裝部部長兼七支隊騎兵連連長。11月底,中共和右清縣委成立時,趙為縣委成員。在縣委的領導下,趙英積極動員了殺虎口等地的百餘名青年知識分子和農民參軍參政,並協助賈丕謨、傅生麟辦了幹部訓練班,培養了一批幹部。1938年1月8日,日軍第二次侵佔右玉的前夕,他同和右清縣委機關轉移到了右玉西山,積極參與了和右清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工作。他根據縣委書記賈丕謨的指示,帶領七支隊騎兵連10多名戰士,深入到和林、清水河地區,邊剿匪邊組建游擊隊,經過兩個多月艱苦卓絕的工作,騎兵連發展為60多人,戰馬60多匹。后改稱為五支隊。然後他與石生榮領導的三大隊互相配合,先後在右玉、和林、清水河的結合部,圍剿了鄭維清、紅公雞等七、八股土匪、穩定了社會治安,鞏固了和右清敵後抗日根據地。同時,他還多次率隊出擊。一次奇襲了日軍在雲崗的據點,擊斃了敵巡官1人,士兵多人,進一步擴大了游擊隊的影響。
1939年1月,趙英調任警備六團新三營營長。次年8月,任警備六團教育參謀。他在任職期間,把全部心血用在部隊的教育訓練上,新入伍的戰士在他的耐心的教育、啟發、示範下,很快掌握了對武器的使用,學會了軍事技術和戰術,提高了六團的戰鬥力,受到了團首長的表彰。
1940年2月,趙英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學習,任二大隊九隊三區隊隊長。此後一直在延安地區工作。1945年5月,調內蒙伊克昭盟托克旗工作,任城川工委聯絡參謀。為了開闢克昭盟抗日根據地,趙英同志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認真地執行了黨的民族政策,努力地學習蒙語,深入到蒙古包,同蒙族兄弟交朋友,贏得了蒙族人民的愛戴與擁護,他們稱趙英是蒙古族可以信賴的好乾部。1947年9月,趙英調任伊克昭盟三師工委聯絡參謀。他根據黨的指示,積極組建了伊克昭盟蒙漢支隊,並擔任支隊參謀長。蒙漢支隊,在趙英的指揮下,與國民黨軍隊作戰百餘次。在戰鬥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拼搏,曾8次負傷,為內蒙古西部地區解放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趙英歷任綏遠省伊克昭盟軍區副參謀長,騎四師參謀長、烏盟軍分區參謀長等職務。在此期間,他率部參加了剿匪戰鬥,征戰了一年,基本上肅清了土匪的活動,維護了地方治安,保衛了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1952年6月,轉業到地方工作,任中共烏盟統戰部部長。1954年春,調任中共內蒙古自治區統戰部處長。轉業后,他仍然保持著過去戰爭年代那種精神,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地為黨為人民工作。長期的戰鬥生活,使他的身體日趨惡化,於1954年冬離職休養。“文革”期間,趙英慘遭林彪、“四人幫”極左路線的迫害,於1968年3月22日不幸去世。
1徠981年4月11日,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為趙英同志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高度地評價了他的一生:“趙英同志是我黨久經鍛煉的革命戰士。”“他忠於黨、忠於人民、忠實地執行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他立場堅定,堅持原則,團結同志,敢於鬥爭,謙虛謹慎,平易近人,艱苦樸素,密切聯繫各族人民群眾,是我黨的好黨員、好乾部、好同志。”追悼大會後,把他的骨灰安放大青山革命列士公墓。